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做的,趁热吃!”看到乡镇干部一行到来,湖南株洲醴陵市李畋镇麻石村3组村民黎家大嫂端出了一盘干出锅的蓼叶粑粑,招呼大家趁热吃。
蓼叶和糯米交织的清香扑鼻。
“现在我们随便走到哪家,都有这样的待遇。”李畋镇人民政府负责人邓实奇告诉剑哥,“在7个月前,这想都不敢想——他们(村民)不骂我们,不用锄头、棍子赶我们,就算是客气的了!”
邓实奇的话毫不夸张。
在2016年11月之前的四年时间里,麻石村“伤透”了地方党委政府领导的脑筋。群众多次赴省上京集访,在国家及省、市、县(市)各级信访部门多次“挂号”。
短短几个月时间,麻石村究竟发生了什么?6月底,剑哥来到“闻名”已久的麻石村一探究竟。
纸厂污染 村民遭殃
“水田里根本不能下去,只要一沾泥巴,肯定会一身红肿;井水跟粪坑水一样,臭得要死!”村民谢孝文告诉剑哥,“麻石村原本山清水秀,那时候,井里抽出来的水可以直接喝,清甜的,可是现在……原来这里是有名的长寿村,这几年却连续出现青壮年得怪病死亡的事。”
麻石村位于湖南醴陵东部边陲,地处湘赣两省醴陵、浏阳、上栗三县(市)交界处,是花炮祖师李畋故里、“萍浏醴武装起义”策源地,一个著名的历史文化名村。
2000年,江西其他地市淘汰落后产能时,萍锋纸业迁入上栗县金山镇,主要生产烟花鞭炮所需纸张,年产规模达到6万吨,其落后的生产工艺和对水生态的污染已不为经济发达地区所容忍。
本来,该厂也建立了环保设备。但是,厂方为了节约成本常年直排污水,从开始的偷排,到后来的明目张胆,于是邻近下游湖南境内的麻石村全境生态与环境遭了殃。
2013年10月,麻石村民在抗议。
2013年起,麻石村村民开始开始从地方到中央持续上访,引起了国家信访局、环保部以及湖南、江西两省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2016年9月,还没正式到任的醴陵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廖胜云,就接到醴陵市委书记胡湘之的电话,立即赶往北京,将正在上访的麻石村群众接回来。
胡湘之听取了刚刚接访回来的廖胜云的汇报后认为,这不是一起简单的环境污染问题,而是关系民生大计之事,必须尽快解决,彻底根治。同时要辐射全市,以点带面,破解基层综合治理难题,并批示市委副书记邹展晖和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廖胜云牵头组织部署,认真抓好对麻石村的专项整治,实现由乱到治。
实施综合治理 工作组驻村“摸情况”
“问题存在这么多年,基层党委政府一直在努力寻求解决方案,但收效甚微”,邹展晖介绍。“(醴陵)市委决定,只有深入基层,广泛走访群众,集思广益,才能寻求解决问题的良策”。
“经过走访后发现,一是协调难度大。这是一起跨省环境污染问题相关部门虽然一直努力在做工作,但该企业每次偷排时间一般选择在雨天或者深夜,且时间不需要很长,难以取证;二是当地村、组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没有综合治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廖胜云多次率队进村入户,跟群众面对面交流。
找准了问题的症结。2016年10月8日,醴陵市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关于对《李畋镇麻石村环境污染、信访维稳有关问题实施综合治理》的工作方案,成立李畋镇麻石村综合治理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
“进村第一天晚上,几十个村民就来‘找麻烦’,说是要上访时的补偿。”2016年11月4日,时任李畋镇政协工作联络负责人邓实奇,作为综合治理工作组成员被“委以重用”,带领另外两名熟悉环境的同志进入麻石村驻点。
待村民们激动情绪稍稍平复过后,邓实奇抬高了嗓门,表明了驻村目的,“我到村里是来帮大家做事的,如果你们影响了我做事,实际上是耽误了你们自己的事。”
邓实奇坦诚相待,将党委政府派工作组来解决问题的愿望告诉大家,一阵喧闹之后,村民们在将信将疑中散去。
与村民同吃同住、共同生活,村里的情况摸得更加清楚,“这里有些怪现象,年轻人闲着老人忙着;婆娘(妻子)当家男人不做主;当地还有以物易物的习惯,所以马路市场很‘壮观’。”邓实奇摸准了这些“脉”,便着手做工作。
“修路你们同意不?建市场你们同意不?年轻人想不想有发展?”一个个问题直击那些“明事理”群众的内心。
然而,毕竟污染源没有解决,此前的官民怨怼太深。在邓实奇等人入住麻石村的第十天,因为“上访”受伤补助费等问题,部分村民再次将矛头指向邓实奇,甚至有村民在他面前拍起了桌子。
“正常的医疗费用,有关部门正在研究解决。但是,过份的要求不可能满足。如果你们硬不欢迎我们到村里为老百姓做点实事,那我们明天就走!”看到邓实奇态度坚决,有村民出来说话了,“这10来天,邓干部跟我们一起讲了那么多道理,还在联系帮村里修路,他是来做实事的。”
村里有位八旬老同志连夜找到邓实奇,“你们不能走啊,你们走了,这村里真的会完了!”
通过反复的交流和沟通,村民们对党委政府一直对立的村民情绪也渐渐缓和。
驻村53天 麻石村迎来“蝶变”
“这里的民生问题确实需要改善。”工作组成员、醴陵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张文表示,工作组的调查意见,得到了醴陵市委、政府主要领导的支持,一系列惠民项目在麻石村实施。
张文介绍,一方面,醴陵市委副书记、市长康月林作出批示,在2016年底两三个月时间,先后投入200多万元为麻石村硬化了村级道路、对贫困户实行救助等;另一方面协调两省环保部门对排污口增设了摄像头,醴陵市环保执法部门24小时监控。加上此前政府已经投入80多万元修建的一座日供水量300吨的自来水厂,让当地200多户村民再次喝上了干净的山泉水,“这些都是民心工程”。
“(工作组进来)一个多月时间,原来的烂泥巴路全部铺成了水泥路,这个事做得好啊!”75岁的村民谢永林翘着大拇指说,“(乡镇)干部还帮助村里把马路市场搬到了一片开阔地,以前逢集赶场就堵得一塌糊涂……”这一系列举措落地,终于赢得全体村民的赞誉,赢得了村民对党委政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一个地方有没有希望,还得看年轻人有没有朝气。”进村后,邓实奇看到当地年轻人无所事事,便分别找他们谈心,动员他们动员为村里的发展献计献策,并以这些年轻人为核心,成立了麻石村发展委员会。“比方农贸市场的搬迁要占几户村民的菜地和围墙,也涉及几个年轻人家里,会一开完,几个小伙子们回去就将自家院子和菜地腾出来了。”
2016年农历三十,新春前夕,麻石村李畋祖师殿外鞭炮雷鸣,殿内笑语满堂。廖胜云率领工作组同志再次来到这里和村民一起共度除夕,共话麻石村的“蝶变”。廖胜云告诉大伙,为彻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优化当地的生态环境,党委政府还将投入500多万元在原来的污染地建设一个湿地公园,根据湿地公园建设规划,并将建设一个大型的人工广场,既给当地村民的休闲娱乐提供便利,还可以吸引外来游客观光。
2016年除夕前,醴陵市、镇两级干部与麻石村村民欢聚一堂,共话发展。
这一天,距离邓实奇等人2016年11月4日进驻麻石村仅53天。
因“病”施策全面破解信访难题
“麻石村的转变经验告诉我们,只有以问题为导向,因‘病’施策,以解决民生问题为着力点,就一定能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再深的矛盾也能调和。”谈到麻石村的蜕变,醴陵市委书记胡湘之不无感慨,“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直面信访群众,找准问题症结,发挥部门联动作用,破解难题,实现从根源上解决问题。麻石村问题的有效解决,为醴陵市化解信访积案,化解矛盾纠纷提供了借鉴。”
醴陵市委副书记、市长康月林(左一)走进麻石村与群众交流(资料图)。
醴陵市委书记胡湘之(右一)深入麻石村听取群众意见(资料图)。
麻石村村民紧紧握着醴陵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廖胜云(右一)的手,连连道谢(资料图)。
胡湘之介绍,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该市信访、环保等11个职能部门组成的工作组,针对麻石村存在的问题,明确“综合治理”的思路与方向,各成员单位没日没夜,主动担责,合力同心。既积极对接、协调污染企业,加强污染源的管控,做到达标排放。也通过打击违法犯罪,查处党员干部违纪,在当地开展了一场深入彻底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特别针对此前的基层党组织涣散等问题,协助镇党委选优配强村党支部班子,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发挥好组织堡垒作用。
据介绍,去年底以来,醴陵市通过成功破解麻石村信访难题案例,举一反三,提出实施“三基一网”区域治理新模式,即着力抓基层、打基础、强基本,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推动现代治理与区域发展深度融合。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注重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开展信访源头治理和信访积案清零行动,夯实基层基础,实现长治久安。(廖隆章 张利 夏晓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