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一早,记者一行跟随青海省海东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民警来到DNA实验室门口,由此展开了对DNA实验室的探秘之旅。
担任讲解工作的是个漂亮的小姑娘,她留着一头干练的短发,这个讲解员就是孙亚楠。她是青海省海东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的一名民警,参加工作已有两年零三个月。因为实验室处于无菌环境,所以,记者按照要求穿好大褂,带好头套、鞋套进入实验区。而在这当中,为防止后期实验中出现污染,保留质控样本,研究室民警也提取了记者DNA样本。
进入实验区,需先经过风淋室,这是进入洁净室的唯一通道,进入者需全方位分离、防止污染,这样可以减少进出洁净室带来的污染问题。随后,记者才真正进入实验室内部。孙亚楠介绍道:“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一间就是DNA普通检材提取室,主要用于提取血液、精斑、唾液斑等。”而后经过一个通道进入了实验室的内部,这里有用于提取脱落细胞的DNA微量检材提取室、有着超洁净工作台的PCR扩增室、通过PCR扩增仪将皮克(pg)水平的DNA片断特异地在体外扩增100万倍左右,达到微克水平的扩增加样室、使用3500XL基因分析仪将样本转化为数字的检测室。当然,这中间还有受理案件及处理小型检材的受案室和临时储存检材,防止检材腐败变质的物证室。
孙亚楠指着每个房间墙壁上的小窗户说道:“这个小窗户是我们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因为我们所有的样本必须通过这个窗户完成传递,而且在我们进出实验室时,都需要随手关门。”这个特殊窗户上一个红色按钮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孙亚楠告诉记者:“这个按钮是紫外消毒按钮,如果检材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污染,就可通过紫外线消毒降解,以免污染每个样本。” 记者还看到,每个房间墙壁上都有一个温湿度表,孙亚楠说道:“25°C和35%RH是实验最理想的温湿度。”
“做实验,最少需要6个小时,而长一点则需要24小时。而且只要有案子发生,一打电话,哪怕是半夜,我们也得立即赶到单位进入工作状态。”孙亚楠说。
在PCR扩增室超洁净工作台操作时,记者了解到,因为他们长期接触这些仪器还有试剂,加大了致癌和致畸的几率,有些外省的前辈们就是得了癌症去世的。
海东市公安局副局长韩世林告诉记者:“我们现在仅有5名技术人员,其中2人拥有主检法医师职称。2016年2月15日,实验室正式投入使用,且从投入使用至今共受理各类案件302起,先后直接参与破获‘1·30’乐都爆炸案、‘2·18’故意杀人案、乐都罗某某系列强奸案等54起,其中跨省比中案件1起;指纹实验室提取现场指掌纹76案,共230枚,指纹比对中心共比中案件46起,破案46起;处理各种现场生物检材3911份,出具物证鉴定意见书110份,直接破获案件17起,协助破案56起。”(祝嘉忆 邢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