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我参加了社区公益劳动,看到社区道路干净了,我心里很高兴……”“2017年2月,这个月我没有做违反法律法规的事……”在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城关镇社区服刑人员杨鑫(化名)的矫正笔记本上,详细地记录着自己的矫正轨迹和成效。
像杨鑫这样的社区服刑人员在石泉有64名。近年来,陕西安康石泉司法局围绕社区矫正管理、教育、帮扶三大任务,确定在2017年开展以“四个三”(三分精准管理、三线综合发力、三化增强保障、实现三个提升)为主要内容的规范执法活动,扎实推进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
说起过去,杨鑫忍不住流下眼泪。一年多前,杨鑫在一次为哥们“出头”的过程中,拿刀捅伤了对方,被安康石泉县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杨鑫被送到城关镇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在司法所工作人员的耐心开导教育下,杨鑫逐渐走出了阴影。杨鑫的变化,正是得益于安康石泉县对社区服刑人员实行的“三分精准管理”模式。按照方案,社区矫正机构对矫正期在3个月以内或入矫后的前3个月心理评估为异常的社区服刑人员实行一级管理,强化学习教育,每日进行三次定位,每周到司法所报到。对入矫3个月以后心理评估为正常的社区服刑人员实行二级管理,做到“日定位、周闻声、月见面、季走访、年评议”。对矫正期在6个月以上、矫正期满前3个月的社区服刑人员实行三级管理,做到“周定位、周闻声、月见面”。
杨鑫刚刚进入社区服刑时实行的是最严格的一级管理,几个月后,通过日常表现和心理测试,杨鑫的管理级别降到程度最轻的三级。在安康石泉县社区矫正中心的帮助下,他还顺利被一家快递公司招聘为工作人员,成为一名服务社区群众的“快递小哥”。再见到杨鑫时,他熟练而耐心地收递着邮件,俨然一名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三线综合发力”,是安康石泉县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尝试,是在社区矫正机构主导下,依托镇、村(社区)、社会工作者及社会团体等,构建专群结合、专业社团、专家学者有机结合的社会化新型帮教帮扶模式,帮助社区服刑人员顺利回归社会,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曹长学 高德铭 郭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