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30个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福建厦门司法强制隔离戒毒所以“社会帮戒、助力安保”为主题,以亲情交流为动力,专题开展禁毒月宣传活动,不断提升戒治水平,让戒毒人员获得社会各界暖心关注。
“我要自尊自爱,从头再来”
“我是一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深受毒品危害,深感戒毒艰辛……为了身心健康、家庭幸福、社会和谐,自尊自爱,从头再来……” 6月23日下午,在厦门司法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简称“厦门强戒所”)一大队副大队长穆宏伟的口令指挥下,全所700多名戒毒人员高举右拳,嗓音洪亮,庄严地进行戒毒宣誓。
“对于戒毒人员而言,最关键的是树立信心和决心,通过戒毒宣誓的方式,可以增强他们戒毒的信念。”厦门强戒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戒毒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既是违法人员,又是受害人、病人,他们不仅需要科学、严格的教育矫治,也需要家庭、社会的鼓励和包容。近年来,厦门强戒所共收治戒毒人员1000余人,经过生理脱毒、康复训练、教育矫治等一系列工作,大部分戒毒人员从原来的思想麻木、身心疲惫,逐渐变得坚强乐观,重新树立信心,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
在活动当天,厦门强戒所还组织戒毒人员专题演讲,邀请老战士“关爱团”为所里的戒毒人员进行医疗诊治,邀请来自厦门民盟的6名书法家进入场所,为23名爱好书画的戒毒人员创作的35幅书法绘画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
据了解,在所里约三分之二的戒毒人员不同程度患有各种疾病,主要是心血管、神经系统以及骨质疏松等。为了让戒毒人员得到更好的诊治,厦门强戒所联系莲坂军休所离退休的老军医,组成老战士“关爱团”走进该所为戒毒人员进行医疗诊治。
据介绍,这些老军医,有长期在三甲医院从事颅脑外科临床工作的原部队医院院长,有从事四五十年内科、外科工作的临床主任医师,还有从事护理业务40多年的专家。在活动当天,他们耐心细致地为前来就诊的30多名戒毒人员诊治、答疑解惑。在提供医疗救治的同时,一位老军医还给戒毒人员做起了思想工作:“毒品可不能再吸了,它破坏神经系统、损害五脏六腑、弱化骨骼功能,就相当于用刀不断地捅自己,这不是让生命逐步消失吗?”这一番话让戒毒人员连连点头。
在教育中心,6名书法家对爱好书画的戒毒人员的作品进行了详细点评,肯定了长处、指出了不足、提出了建议。戒毒人员小谢感谢书法家的点评和肯定,他说:“吸毒危害自己、危害家庭、危害社会,我回归社会后一定坚持书法创作,远离毒品”。最后,书法家们还现场创作书法绘画作品,赠送给戒毒人员。
据悉,为了提升戒毒人员的信心和决心,市博爱促进会、市青少年宫的演员们近期将走进厦门强戒所,为戒毒人员献上一场以“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为主题的公益演出。他们利用业余时间精心排练了舞蹈、独唱、朗诵等与戒毒相关的文艺节目,将帮助戒毒人员认清毒品危害,强化法治观念,树立戒毒信心,走向新生。
“儿子,要好好听警官的话”
为了发挥亲情感化在戒除毒瘾中的强大动力,同时用社会的博爱唤醒新生的决心,厦门强戒所以“6.26国际禁毒日”为契机,在6月13日上午举办场所开放日活动,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邀请戒毒人员家属走进戒毒所,举行亲情帮教活动,拉开了以“社会帮戒、助力安保”为主题的禁毒月宣传活动序幕。此次活动既让戒毒学员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尊重、家人的温暖和亲情,又激发他们的戒毒意愿,增强戒毒信心,力争早日康复回归社会,有利于场所的和谐稳定。
在此次场所“开放日”活动,厦门强戒所邀请了57名戒毒人员直系亲属走进场所,与戒毒人员面对面交流、手拉手互动,传递了戒毒动力和温情力量。
活动开始前,受邀亲属首先来到厦门司法禁毒戒毒教育基地,参观了毒品知识、毒品危害、戒毒工作等八方面内容,观看了电视专题片《合成毒品危害》和心理微电影《冰融》。戒毒人员亲属还实地参观了新修建、改建的教育矫正、心理矫治、戒毒医疗、劳动康复、文体健身、生活保障“六个中心”,对戒毒人员的生活、学习和康复环境进行全方位了解。他们观看了4名戒毒人员现场演讲。受邀亲属表示,戒毒场所的硬件设施完善,环境整洁优美,执法管理规范文明,以人为本,既对自己亲人沾染毒品感到痛心,又对他们在场所内戒毒感到放心。
最后,受邀亲属在戒毒人员餐厅进行亲情聚餐,以家庭为单位,边吃边聊,有说有笑,其乐融融,大队管教民警在一旁不时介绍情况。特殊场所的亲情互动,让戒毒人员找到了“家”的感觉。闽北籍戒毒人员陈某激动地说:“很久没有与家人团聚了,今天终于实现了愿望,我一定要戒除毒瘾,早日回归家庭。”戒毒人员李某则抱着2岁的儿子亲个不停,惹得孩子有点别扭,想赶紧回到妈妈的怀抱,李某的妻子在旁边不时抹把眼泪。年逾古稀的老妈妈则嘱咐儿子要好好听警官的话,一定要成功戒毒,边说边站起来向一旁的大队警官鞠躬。以爱促戒,情感召唤,久违的亲情得到补偿,戒毒人员蔡某表示一定要改过自新,今后绝对不碰触毒品。所领导、大队民警在聚餐现场鼓励戒毒人员一定要听父母的教育,服从管理,戒掉毒瘾,回归社会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儿子,爸爸是在培训呢”
戒毒人员张某在此次开放日活动中见到了自己的儿子,一天的相处让他感慨良多……
“我儿子快七周岁了。在他出生前,我从政府机关停薪留职,下海经商,不幸染上毒瘾,经商赚来的钱全部用在吸毒上了,政府机关的公务员工作也丢掉了。”张某说。
在时断时续的戒毒、吸毒过程中,张某结了婚,生下了儿子。虽然张某在吸毒,但他很爱孩子。每次他送儿子去幼儿园时,儿子都会兴奋地、不厌其烦地向同学和老师介绍自己的父亲,因为在他心中,父亲就是他的骄傲,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爸爸就是他强有力的依靠。
不幸地是,张某因为吸毒不改,被送到厦门司法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在他与家里打亲情电话时,儿子总是问“爸爸你怎么这么忙?你什么时候回来?你很久没有送我去上学了?我想你了。”张某只能骗他:“爸爸一直在培训,很忙。”
“我和他妈妈,都不想让“爸爸”这个伟岸的形象,在他心中垮塌。”回首往事,张某眼圈泛红。
当天的开放日活动,张某心里一直忐忑不安,又夹带着一份激动的喜悦,在人群里短暂的搜寻后,一声清脆响亮的“爸爸”,紧接着一个弱小的身影,张开幼小的双臂,雀跃着向张某飞奔过来。张某习惯性地张开双臂,蹲下身子,任那弱小的双手紧紧地搂住他的脖子,并让儿子把双脚用力地夹在自己的腰间。
“爸爸,妈妈说你很忙,我们就到你培训的地方来看你了。”看着儿子在自己的怀抱里“咯咯”地笑着,张某和妻子对视了一下,意味深长地看着儿子,点了点头。
“如果我继续沉沦下去,有一天儿子需要我的帮忙,我该怎么办呢?我必须重新站起来,无论戒毒这个过程要忍受怎样的痛苦,我都必须承受。”张某坚定地说。
【声音】
深化所务公开传递正能量
厦门市司法局副局长、厦门司法强制隔离戒毒所所长唐乾:此次场所开放日活动,是一次融社会、场所、家庭一体的帮教活动。举办此次活动,不仅展示了场所良好的戒治环境和民警规范文明执法形象,进一步深化了所务公开,增加工作的透明度,而且增进了社会各界对厦门强戒所工作的理解、关心和支持,特别是消除戒毒人员家属对戒毒场所的偏见,在社会上传递“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