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是福建省上杭县东北部的一个小镇,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重要的记载。1929年5月,红四军首次入闽,在古田成立了苏维埃政权。1929年12月,红四军第二次来到古田,在古田镇彩眉岭笔架山下,召开了第九次党代表大会,也就是古田会议。
历史上,古田会议奠定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军魂,其红色基因的本质是为民。
1959年1月,古田派出所在会址旁边的竹岭村正式设立。那时条件苦,但“把继承和发场古田会议精神作为立警之本、力量之源”这句荣誉室里“写在前面的话”是古田派出所永远不变的警魂。古田派出所传承了这种一心为民的红色基因,代代人忠诚守望,矢志不渝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清晨,当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时,第一缕阳光将小镇从睡梦中唤醒,小镇上开始出现熙熙攘攘的人群,圩天的小镇显得特别热闹。
这时人群之中出现了一个身着皮夹克的青年,样貌大约有二十来岁。与旁人不同的是,他不看旁边热闹的摊贩,或是有目标地行走。反而目光在行人身上不停打量。其实,这个外乡人的怪异的行为,早就被一旁的摩的司机看在眼里,摩的司机将这一情况悄悄地告诉了古田派出所民警,就在这个小青年将手伸入别人背包的那一刻,一位民警迅速将其擒获。
这位民警叫杨鑫,是古田派出所的一位新兵,他到派出所的时间还不长,工作却干得有声有色。为了维护辖区治安,他组建了摩的司机志愿巡逻服务队,辖区一有风吹草动,摩的司机很快就会向他汇报。杨鑫的父亲杨意林是这里的老所长,也是一位一心为民的好所长,这里的老百姓打心眼里喜欢他。他还是位英雄。
时间回溯到1994年10月5日凌晨,在319国道古田镇苎园村老屋背路段,一辆载有25人的江西客车上,一个身绑装好引爆装置炸药包的歹徒对车上乘客实施抢劫。古田所民警经两小时的生死较量,在千钧一发的时刻,杨意林果断开枪击中其腿部,生擒歹徒,及时排除一起突发重大险情。杨意林为此获评当年全国、全省优秀人民警察。
受到父亲的影响,杨鑫从小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能像父亲一样当一名警察。随着年龄的增长,杨鑫对警察的认识和感悟也深了。临近高考,面临人生第一次重要抉择,杨鑫报考了警校。从警校毕业后,杨鑫通过公务员考试加入到公安行列,并主动要求到父亲曾经战斗过的古田派出所工作。至于为什么选择工作任务繁重的古田派出所,他说,“我就是想到父亲曾经工作的地方,走父亲的足迹,而且在古田这星火相传的红土地上,能让自己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更能够锻炼自己,让自己快速成长。”
杨鑫平时勤奋好学,工作很快就上手了,经常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赞赏。在同事们看来,杨鑫不管是办案还是做群众工作都很会动脑筋,但又没有一般年轻人的浮躁,而是表现得非常沉稳。一次,派出所民警去古田会址参观学习,在会址里,一位老人堵在过道上宣传红军爱民故事,影响了其他游客参观。会址管理员怎么劝都没能劝走,最终,杨鑫通过化堵为疏的办法对老人说,带他到人多的广场去,那里会有更多的人听,老人很爽快地离开了会址。
秋日古田,艳阳高照,古田会议会址安静矗立在群山间,与田园美景相伴,亲切而又庄严、肃穆。站在会址广场上,看着阳光下熠熠生辉的“古田会议永放光芒”这八个大字。想起那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杨鑫的心灵又一次得到震撼和洗礼,此时,他的眼里又浮现出一幕幕情景:派出所对在逃人员女儿小霞5年来的接力帮扶;冒着滂沱大雨,攀爬2小时崎岖、荆棘丛生山路,救援受困司机;派出所女警们穿梭在各个景点调解帮扶、秩序维护、救助服务、义务讲解,忙碌的身影……
岁月如歌,时光流淌,数不清的英雄儿女、光辉事迹都已化作历史记忆。然而,在和平时期,红色的守望和传承在古田派出所民警身上从未远去。(李碧英 作者单位:福建省上杭县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