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海南海口中院试点将智能语音识别技术应用于法官裁判文书撰写和庭审记录

2017-02-28 19:22  来源:海南长安网  责任编辑:王淑静
字号  分享至:

  2月28日,记者从海南省海口市中院了解到,该院去年11月通过试点将智能语音识别技术应用于法官裁判文书撰写和庭审记录,积极探索信息化技术在法院审判实务中的应用,实现破解“案多人少”等审判执行工作中面临的难题。

  近年来,海南海口中院以建设数据为中心的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为契机,始终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扩大审判公开、促进司法公正、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去年11月,海口中院被省高院指定为唯一一家智能语音识别项目试点法院,国内4家主流智能语音科技公司参与该项试点工作。科技公司基于法院的实际需要,开发了智能庭审语音识别系统、裁判文书语音输入法等产品。将语音输入法安装在法官电脑上,助力法官通过“说”的方式撰写裁判文书,让法官从繁重的文字输入压力中解脱出来,切实提升审判效率。将智能语音庭审系统部署在科技法庭,结合科技法庭庭审系统,速录员就可以从记录工作中解放出来,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辅助法官从事其他工作,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案多人少”的矛盾。同时有助于实现审判工作的全程留痕,促进司法公开。

  据试点法庭的速录员介绍,庭审语音识别系统可根据案件性质、诉讼参与人数量等不同情况,通过软硬一体化方案预先设置庭审角色,实现笔录文本与说话人身份相绑定,利用语义分析技术辅助人工适时修订,真实还原庭审现场,原原本本生成庭审笔录,有效解决庭审效率和准确率不高的问题。

  据介绍,下一步该系统在全部法庭部署后,配合现有高清数字法庭系统、庭审录音备份系统,将形成“视频+音频+文字”的全链路、多层安全、同步识别的智能记录体系。此外,还可将庭审中产生的大量语音数据转化为文字数据,进行高频词分析、内容检索、争议焦点归纳、案件预判、知识挖掘等大数据利用,更好地服务于法官办案和审判管理。

  据悉,智能语音识别项目的推广运用,是人工智能技术和审判工作的深度融合,有效地节约了司法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让法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案件的审理和裁判中去,促进公正司法、高效司法。(记者陈敏 肖瀚 通讯员 田萍 杨硕)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