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网记者 刘志月
草长莺飞时节,畅游在千亩油菜花海,你会惊叹于江汉平原这座农业县城的壮美。
行走乡间小路,看到满是皱纹的古铜色脸上之安详,你会切身感受到内心的平静。
诞生于1998年的沙洋县,地处“中国农谷”湖北荆门南部。
油菜花与监狱群——调任沙洋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前,陈威与很多人对这座年轻县城的认识无异。但访千家万户、走田间地头,他有一个感受越来越强烈:在沙洋,平安就像空气一样环绕身边。
2005年以来,沙洋连续两届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如今正在创建全国综治最高奖“长安杯”。
“农业大县,基础差、底子薄,没有硬功夫、敢担当,没有久久为功、持续创新,就不可能有平安沙洋的今天。”在荆门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孙兵眼里,沙洋的平安之果来之不易。
管好一辆摩托车
“驾乘摩托车必须戴安全头盔。”
沙洋县公安局交警大队长李德办公室门上,贴着一张宣传语。
4年前,全县13万辆摩托车令做了十年交管工作的李德“头疼欲裂”:涉及摩托车的交通事故赔偿难、处置难,抬尸、堵路、围堵政府机关等群体事件增多。
李德至今记得沙洋县官垱镇老兽医唐某死亡一事。
2012年5月13日,老唐骑一辆无牌无证无保险摩托车从沙洋县城回家,经过拾回桥镇一十字路口时与他人相撞。唐死亡,并负主责。
老唐儿子回来,把父亲尸体抬到县委县政府大门要赔偿,理由是:“你政府没教育好。”
“他不办证,你要他办!他不买保险,你要强制他买!他无牌无证,你就不让他骑车!”年轻人言语激烈。
满是情绪的话,李德却深感震动:摩托车的服务管理要变,再不能“无牌无证无保险,出了事故赔不起钱;抬尸堵路处置难,政府兜底来买单”。
2013年3月,沙洋县委政法委多次召集综治维稳、公安交警、保险等部门调研会商,合力扭转摩托车服务管理模式。
村民嫌路远不办证,交警与卫生、保险等组成小分队,一站式上门服务;农民不会玩电脑,交警请示上级,科目一由机考变为纸卷考;与人保财险公司达成合作,311元保险费即可获得34.2万元保额。
“若没办保险,我肯定赔不起钱,整个家就完了!”沙洋县后港镇新宏村村民唐兴权告诉《法制日报》记者,两年前,他驾驶摩托车与人相撞造成对方九级伤残,事后保险公司赔偿了25.48万元。
4年来,“马路杀手”变“平安轻骑”:沙洋全县因摩托车引发的交通事故下降40%,没有引发一起群体事件。
“群众的‘抱怨点’,就是改进工作着力点。平安摩托工作,我们抓住了痛点,转变了服务管理方式,赢得了治理成效。”沙洋县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关洪涛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