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委政法委按照治标与治本相结合、输血式扶贫与造血式扶贫并举的工作原则,开春以来,专题召开书记办公会和乡、村、组扶贫工作推进会,研究部署2017年度脱贫攻坚工作。遵循“摸清底数、区分类型、找准问题、分类施策”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抓产业扶持促脱贫攻坚,推行“以奖代补”模式,找准抓产业发展促群众增收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凝聚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高效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规划先行,突出产业示范带动。紧紧围绕脱贫、摘帽、增收“3个主要目标”,坚持长短结合,既重视发展“短平快”项目,又注重发展“利长远”项目。立足当地资源,结合爱尼山乡大箐村委会立体气候明显的优势,因地制宜制定年度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出台畜牧业、生物药业等产业扶持办法,以奖代补措施鼓励激发建档立卡贫困户内生动力,以规模养殖头数、种植面积大小扶持资金精准到村到户,发展以董家村村民小组的黑山羊规模化养殖、岔河、力武珠等6个村民小组的牛和生猪养殖为着力点,以续断、佛手为主要品种的中草药林下种植,示范推广中山村民小组2016年水蜜桃种植经验,在原有种植面积160亩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提质烤烟、魔芋、小米辣等传统种植,以甲界山,苏家田两个村民小组为中心,规划在两个村民小组公路沿线的山林上打造500亩的种植示范基地。
多措并举,确保农民稳步增收。认真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紧扣扶贫工作“基础情况清、贫困状况清、致贫原因清”的关键环节,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再识别、再核查,做到每个环节必须让群众知道和参与,使贫困户进和出都得到村民认可、本人认可。针对每个贫困户的具体情况确定最适宜的扶贫、脱贫路子,突出“种养并重、同频共振、共同发力”的总体发展思路,把种植业和养殖业作为发展的主导产业,把产业示范带动作为项目重点,做到帮扶办法具体、责任明确、建立帮扶台账,积极引导产业转型,充分调动贫困户自身潜能。积极探索高寒山区产业转型实践,鼓励发展庭院养殖经济、林下药材茯苓、天麻、续断、当归种植经济,发展特色产业,稳步扩大农民收入。
抓住重点,推动实施好新开工项目。坚定没有贫困地区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省全州全面小康的信心,树立全面脱贫全面小康目标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的决心,咬定年度脱贫目标不放松,围绕村村有工程、户户得实惠的目标,积极上报专项扶贫资金4373万元,已得到上级批准同意,在大箐村分别实施交通、水利、卫生、文化、环保等建设项目,目前,部分项目已启动,其中,长30公里的大箐至妥甸的公路将投入资金1950万元进行路面硬化,村卫生室建盖已进入扫尾阶段,将于3月投入使用。27个村民小组村级活动室已选址新建,即将开工建设。届时,村民的生活居住条件将有更大的改善。
综治创安,建设平安爱尼山。延伸帮扶已经成为政法委扶贫工作新亮点。大箐村地处双柏与新平交界的汉、彝、苗、哈尼、回、白6个民族的山区聚集地,外来流动人员成分复杂,社会治安秩序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坚强后盾,按照法治乡村创建工作部署开展与贫困大箐村结对帮扶的同时,积极发挥自身行业优势,加大对法治创建的政策支持与装备投入,在维稳处突、防灾救灾、人居环境提升等重点工作中,加大工作力度,在建设法治爱尼山、法治大箐村发挥维护稳定排头兵作用,夯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层基础,以工作有序、有力、有效,赢得民心、维护稳定、确保安宁,不断提高山区群众对平安家乡建设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建设和谐美丽山乡,树立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陈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