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打硬仗的警务“智多星”
“智多星”是对人擅于筹谋而令事半功倍的“美誉”,随着警务工作的日趋复杂化,作为基层派出所的“掌门”,除了要敢啃硬骨头,更难能可贵的是保持警务思维的超前化。
吉林省长春市桂林路派出所所长王野,就是这样一个肯动脑、勤思考的“智多星”。在他的带动下,仅用一年时间,就让原来的二级派出所跃升为全国一流派出所,甚至引领了全市乃至全省公安基层派出所的建设发展。
从好民警到好所长
2003至2005年,王野在吉林省长春市重庆路派出所当民警,他的警民联系卡上有两句话:“我的工作需要你的理解和支持,你的事情可以随时找我帮你办。”只要社区居民生活上遇到麻烦,一个电话他就会到场。在八小时之外、在无数个节假日,他用脚板丈量了辖区内的每一条大街小巷,搜集信息、办理业务。三年下来,累计利用业余时间工作超过800小时,鞋子走坏了好几双,他创造的服务群众“零距离”工作法也被全市公安机关推广。
2013年初,王野调任吉林省长春市建设广场派出所所长。调研一个月,他提出一个让很多同志觉得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埋头苦干一年,争创全国一级派出所。”而此前该所近三年在分局的专项工作考评中从未进入过前五。王野鼓励大家:“成绩是靠干出来的,优秀是靠比出来的!”他重点下了“三手棋”:第一手棋抓士气。组织全所同志分析争创的优势在哪里、问题是什么;第二手棋抓突破。2014年9月30日,全国“百城禁毒会战”打响,全员迅速集结、强势出击,王野七天长假硬是一天没休,吃住在所里,抓获涉毒违法人员57名,打处数量、质量双居长春市第一;第三手棋抓建设。一个月完成办公楼内部改造,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规定,使派出所走上规范化建设、正规化管理轨道。2014年年底,吉林省长春市建设广场派出所被评为全省优秀基层单位,荣立集体二等功。
2014年11月,王野被派到吉林省长春市桂林路派出任所长,他一头扎进办案区细细琢磨,推出了软包防撞、材料防火的辨认室、醒酒室建设标准,并在全省推广。2015年三、四月间,吉林省长春市派出所工作现场会、全省警务转型现场会先后在桂林所召开,他这个“智多星”的点子又一次得到了警界内部的高度认可。
敢啃硬骨头的“急先锋”
工作中,王野有一股“拼命三郎”的劲头,多年来先后侦破命案6起、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106起、打处犯罪嫌疑人650人。
担任吉林省长春市重庆路派出所警长时,王野获知一条线索,国际大厦一带常有一伙人抢劫技校学生财物,而学生又慑于淫威不敢报案。王野带人历时27天连续布控蹲守,在掌握大量证据的基础上,一举打掉这个以年青女性为侵害对象、系列抢劫作案37起的王永青犯罪团伙,让学生们卸下了心头的包袱。
在他任吉林省长春市重庆路派出所副所长伊始,正值全国公安机关清网行动如火如荼之时,他带领抓捕小组辗转7省12市,相继抓获杀人、重伤害、诈骗网上逃犯5名,创全省公安派出所抓逃数量最多、逃犯质量最高的纪录。王野至今还对赴山东莱芜抓捕诈骗犯杜某的经历记忆犹新,“为了顺利抓捕,我和同事衣不解带地蹲守了一个多月,为了避免暴露,甚至不敢在汽车里开空调取暖,终于把杜某堵在了村里。可没想到全村人都和他沾亲带故,围着我们不让把人带走,费了好一番周折才脱身。到家后,连妻子也被我胡子砬碴、满眼血丝的样子蒙住了,差点没认出来。”
创新警务理念实现“平安桂林”
任桂林所所长后,如何在高起点实现新跨越,成了他日思夜想的重点课题。通过到南方学习考察,王野收获了新的警务理念,他从基础建设入手,设立“复合型”接待区、“安全型”办案区、“效能型”办公区、“舒适型”生活区,让办事效率大幅度提升。
桂林路商圈情况复杂,他提出信息引领警务理念,建立动态采集实有人口信息、入户采集行业场所信息、全面采集视频监控信息的工作机制,各类基础信息采集同比提升121%;建立日常基础信息研判、定期基础信息研判、专题基础研判工作机制,使研判在前、决策在后、措施跟进成为常态警务模式。所里规定,每名民警都要养成“上班先开机、工作先用网”的习惯,自觉利用信息平台查看辖区有无可疑情况。他也经常和所里其他负责同志利用视频监控指挥调度平台开展信息研判。2016年,辖区刑事、治安警情与2015年相比分别下降38%和35.7%,兑现了“平安桂林”的承诺。
2016年,吉林省公安厅部署开展“互联网+公安”工作,王野又一次抓住了模式创新促进警务工作深入开展的契机,在全市基层派出所实现平台注册率、事项办结率、群众满意率三个第一。“创新警务模式,还得脑洞大开、掌握更多的信息、利用好先进科技、就能防患于未然,把犯罪制止在萌芽状态。”王野自信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