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公平正义司法防线
甘肃省司法体制改革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2016年5月30日,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人民检察院因肃州区财政局不履行法定职责,依据有关规定,向玉门市人民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此案系甘肃省首例公益诉讼案件暨全国首例国有资产保护行政公益诉讼案件。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甘肃省在天水、白银等8个地区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试点工作以来,已审批了公益案件32件。这是2016年甘肃省司法体制改革攻坚克难的一个缩影。
从司法责任制改革到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从设立巡回法庭的便民改革到提起公益诉讼的维护公共利益改革,全省司法体制改革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共出台重要改革文件75个,其中省委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11个。
全面推开司法责任制改革,出台24个配套文件,遴选法官2923名、检察官2014名,各项改革举措有序推进。全面抓好公安改革“1+4+10”政策文件落实,探索开展省公安厅“大部门、大警种”制、高速公路交警管理体制等改革。积极开展跨行政区划集中管辖行政案件、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中医按摩戒毒等改革试点……随着配套改革文件陆续出台,司法体制各项改革前后呼应、相互支撑、相互配合的整体效能进一步凸显,各项改革举措不断向提高司法公正效率这一中心目标靠拢。
司法责任制改革全面推开
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关键在于抓好司法责任制改革这个“牛鼻子”。中央确定甘肃省为第三批司法责任制改革试点省份后,甘肃省在充分借鉴先行试点省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试点方案,于2016年1月获得中央批准。试点方案确定天水市及秦安县、张掖市及甘州区、兰州市安宁区、甘南州合作市等4个市州12家法院、检察院为全省试点单位,为全面推开司法责任制改革打基础、趟路子。
前路虽艰,初心不忘。2016年2月1日正式部署启动试点工作以来,已制定下发了法官检察官遴选委员会章程、考核考试办法、人员统一管理、员额制管理、经费资产统一管理等24个配套文件。全面推开司法责任制改革后,成立了省法官检察官遴选委员会,全省113个法院、113个检察院分别有2923名法官、2014名检察官进入员额。同时,积极优化审判资源配置,取消院庭长案件批审权,突出法官检察官办案主体地位,建立了专业法官会议制度,完善了考评机制和办案制度。
以往需要领导签字的案子,如今法官自己就能定了;以往需要汇报的案件,如今检察官自己就能公诉了。2016年,作为司法体制改革基础性制度性措施的司法责任制改革在甘肃省全面推开,促使试点法院、检察院回归办案本位,打破“论资排辈”,优秀人才向办案一线流动。
“权力大了,节奏快了,责任重了。”这是不少入额法官检察官试水新体制的由衷感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的更新与再造,让司法流程更符合客观规律,层层审批、权责不清、效率不高等饱受诟病的问题,从制度上得到根本解决。“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从纸面走向现实,也倒逼法官检察官不断提升责任感,办案从“过得去”变成“过得硬”。
改革举措增强群众获得感
司法体制改革,归根结底要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来衡量。回望起点,放眼全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许多举措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经过不断的探索耕耘,司法体制改革的“红利”正不断释放,公平正义的阳光不断照进每个人的心田。
2016年,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建立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全省新增城镇人口178.9万人,办理居住证67.7万余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1%,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4.2%。在全省1368个派出所建立社区集体户口制度,实行户口迁移网上“一站式”办理,共办理集体户口3.6万余人,已登记无户口人员5.2万余人。
改进派出所警务运行方式,新增派出所223个,招录基层派出所民警9000余名,实现了乡镇一级派出所全覆盖。大力推动执法便民措施,出台机动车驾驶人网上预约、异地考试、跨户籍地就近办理出入境证件等制度,搭建“案管中心”“警务公开与便民服务平台”,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深化行政执法改革,开展“社区矫正执法规范化巩固年”活动,建成市级指挥中心8个、县级监管中心55个,加强了监狱与社区矫正工作机构的衔接配合,推动了刑罚执行一体化建设。
推进公证机制体制改革,建立常态化质量监督机制,健全全流程质量控制体系,全面提升了公证服务质量和公信力。实施中医按摩戒毒试点工作,培训195名干警成为中医按摩戒毒技术教学力量,2500名戒毒人员接受自我按摩戒毒方法培训,出所复吸率大幅下降。
积极开展跨行政区划集中管辖行政案件改革试点,推动行政案件司法管辖区域与行政区划的分离,已审结一审行政案件782件,法定审限内结案率达100%。
在此基础上,以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现代治理体系逐步健全完善。建立食品药品安全案件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推动律师、心理咨询疏导和专业社会工作服务者等以“第三方”的中立身份介入化解信访矛盾,推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等方面的便民利民措施,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获得感,努力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耀到每个人。(何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