砥砺奋进的5年
广东故事·法治广东 平安广东
过去五年,对于流动人口大省、经济最活跃地区的广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一项艰巨的课题。2016年3月,广东省委政法委部署全面建立健全以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为枢纽、以网格为基本单元、以综治维稳力量为主导、以综治信息系统为支撑,覆盖城乡社区的“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工作体系,推动广东创新进入现代化社会综合治理的3.0时代。
广州:一张网格,两支队伍
作为超大城市的广州,对于网格化治理模式而言,等于1.8万多个细碎的网格,综治网格员、联勤执法队这两支队伍在每个网格中进行常态化巡查,将平安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
记者从广州市综治办了解到,今年,广州联动全市各级各部门力量,同步推动综治网格员队伍组建、综治信息采集等基础工作。同时,构建起“大综治”工作基层基础平台,有效提升了基层治安治理、防控风险的能力和水平。
推动现代社会综合治理,信息支撑必不可少。记者了解到,目前,广州共建成区级综治中心11个、街(镇)综治中心171个、社区(村)综治工作站2683个,已将33217条矛盾纠纷排查案事件数据批量导入省综治信息系统。同时,设计开发了“广州市综治视频应用平台”,与城市视频专网实现了对接,接入视频图像4.2万路,并与市公安局、住建委、林业和园林局、水务局等部门以及越秀区等部分基层单位实现了互联互通。
记者了解到,目前,广州11个区(除从化区农村地区外)共划分18516个标准基础网格,以综治网格对应标准基础网格,基本实现城乡社区综治网格全覆盖。
在此基础上,广州优化整合18000多名社区网格员队伍,以出租屋管理员、社区网格员为基础组建综治网格员队伍,对综治网格员进行定岗定责,开展网格事项日常巡查。
在越秀区六榕街、黄埔区长洲街,“中心+网格化+信息化”综治工作模式在这里先行试验探索。天河区车陂街,则探索出“一支队伍联勤执法”社区网格综治巡防模式,成为全市示范点。
“一支队伍联勤执法”的“车陂经验”随即在全市推广,由党委政法委牵头,公安、城管等部门配合,街(镇)办事处(政府)负责,以公安、城管、安监、劳监、食药监、市场监管等部门执法人员和执法辅助人员为主体组建街镇联勤执法队伍,开展辖区路面盘查管控。
综治网格员队伍和联勤执法队伍,肩负防控违法犯罪、化解矛盾纠纷、排除安全隐患之责,两支力量互相呼应、相互支援。
佛山: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今年初,佛山市召开全市五区综治办主任工作会议,因地制宜全面铺开“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建设工作。
为省试点镇街的佛山禅城区祖庙街道,一直在积极探索现代化社会治理3.0模式。
2015年底以来,禅城区全面建成社会综合治理指挥中心和各镇街分中心并运行使用,初步探索综合管理、主动防控、智慧应用的现代化社会治理3.0模式。
中心运行以来,共受理社会治理、城市管理事件409316宗,接报、处置突发事件499宗,大量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件能够在第一时间解决,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在祖庙街道,辖区被划分为60个网格,配备143名网格员,用网格化巡查,实现第一时间发现上报、第一时间分派流转、第一时间解决反馈的扁平化管理模式。把社会管理事件处置时间由原来平均5天一宗提升至平均30分钟一宗。
2016年,该街道实现了重大群体性事件、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零发生,110刑事治安警情大幅下降15%。
佛山市综治办透露,结合全市各区发展不平衡的实际,佛山顺德、高明、三水区也已在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建设工作。
目前,顺德区政府已先行选取大良街道、北滘镇和龙江镇以及其他镇街的1个村和1个社区(共3个镇街和14个村居)进行试点。高明区探索推进基层社会综合治理新模式改革,三水区年初制定了《佛山市三水区综治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组建区、镇街、村居三级信息化平台专职管理人员队伍等。
据了解,今年以来,佛山市综治办已完成综治信息系统纵向联通市、区、镇街、村居、网格员五级,年底前可实现综治视联网向镇街延伸。(记者张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