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浙江省舟山市公安局普陀分局顺应时代发展,向科技信息要警力,积极探索“互联网+移动终端”服务管理模式,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将各项公安工作推进到“最后一公里”。
做实“微服务”,打造便民“直通车”
“因为您没带身份证,请填写一张登记表,并提供个人身份信息。”日前,舟山市普陀区某连锁酒店前台工作人员谢艳芳接待了一名未带身份证的旅客,她将旅客提供的个人身份信息和照片通过手机发送至辖区派出所“掌上微勤务”平台。两三分钟后,派出所专管民警审核完毕,将结果反馈回来,旅客顺利入住。
“以往,前来住宿的客人如果没有带身份证,要么不能安排入住,要么就得带着客人跑到派出所证实身份,非常麻烦。现在,这个平台不仅为我们工作人员带来了便利,也增加了酒店的收益。”谢艳芳笑着说。
2015年以来,普陀分局以钉钉软件为基础平台,深度开发应用模块,将互联网技术引入派出所微勤务管理。针对辖区流动人口,普陀分局建立了“日清日结”制度,用人单位办证信息员通过微信平台报送当日进出人员基本身份信息、工种、居住地址,民警利用移动警务终端,第一时间对平台中的流动人员信息予以采集、登记或者注销,实现了让群众“不出门、少跑路、办成事”。
创新“微通缉”,开辟网络“新战场”
去年11月,六横分局接到市民报警称,其手机被偷。民警迅速展开侦查,通过视频监控锁定了盗窃嫌疑人。随后,警方一边布置警力查找嫌疑人踪迹,一边将嫌疑人的视频和照片信息发布到微信平台,动员群众发现此人行踪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不久,民警就根据群众举报,成功抓获正在手机店内销赃的犯罪嫌疑人高某。
近年来,普陀警方把“互联网+”作为群防防治的新载体,通过“微通缉”“微通报”等方式,延伸打击防范违法犯罪的“防护带”。针对一些案件违法犯罪嫌疑人锁定难、抓捕难的问题,他们及时提取监控图像,通过“互联网+”予以“微通缉”,让违法犯罪嫌疑人处于“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境地。
及时“微预警”,共筑平安“防火墙”
“紧急提醒!看见‘扫二维码违章停车罚款’,千万别信!”去年12月28日,普陀警方在“浙江普陀公安”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了一篇预警信息,提醒广大群众提高警惕,以免上当受骗。
“近期,辖区内发生多起入室盗窃案,请大家小心防范,晚上睡觉关好门窗。”普陀警方针对某地某时段案件发生情况,通过分析研判,在做好打击破案工作的同时,及时发布“微预警”,提醒群众注意防盗、防火、防骗、防抢。
普陀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让广大群众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不掉进不法分子设下的圈套中,捂紧身上的钱袋子,是我们防范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的关键。”对此,普陀警方利用网络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的特点,精心编辑安全防范顺口溜、制作安全防范视频等,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发布各类预警信息,共筑平安“防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