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3月,春寒料峭,原本回暖的天气忽然就冷了下来,似乎一下子,阳光就淡远了,白墙上的树影褪得原来越慢,雷声好像从很远的地方传过来,闷闷的,如同耄耋老人的咳嗽,鼻音厚重。一位腼腆的少年推开了晋江市青阳派出所户籍窗口的大门。
郭三凤起身问道:“你好,有什么可以帮到你?”
“您好,我是住在青阳永福里的,来开个死亡证明。”少年答道,眼里充满悲伤。
“好的。”她语气里满是遗憾。在户籍窗口工作了十余年,她将一个个小生命填进一个小本本里,又将无数名字从中删去。这样的哀伤的天气,实在是让人伤感。
少年告知了其母亲的姓名。
她翻找了户籍档案纸质材料,发现少年的母亲吴某是1989年死亡并注销户口,而少年的出生日期是1990年7月。这数据存在着明显的出入。因此没法开具证明。
“你还有其他材料证明吗?”郭三凤问道。
“没有了。”少年有些为难。
“那么我们没法为你开具死亡证明。”郭三凤遗憾地答道。
“我母亲是被人害死的,如今却连个死亡证明都开具不了!”少年的话投掷在半空中,门外一阵风呼啸而过,落下一地破碎。这句话刺痛了她的心。
少年离开时失落的背影久久地印在郭三凤的脑海里。晚上七点,城市的霓虹灯亮了,夜色渐浓,初春的凉月悠悠悬着。伴着突兀的脚步声和钥匙旋转的吱呀声,一扇门打开。昏黄的灯光下,一个黑发染霜的老人正弓着身子,细细擦拭着一张老照片。饭桌上,可口的饭菜咕噜噜地往外腾着热气。
“回来啦?快,喝点汤暖暖。”母亲温柔的招呼着。
“好。”她脱下外套,朝母亲走去。
“你看,我刚刚把你的照片擦干净,你穿警服的样子真的很美。”母亲欣慰地笑着。
看着相框中身着警服的自己,大概是十几年前了。
“我都这么老啦!”她有些惊讶。
“妈妈一点也不老。”儿子听到她的声音,从卧室跑出来,欢乐地扑到她怀里。
“妈妈,我长大了,赚大钱给你跟外婆买高级化妆品,这样你们都不老啦!”儿子天真的话语,温暖了两代人。
她想起了早上的少年,他是否也曾对他的母亲说过这些贴心话呢?
第二天一早,少年又出现了,郭三凤有些惊喜。
少年还是一副悲伤的模样。
“警察姐姐,我妈妈在我两岁的时候就被人害死了。那个时候也不知道怎么搞的,把我妈的户口注销了。”少年的眼眶红了,“现在我要买房了,需要提供父母的信息,需要开个死亡证明,您能帮帮我吗?”
郭三凤承诺少年:“你放心,我一定帮你。”
随后,郭三凤向所领导汇报,领导高度重视。巧合的是,教导员李以聪曾出警23年前少年母亲吴某遇害的现场,于是便马上联系当年的办案民警,而后专门派人到刑侦大队,查找当年的卷宗材料,辗转了一星期,终于确认了吴某的死亡日期。
一周后的清晨,一扫一周前的阴霾。阳光毫不吝啬地光芒万丈,路边的花也开了。少年早早的来了,满眼期待。
“你要的证明已经开好了。”郭三凤欢喜地说道。
少年沉默了几秒,接过那页纸,“谢谢……谢谢……”他的手拽紧了些,回赠给她一个大大的笑脸。
很久之后,郭三凤依旧会想起那个阳光灿烂的早晨,那页“死亡证明”和那个少年的笑脸。(福建晋江青阳派出所 黄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