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和繁重艰巨的任务,面对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贵州省广大干警用智慧、汗水乃至鲜血和生命,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2012年以来,全省有51名政法干警因公牺牲,398人因公负伤,568人受到省部级以上表彰,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人物。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模范就是一座丰碑。贵州省政法机关大力宣传先进典型感人事迹,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扎实推进队伍建设。
石阡县委政法委不走“寻常路”谱写平安曲
石阡县委政法委在推进跨越,奋发赶超,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小康的脱贫攻坚大潮中,始终秉承“发展为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法治为纲”的创新理念,积极探索政法队伍建设新机制,从严治队,全县政法工作取得可喜成绩。2012年以来,该县荣获全国“六五”普法先进县,该县政法委获得全省“8·10”抢险救援工作表现突出先进集体。2015年该县委防范办获得“全国防范和处理邪教系统”先进集体,县委政法委获全市平安建设考核一等奖。
石阡县委政法委在开展平安建设中,着眼于基层平安建设,以基层平安示范点建设为抓手,突出抓好一批水平高、成效好的平安村(社区)、平安学校、平安单位、平安企业等平安细胞建设,以“平安细胞”夯实基层平安基础,积小安为大安。以社会治安乱点集中排查整治为切入,深入开展“雷霆行动”、“清除行动”、“织网行动”、“扫毒行动”、“净网行动”等五大行动,强化对社会面的管理控制,实现了社会面平稳,目前,该县已创建达标平安乡镇18个、平安村302个、平安社区8个、平安村寨1404个、平安校园161个、平安家庭92953户,平安创建率达98%以上,实现了政法工作“双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由2012年的94.8%提高到2015年的97.14%,2015年平安建设和治安整治效果满意率均为铜仁市第1位。
石阡县委政法委在牵头化解矛盾纠纷信访案件的过程中,改变思路、更新观念,着力将法治精神深植信访处理规程的各个环节,始终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方法化解信访难题,善用巧用依法治访“五步工作法”,即:初信初访“及时办”,合理诉求“限期办”,领导包保“督促办”,涉法涉诉“分流办”,违法行为“依法办”,推行“三个到底”,严格执行赴京非访等定期通报、约谈、挂牌督办一票否决制,切实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信访问题,依法治访“五步工作法”被国家信访局转发,贵州日报、铜仁日报分别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为石阡实现换挡加速、奋力腾飞凝聚了社会正能量。
该县委政法委始终坚持做到党管“刀把子”、行政用活“刀把子”、人民群众监督“刀把子”,做到抓“首长”强化第一责任,抓关键少数加强组织领导,抓主题活动筑思想根基,抓教育培训提升政治素养,积极探索政法队伍建设新方式、新机制,创新“作为首长工程、抓关键少数、提升能力素质、把握思想根基+律师驻所、法官进社区、政法班子入驻接访中心接访等若干尝试”的“4+N+3”模式,从严治队,打造执法为民新模式,展现政法机关良好形象。改进了执法方式,进一步深化政法队伍执法能力建设,全面强化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大局的机制和措施,筑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赖桑 办案千件无一错案
有这么一位女法官,20多年来,她始终奋斗在基层法院刑事审判最前沿,经她审理的刑事案件多达1100多件,且无一件为责任错案被上诉后改判或发回重审,件件办成了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铁案”。
担任庭长后,在她的带领下,铜仁市碧江区法院刑事庭多次被铜仁市中级人民法院记“集体三等功”、被铜仁市委评为“十佳先进集体”、“全市先进集体”等。而多年来,她也以自己的勤奋和优秀、热血和执着赢得了串串荣誉:“全省优秀法官”、“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法官”、“全国刑事审判工作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法官”等光荣称号,其事迹被全国人民法院报及市级报刊上多次报道。她就是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人民法院审委会专职委员、刑事审判庭庭长——赖桑。
刑事审判,事关社会稳定,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的安全。赖桑深知责任之重,刑事案件多,人又少,需要做的工作量非常大,且刑事卷宗不能带回家中,挤出时间赶进度是必然的选择,作为一名女法官,所做的牺牲更是超乎寻常。20多年中她不知放弃了多少节假日、星期天。刑事庭每年结案240件以上,近几年达300余件,她除担任大多数案件的审判长、审核裁判文书外,平均每年还要主审90余起案件。工作中她还带头审理一些重大的疑难案件,正是这样,她有力地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出色地完成了本职工作,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面对各种诱惑,她总能坚决果断地拒之门外,从没有动摇。天长日久,很多不理解她的人都认为她是一个很呆板的法官,不圆滑,太机械,不近人情。她就是这样执著坚定地守护着一个人民法官的职业道德,忠诚维护的是法律的神圣与尊严。永葆了一名法官应当具有的清正廉洁的品质。
赖桑始终带着对公平正义的不懈追求,用热心、诚心和进取心,为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