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海南三亚市政府为每个村居委会配备1名常年法律顾问 村居民家门口获法律服务

2017-07-29 20:14  来源:海南长安网  责任编辑:周亚强
字号  分享至:

  7月20日至21日,记者跟随海南省司法厅调研组一行来到三亚市,了解三亚市天涯区阳光海岸棚改项目法律服务的经验做法、吉阳区红郊社区居委会“树荫普法”、海棠区江林村法律顾问开展法制宣传工作情况,每到一处均能看到律师在帮百姓解答问题的身影。

法律顾问成功调解一起土地纠纷 记者肖倩摄

  据三亚市司法局律公科科长杜静丽介绍,在政府购买法律服务搭建的平台下,三亚市每个村居委会均配备1名常年法律顾问,许多问题不出村不出社区就得到解决。

  优质法律服务实现零无理上访

  阳光海岸棚户区改造项目是三亚市一项十分重要的民生工程,其征收房屋及建筑附属物总建筑面积约167.36万平方米,共约7346户,人口约31000人。自该项目启动以来,于江涛与吴鲲、李安、吴开诚等9名优秀执业律师组成律师团队进驻该项目部,政府用购买法律服务方式解决一系列法律问题。

  7月20日下午3时许,在阳光海岸棚改法务组工作室内,记者看到,工作室的墙壁上贴着“服务民生项目,彰显法律情怀”几个大字,所有进驻该棚改项目的律师都在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而在阳光海岸棚改法务组咨询处,除了律师,还有3名海南仲裁委员会三亚仲裁院的工作人员也在现场办公。

进驻阳光海岸棚改项目的律师们正在项目现场办公 记者肖倩摄

  “为了实现确认仲裁案件的便捷移交、合法简化程序、快捷速裁,我们建议区政府积极邀请和引入三亚仲裁院进驻项目现场办公,与法务团队紧密对接。”于江涛告诉记者,仅此一项就实现程序上节省时限达30个工作日,老百姓不需要奔走多个地方就能实现仲裁维权要求,做到了从法务资源整合上最大限度地满足老百姓的诉求。

  于江涛表示,阳光海岸律师团队除了文字工作,还为被征收户答疑解惑,有效引导被征收群众选择正确的司法救济途径,合法化解纠纷和矛盾。“阳光海岸是三亚市目前最大的棚户区改造项目,业态庞大,涉及人数较多,但至今为止,没有一个被征收人无理闹访、信访、上访,实现了征收片区区域性稳定态势。”

  律师进村帮村民解决问题

  为加快推进法律普及和法律服务进村(社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创新基层治理,三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一村(社区)一常年法律顾问工作,通过政府为村(居)委会及群众购买法律服务和律师公益法律服务相结合的形式,为全市各村居委会各配备1名常年法律顾问。法律顾问每周固定时间到村(社区)定点坐班,零距离为村(居)委会和村(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

江林村法律大讲堂 记者肖倩摄

  “征收本村集体成员以外人员承包的土地,只补偿地上的青苗和附着物,征地补偿费归村集体所有……”7月21日,江林村法律大讲堂正在举行。据杜静丽介绍,江林村地处海滩湾国家海岸沿线,因地理位置优越,是海棠湾地区较早被征收土地的自然村。为了解决江林村在征收过程存在的法律需求,2016年法律顾问开始进驻江林村,通过每周定期到村里坐班,为村民提供法律帮助和免费法律咨询,开展法制宣传和法治讲座,并参与调解工作。

  “以前没有驻村律师的时候,我们想咨询个问题都要去很远的地方,而且还不一定找得到律师。现在我们村有了法律顾问,不仅可以随时咨询,还在村里给我们上课,让我们了解法律知识,非常方便。”刚听完法律大讲堂的江林村第五组村民陈丰旺笑着说。

  “现在村民在村委会办点事,开个证明或者到物业交个水电费的过程就可以很方便地向法律顾问咨询一下他们遇到的问题。”江林村法律顾问李安律师告诉记者,在咨询的过程中,法律顾问当场回复村民遇到的法律问题,引导村民通过法律渠道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使村民在家门口及时获得专业的法律服务。“这样既解决了群众的现实困难,又省却了群众来回奔波之苦,更是拉近了法律、政府、村民三者之间的距离。”

  “树荫普法”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我们今天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拿到补偿款,所以这个协议如果双方都没有异议的话,我们就签字并按照协议相关条款执行。”7月20日下午,在红郊社区一棵酸豆树下,经过社区法律顾问吴小娟律师多次调解,红郊社区居委会第四小组的村民代表与三亚红郊安置开发有限公司达成协议,顺利调解一起土地纠纷。

红郊社区通过崖州民歌进行法治宣传 记者肖倩摄

  吴小娟告诉记者,她从2016年年底介入该案件时,第四小组村民准备通过诉讼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诉讼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诉讼程序也很繁杂,为了更好地维护村民权益,相对起诉,调解是一个更好的方式。”随后,吴小娟多次与红郊安置开发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沟通协商,7月20日双方终于达成一致意见。

  “感谢律师,真正为我们老百姓做实事,要不是她,真不知道还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拿到补偿款。”第四小组村民代表董大姐签完协议后激动地说。

  “老百姓喜欢在农闲时一起坐在树荫下乘凉聊天,我们就由村(居)委会配合法律顾问,到大榕树、酸豆树等风景好又凉快的地方与群众面对面交谈,以聊天的方式为村(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和服务。”杜静丽介绍,通过“树荫普法”这种形式,解决了一村(社区)一常年法律顾问这一政策“最后一米”的问题,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的法律服务。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