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平方公里的面积里有18个居民小区,这里的居民中有300多名外国人,来自20多个国家……这里连接着世界,就像一个小小的“联合国”。这是卜兴荣所管的区域。
33岁的卜兴荣是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新城派出所民警。去年2月,卜兴荣被调到刚刚成立的新城派出所秀湖警务室,从事外管工作。今年2月,全国公安出入境管理信息系统推广部署现场会在嘉兴召开,秀湖警务室作为现场观摩点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肯定。
短短一年时间,卜兴荣让小小警务室的外管工作成为全国样板,这是如何做到的?
警务室里的国际范儿
“警务室是连接世界的最基层窗口,我们辖区的外国人人数要占整个秀洲区的90%。”皮肤黝黑、个头不高,卜兴荣说话时总带着微笑,他深知学好外语是当好外管民警的第一关。“大学毕业好多年,许多英语知识都忘记了。”卜兴荣坦言,一开始,他只能依靠手机翻译软件进行现场翻译,遇到有时软件无法翻译的,双方单独谈话就会进入尴尬状态。
办公桌和家里都放有一本英语字典随时翻阅,碰到外国人就想方设法多和他们交流,局里组织的英语培训更是不会错过……一段时间下来,卜兴荣的英语水平大有长进。
外国人管理难度最大的莫过于白天很难碰到他们。“虽然他们的居住地在我的辖区,可工作地却不在我的辖区,白天他们上班我碰不到,晚上外国人喜欢泡吧喝酒,我更是碰不到,再说半夜三更上门也不合适。”外国人通常还喜欢租房不是买房,而替他们租房的基本上是所属公司的外管专员,房东对租户的情况一问三不知,这一度让卜兴荣很无奈。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除了将中英文租房须知张贴到居民小区外,卜兴荣还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和其他辖区的社区民警合作管理。
有一户住在嘉兴花园的印度人,父母在嘉兴市良友制衣有限公司上班,孩子在外地上学,走访了很多次都碰不上面。后来卜兴荣就请油车港派出所庙下桥警务室的社区民警协助,对其进行了一次上“单位”走访。“如果别的辖区的社区民警需要了解外国人居住的信息,我也可以提供帮助。”他说,他和许多外国人的见面走访,都是通过这种“跨辖区合作”完成的。
在秀湖警务室,外国人24小时临时住宿登记、租房须知等一系列涉外事务事项都用中英文上墙公布,还公布了发生的几起涉外违法事例。警务室还安装了全国公安出入境管理信息系统,外国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办理境外人员临时住宿登记,特别方便。
“现在辖区高档楼盘里老外来租房的越来越多,许多房东却不知怎么填写信息,老外就更不明白了,这份中英对照租房须知有详细告知,一目了然。”卜兴荣说。
让国际友人在嘉兴有归属感
“卜警察,迁户口需要什么手续?”“卜警察,请问孩子上学需要什么手续?”……在卜兴荣今年创建的两个涉外微信群里,经常会有这样的咨询。
他说:“多走走,多聊聊,在管理中更多地融入自己的感情,就能消除双方的隔阂,相互信任不但有利于我更好地开展工作,也让外国人在嘉兴有一种归属感。”
这群常被卜兴荣惦记着的外国人有一次还真帮了他一个大忙。一天深夜,出租车司机将一名喝得酩酊大醉的外国人送到新城派出所门口。民警全都傻了眼,无奈之下只有把卜兴荣喊来,希望能碰碰运气。
卜兴荣拍了张“老外醉酒”的照片发至身边的外国友人,还真有人认识!原来他是美国人汤姆(化名),家住在南湖区,搞清楚情况后,卜兴荣开车将他送回了家。
一位名叫安吉的印度人,来中国工作后不久便在这里成了家,妻子是中国人,中印混血的女儿长得特别活泼可爱。他对卜兴荣说:“我常常看到志愿者穿着红马甲巡逻,觉得很有意义,既然我生活在嘉兴,也非常希望能为这座城市的平安建设出一份力。”
卜兴荣满足了安吉的愿望,去年年底,他带着安吉一家人在江南摩尔商业街区参加红马甲巡逻活动。今年,得知嘉兴成为全省唯一夺得“平安金鼎”的城市,安吉参与“红马甲”巡逻的劲头更足了。
工作之余,卜兴荣爱踢足球、打篮球,许多外国友人都知道他的这一喜好。去年国庆长假期间,朝鲜友人一个电话将他从乡下老家叫到了嘉兴学院踢足球,一场球赛下来,相互之间的关系更融洽了。
“我和他们保持联系,有的时候就是简单地问候最近还好吗?需要什么帮助?有时也会坐在一起天南海北地聊聊。我不希望他们觉得,每次只要我出现了,就是讲工作和一堆的询问。”在人群中不显山露水,但在外国人眼中,卜兴荣让他们在江南水乡感受到浓浓的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