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进琼中县长征镇万众村委会,在树下乘凉的村民告诉记者:“我们有联防队巡逻,不但没人闹事,放养的羊、鸭也不担心有人偷了,大家都很放心!”

夜幕降临,武装巡逻队伍开始在琼中街面夜巡
群防群治是社会治安和平安建设的工作基础。近年来,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高度重视群防群治工作,立足全县社会治安特点,不断完善群防群治体系和联防共治机制,全县各种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得到有效控制,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不断增强,2015年首次实现了命案零发生。
从比拼拳头到路不拾遗
7月1日中午12时许,长征镇福家新村的村民王传彬从镇上回村时看到村道路边散落一叠百元人民币,他立刻就报了警,待民警赶到后他才离开现场。长征派出所民警告诉记者,如今辖区内很少发生治安事件,小偷小摸也很少,像王传彬这样捡到钱就报警的群众并不少见。
这种路不拾遗的民风,让人很难相信,五年前这里还是个比谁拳头硬的地方。“群众酒风较盛,每到节庆村民大摆酒席,酒后寻衅滋事案较多。”提及以往,万众村委会书记黄茂斌告诉记者,当时万众村一带的治安乱象在长征镇都排头号,他自己都记不清劝阻过多少次邀约打架的村民。
从2013年开始,琼中根据各村庄“零散小”等特点,建立起以村两委干部、村小组长为核心,党员、治安积极分子为骨干的村级治保会、护村队、村级联防队等群防群治队伍力量,开展日常巡查。
“要做到小事不出村,街面上决不能发生群体性事件!”黄茂斌下定决心,要改变村里治安不好的现象。他和联防队员们除了重要节日期间日夜巡逻外,还常常到爱打架的那些人家里去,跟他们面对面交流,了解思想动态,普及法制教育。
“戒除酗酒陋习需要让村民们有事可做,把精力放在发展产业上。”黄茂斌说。近几年,万众村委会鼓励村民种桑养蚕,政府给予补贴,桑苗免费供应。如今,万众村喝酒打架的少了,养蚕致富的多了。路不拾遗的王传彬曾是社会闲散人员,如今通过养殖年产值有20余万元,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遵国法,守村规,公共财,不可毁……”朗朗上口的万众村村规民约就张贴在村委会门外的墙上,刚学字的小娃娃们念得起劲儿,良好的行为规范就这样在村里传递。2015年3月,万众村委会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民兵成联防队主力军
“我们镇上的联防队伍里有36个民兵,巡逻时有专业配备,24小时全天候执勤,配合所里做好巡逻防控,遇到突发情况可及时迅速地处置。”长征镇派出所所长钟杰告诉记者,镇上近五年来都未发生过一起群体性事件。
记者了解到,目前琼中全县各乡镇均设有1个基干民兵排或1个基干民兵连,接受当地党委和武装部的双重领导,而且各乡镇的武装部长基本上都是兼任本级综治办主任,依据这一优势,琼中创新群防群治建设,依托民兵成立联防队。这些由民兵组成的联防队员每年均接受不少于20天的军事训练,基本掌握擒拿格斗、警棍、盾牌操作使用,为维护当地社会稳定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联防队员们除了日常巡逻防控外,还要接受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在重大法定节假日、重大会议、重大敏感时期,各村联防队员与网格员密切协作,统一在各基层派出所的指挥下开展工作,有效发挥出1+1大于2效果。
多警种联动夜夜巡逻
7月24日晚9时,记者跟随琼中县城派出所的巡逻车队伍,开始巡防队伍当晚的第一次夜巡,巡逻车辆缓慢驶过琼中每一条街道,成了一道平安风景线。
县城派出所副所长黎扬成告诉记者,自他入警以来,这样的巡逻就成了常态。除了派出所的巡逻车在街面上外,还会有特警队员不定时出现在县城重点防控地段周围徒步巡逻,关注实时动态。
据介绍,琼中在县城区域大力推行“多警种联动、网格化布警、全时空巡逻”巡防工作模式,从特警、武警、县城派出所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一支专业武装巡逻队伍,配备必要的装备和设施,负责县城区域夜间巡逻,突发情况处置等任务。每天坚持三班倒,从晚上6:00至凌晨2:00不间断地进行武装巡逻。
巡逻车行驶到县城百花廊桥时,记者看到不少群众在此处散步休闲。黎扬成告诉记者,县城百花廊桥本来是人民群众晚间散步休闲的理想场所,但以前晚上八点过后以后时有社会青年在此聚众酗酒或打群架,严重影响群众出行安全和社会治安状况;自从县公安机关重拳出击进行了整治,并列为重点部位加大巡逻巡查工作力度以来,有效杜绝了此类问题的再次发生。如今,即便是晚上十点后,在百花廊桥散步纳凉的群众依然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