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平安阳光遍洒陇原大地
——甘肃综治(平安建设)工作抓出了特色取得了实效
崇尚和谐稳定,建设政通人和、安居乐业的平安社会,始终是党委、政府的执着追求和全省人民的共同愿望。
近年来,甘肃省综治(平安建设)工作紧紧围绕确保全省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目标,以深化平安甘肃建设和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为统揽,以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为主线,主动谋划,积极作为,创新发展,全省综治(平安建设)工作抓出了特色、取得了实效,处于全国居中、西北一流的位置,连续四年在中央综治委的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群众安全感逐年提高,持续保持在90%以上。
改革创新破解机制性障碍
平安,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基本前提,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保障。平安是百姓的期盼,更是全省政法综治工作者坚持不懈的努力和追求。
为确保“平安甘肃”建设这一宏大系统工程的顺利实施和扎实推进,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平安甘肃建设工作,坚持把平安甘肃建设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来推进,切实加强领导,狠抓责任落实。
全省综治战线认真贯彻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平安甘肃建设这一总目标,以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为主线,以防控风险、服务发展、破解难题、补齐短板为着力点,全面落实各项工作措施,确保了全省社会大局的持续平安稳定,为保障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深入推进平安甘肃建设中,全省立足服务改革发展大局,始终把加强顶层设计作为推进工作的重要抓手,着眼工作现实需要和长远发展,在全省政法综治系统相继开展了深化平安甘肃建设大调研、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大调研、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大调研等一系列专题调研活动,提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平安甘肃建设实施意见》《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健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联合公安、卫生计生、教育、司法等部门分别出台了加强公共交通安保、物流安全管理、校园安全保护区建设等方面的10多个指导性文件,为推动全省平安建设工作持续深入开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抓早抓小筑牢平安根基
平安不平安,百姓说了算。平安建设必须以人民群众对平安的需求为导向,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检验平安建设成效,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看能否有效预防化解社会矛盾。近几年,甘肃省健全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协调会议制度,完善落实矛盾纠纷清单化管理制度,坚持对重大矛盾和复杂疑难问题集中攻坚,先后组织开展了“重大社会矛盾积案化解年”、“重大社会矛盾排查化解攻坚活动”、“全省突出社会矛盾和信访问题集中排查化解活动”,推动解决了一大批复杂疑难问题。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在提高县乡两级特别是县一级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健全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积极推广人民调解诉前司法确认机制和个案补贴、第三方参与矛盾纠纷化解等做法,努力把绝大多数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近几年,每年调处的矛盾纠纷在25万件左右,调处成功率保持在96%以上。
没有平安,何谈稳定;没有平安,何来幸福。针对不同阶段不同行业矛盾纠纷集中显现的特点,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有重点地对非法集资等涉众型犯罪、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开展专项治理,实现了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矛盾纠纷总量稳中有降。据统计,2015年,全省医疗纠纷调处数同比下降59.3%,道路交通纠纷调处数同比下降33.6%,拖欠农民工工资纠纷调处数同比下降29.7%。
当前,以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标志着一个高度信息化的世界扑面而来。运用信息化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行改造升级,是提高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驾驭社会治安局势能力的关键。从2003年开始,省委、省政府连续组织实施了三个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三年规划和一个社会治安技术防范建设三年规划,如今,一个全覆盖、多层面、立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在全省已基本形成。截至目前,全省共建专职群防群治队伍4.7万人,城乡公共场所、主要街道视频监控覆盖面进一步扩大,重点行业领域的重点部位技防建设覆盖率进一步上升,技防能力不断提升,防控整体效能日益显现。
综合施策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提高对社会面的掌控能力,是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重中之重的任务。
近年来,“互联网+平安”成为甘肃省社会治理和助推社会稳定工作的新载体。截至2015年底,全省县乡两级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实现了全覆盖,村(社区)覆盖面达到93%,网格化服务管理的覆盖率达到88.3%,基层的服务触角进一步向社区、家庭和服务对象延伸,大大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针对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治安问题,2010年以来,甘肃省坚持防范和打击并重,开展各类专项整治行动,有力地打击了各类刑事犯罪活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着眼破解社会治理难题,在综治(平安建设)专项工作中培育形成了一批特色亮点,制定出台并严格落实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及出狱出所人员衔接工作经费补助工作办法,有效解决了失控漏管的问题,刑满释放人员重新犯罪率及社区服刑人员再犯罪率远远低于国家相关部门的控制标准。
针对校园安全突出问题,制定并全面落实《甘肃省校园安全保护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十项规定》,大力开展“护校安园”专项行动,近年来,全省涉校案事件大为减少,2015年同比下降了35%。
针对近年来省内外公共交通、邮件快件寄递、商贸物流等行业和领域违法犯罪问题突出、公共安全风险隐患增多的实际,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突出治安问题和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最大限度地压减违法犯罪的空间和几率。
同时,甘肃省支持和推动各地在平安建设中大胆探索创新,形成了一些管用有效、便民利民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打造了一批“甘肃品牌”,得到了中央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好评。其中,开展的铁路护路联防转型发展试点工作,被交通运输部铁路运输局向全国推荐;酒泉“一办四室一中心”、定西“一委一办三中心”、张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门学校等创新经验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为全省综治(平安建设)工作增添了活力,打造了亮点,提供了借鉴。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甘肃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按照“模式化推进、全域化覆盖”的要求,着力在综治专项工作上创新突破、打造品牌,促使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真正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牢牢抓在手上,真正落实到行动上,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甘肃,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何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