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山东东阿县积极创新社会管理服务模式,全面整合各类行政资源,以层级负责为基础,以细分区域为途径,以社会管理服务中心为平台,以提高效率为目标,全面实施网格化管理模式,实现了社情民意全摸清、矛盾纠纷全掌控、群众服务全方位、社会管理全覆盖,有效提升了全县社会治理与服务综合水平。
一、划分“四级网格”,明确网格职责。根据各乡镇(街道)所辖范围、分布特点、人口数量等情况,合理划分了四级网格,并明确了各级网格的职责,做到能本网格解决的事绝不拖到上一级网格解决。一是依托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建立镇级大网格。由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办公室负责对下级网格上报的信息及时分类归档,及时疏导分流到相关职能部门处理。对于不能解决的由大网络联席会议讨论解决,能解决的及时反馈信息并进行回访,材料及时归档。同时,负责对下级网格进行考核、评估、监督与管理。二是以管区为单位建立中网格。由各管区书记、主任为正副网格长,各管区明确一名同志任信息员。主要负责处理小网格上报的无法处理的问题,将处理过程、结果及时报上级网格;同时,收集下级网格信息,进行汇总整理,并对下级网格实行监督。每周向上级网格汇报本周问题的处理办结情况。三是以村为单位建立小网格。由村支部书记任网格长,包村干部为监督指导员,村级综治办主任为管理员。具体负责本网络内各项事务的处理,对微网格反映的问题,第一时间协助微网格进行处理,不能处理的上报上级网格。每日向上级网格汇报一次工作情况。四是以小组为单位建立微网格。由村民小组长任网格长。负责收集责任区内的民生、经济、稳定、计生等各类信息,搜集群众诉求,第一时间进行处理解决。不能解决的,及时上报小网格处理。
二、实行“四定原则”,明确服务内容。网格化管理实行“四定原则”,即“定格(明确负责的区域范围)、定岗(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定员(规定各个部门岗位人数,对号入座)、定责(明确每位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要求每个网格员要尽职尽责完成自身工作任务。一是每个网格员要做到“四知四能”。即:知网格概况、知居民家情、知村情民意、知求助对象;能走访调查、能宣传发动、能解决矛盾、能赢得信任。二是每个网格员要当好“六大员”。即:村情民意调查员、政策法规宣传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困难群众帮扶员、群众致富指导员、为民办事代办员。三是每个网格员要完成五项具体任务。负责网格内居民信息登记、村情民意收集、社会治安巡查、应急管理、矛盾纠纷调解、政策法规宣传和组织居民参加活动;协助做好网格内党建、社会治安、土地管理、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工作;开展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社会弱势群体,开展上门服务和代理服务,组织开展结对帮扶等爱心服务;引导群众“崇尚科学、反对邪教”,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围绕文化建设需要和村民精神生活需求,组织健康有益的文体、科普、娱乐等活动。
三、强化“四项措施”,保障服务运行。一是规范各类档案制度。各级网格均建立了民情记录、民情档案、民情分析会、民情联系卡,及时记录、处理群众诉求。同时,制定了重点稳控人员档案、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台账、来电来访登记、大网格疏导分流单、大网格联席会议记录、大网格会议记录等,并逐一明确了各级网格档薄记录的填写要求和范围,努力做到即简洁实用又相互关联。二是实行信息化管理。各乡镇、管区、村对各村住户情况、方位、财产等信息进行详细登记,精确绘制网格地图,登记录入各村住户信息,实行电子化管理,并及时更新平台信息。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宣传栏、公共活动场所张贴宣传材料,向住户发放网格责任人服务联系卡。在各小网格悬挂网格示意图,建立公示制度,并公布网格责任人姓名、联系电话、工作内容和服务管理职责等信息。四是健全工作机制。健全完善了村情民意摸排机制、矛盾纠纷调处机制、重点人员管控机制、组团式为民服务机制和督导考核机制,第一时间掌握社情民意,靠上帮助群众解决难题,做到琐事不出网格、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县综治委加强对各乡镇(街道)的检查指导,各乡镇的上级网格严格对下级网格人员的管理,加强考核、评比,宣传先进工作方法,推广先进经验,形成“比学赶超”的工作格局,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四、实现“四个目标”,工作成效显著。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网格化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干部作风明显转变。各级部门和干部由原来的“坐等上门”,向主动提供服务转变,工作重心不断下移,提供服务的能力不断提升。二是干群关系日益密切。群众切身感觉到“和干部走的近了,态度变了”,干部登门服务,群众小事不用出门就能解决,遇到大事也有人帮着办,省时省力又省心。三是工作效率明显提高。由于建立了职责明确、流程清晰、管理顺畅的工作机制,各级干部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的稳定和发展。四是群众满意度和安全感显著提升。自开展网格化管理工作以来,刑事案件、治安案件下降,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促进了社会全面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