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同志,我的孩子最近不想上学,他说学校旁边有人问他要钱,不给就要挨打,孩子和我都很害怕。”
“您别慌,请详细告诉我们到底是怎么回事?”
……
这不是派出所的笔录,也不是110报警电话记录,而是民警在“微信警务室”上和辖区居民的聊天记录。今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公安局镇北派出所为加强和辖区居民的沟通和交流,更好地构建社会防控体系,设立了“微信警务室”。辖区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微信警务室”和民警在网上沟通,不但能咨询各种问题,还可以报警求助。
网上互动,治安防控保民安
“民警同志,昨天晚上我家的鸡房大门被人撬开,3只鸡被偷走。大院里面能否增加一些监控探头?”
春节前,家住县城某大院的一名群众在“微信警务室”上的报警留言引起了镇北派出所领导的重视。派出所领导主动协调相关部门,在该大院的几个主要出入口增加了10个清晰度较高的监控探头。同时,安排6名治安协警员,由民警带领和治安积极分子的协助下在大院内不定时地开展巡逻防控,取得了明显成效。2月21日晚,巡逻民警和协警员在巡逻中抓获一名涉嫌盗窃的嫌疑人,从其身上搜出撬棍、手钳等作案工具。3月27日晚,通过视频监控,巡逻民警又在该大院内成功抓获2名涉嫌盗窃电动车的嫌疑人。通过案件线索追踪,大化警方成功捣毁一个长期在大化城区流窜盗窃电动车、摩托车的团伙,并成功在来宾市等地追回被盗窃的电动车11辆、摩托车4辆。
3月,有群众在“微信警务室”上留言说,实验小学大门口路段上下学时间人车混杂,给师生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镇北派出所领导现场了解情况后,立即安排一组民警每天在上下学时段会同交警大队对县实验小学大门口的路段进行交通疏导,有效地保护了师生出行的安全,获得广大师生和家长的好评。
“平时‘微信警务室’也会根据各个时期的治安防控特点,提醒广大居民做好自身的安全防控,注意防火、防盗,防小学生溺水等等。”作为一个资深“粉丝”,居民黄先生对“微信警务室”赞不绝口。
网上疏导,化解矛盾促和谐
3月14日晚,一女子在“微信警务室”上向民警哭诉,说她老公如果还跳舞不顾家,就拿刀捅了他。
民警立即在网上了解情况。原来,女子的丈夫韦某爱好跳广场舞,而且每天晚上很晚才回家,两人为此经常吵架。3月14日晚,她在广场看见韦某和一个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女性跳得很起劲,便冲过去谩骂对方。结果丈夫却把她推倒在地,还威胁说要离婚。
听了该女子的诉说,民警对她进行劝慰,并通过“微信警务室”联系上韦某。韦某也是一肚子的委屈,说妻子管得太严,还不信任他。在初步掌握情况后,民警从促进家庭和睦的角度出发耐心地做双方的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民警法、情、理的耐心引导下,夫妻俩终于打开了心结,一个面临破碎的家庭被挽救了回来。
今年4月,镇北派出所民警蓝枝国在辖区走访时得知,家住某小区的唐某和邻居黄某因为水沟排水问题发生口角纠纷,双方差一点动起手来。当天,蓝枝国在现场召集双方调解未果后,便将他们的微信拉入“微信警务室”。连续几个晚上,蓝枝国都通过微信和唐某、黄某沟通,不厌其烦地做两人的思想工作,向他们说明“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最终让两家冰释前嫌,握手言和。
据了解,今年以来镇北派出所通过“微信警务室”,成功调解家庭纠纷、邻里纠纷等30多起,有效地化解了社会矛盾。
网上办证,免除奔波不误工
“居民不仅可通过‘微信警务室’报警、了解预警信息、日常生活所需法律知识等问题,还可以通过网络办理证件。”张女士说起“微信警务室”的好处如数家珍。
镇北派出所民警先后发放了3000多张“警民联系卡”,上面注明“微信警务室”的微信号码及派出所值班室的联系电话。
4月10日,家住兴化东路居民蓝某长期在上海打工,得知镇北派出所开设了“微信警务室”后,立即在微信上向民警咨询办理“二代证”程序。随后,通过网络远程办理了“二代证”,不仅没有耽误务工,还节省了各种费用。
据统计,开通“微信警务室”以来,镇北派出所共在网上受理群众办理身份证281人次,大大方便了群众。(何可寒 覃宏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