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西藏多措并举保平安 全力以赴促和谐

2016-12-22 16:55  来源:西藏法制报  责任编辑:周亚强
字号  分享至:

  “来西藏旅游,你觉得安全吗?”

  “很安全。西藏给我留下的印象是除了有大美的风景之外,还有就是当地人们的友善宁静。”

  “你对现在的生活满意吗?”

  “非常满意。孩子上班,孙子上学,我和老伴儿没事每天就是锻炼锻炼身体,日子过得很舒心。”

  ……

  当记者向进藏的游客以及拉萨市群众提出这样的问题时,听到是以上的回答。

  近日,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西藏调查总队于在西藏全区范围内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知识背景的群众,开展了安全感调查。此次调查结果显示,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连续几年超过90%,今年高达99.59%,比上年提高了0.48个百分点。

  记者近日采访了西藏自治区有关部门、便民警务站、社区居委会和当地居民,耳闻目睹了西藏老百姓安全感满意度再创新高背后的故事和深化平安西藏建设的火热场景。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精神紧密结合起来,紧紧围绕发展稳定工作大局,以确保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和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为目标,不断深化平安西藏建设各项工作,不断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积极改善民生,实现社会持续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

  近5年来,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西藏全区大力实施十项维稳措施,着力构建维稳长效机制。依法打击非法组织。持续开展干部驻村驻寺,夯实了基础、锻炼了干部、密切了干群关系,推进网格化管理,形成了发现问题迅速处置的应急处突机制;开展“先进双联户”创建,做到联户保平安、联户促增收;创新“两边一线”服务管理,实行固定电话、手机、网络等实名制,新兴媒体管理不断规范;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实施群防群治,狠抓安全生产,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健全,全区社会大局进入了持续和谐稳定的新阶段。

  在拉萨市街头,随处可见这样的场景:一边是悠闲地喝着酥油茶聊着家常的市民,一边是转着经筒虔诚走过的信众。家住拉萨市雪社区的巴桑老阿妈,每天早晨5点便出门前往布达拉宫转经。虽然此时整个拉萨城还笼罩在夜幕之中,大街上人烟稀少,然而老阿妈一点儿都不害怕。

  “每个路口的便民警务站,都有民警,渴了累了还可以进去休息休息。”68岁的老人说。

  早在2011年底开始,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立足强基固本、长治久安,通过深入调研论证,提出全面推行城镇网格化管理模式,在拉萨市率先启动便民警务站建设,并于年底在拉萨市区首先建成135个便民警务站。把警察安排到街头巷尾的第一线,提高路面见警率,各类刑事、民事案件大幅下降,既方便了群众,又增加了群众的安全感。随后,又在各地区所在地和所有县城建设便民警务站,突出维稳处突,各站点之间联网联勤联动,全天候24小时执勤巡逻和便民服务,确保遇有突发事件,在3至5分钟内得到妥善处置。同时,不断深化网格化管理内涵,拓展到社区、居民区、村民组,延伸到寺庙,形成了群防群治的工作格局。

  在此基础上,将网格化管理模式拓展延伸到社区、寺庙、村民组、居民区,实行“l+5+X”,即格长+流动人口管理员、宗教事务管理员、居民事务联络员、治保员、民警+其他管理人员管理模式,对城镇社区进行动态化管理。

  在大力实施城镇、农牧区社会治理创新的同时,从2011年起,自治区又选派数千名优秀干部进驻全区所有寺庙和宗教活动场所,全面落实教育、管理、服务三项职能,确保宗教和睦、佛事和顺、寺庙和谐。现在,坚持把社会治理的理念引入寺庙僧尼教育管理服务领域,把寺庙作为基本的社会组织,在全区寺庙全面实现了社会管理和公务服务全覆盖。大力推进寺庙“九有”;深入实施“六个一”,形成一套管委会、寺庙、僧尼家庭协调联动的管理机制;落实“一覆盖”,即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低保、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全覆盖;开展“一创建”,即开展和谐模范寺庙暨爱国守法先进僧尼创建评选;深化“一教育”,即在全区寺庙深入开展以弘扬历代高僧大德“爱国爱教、遵规守法、弃恶扬善、崇尚和谐、祈求和平”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教育;实施“一工程”,即实施百名高僧大德培养工程;开展“一服务”,即开展爱国爱教宣传服务下乡活动。这一系列利寺惠僧政策使广大僧尼切身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确保了宗教和睦、佛事和顺、寺庙和谐。

  西藏全区各级政法综治部门还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思路,创新工作体制机制。针对西藏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组成两套工作班子,一套班子集中精力抓发展,一套班子全力以赴保稳定,抓住发展稳定两件大事,选好两个方面的抓手,建立两个长效机制,从自治区到市(地)、县(区)、乡(镇)、村(居),建立起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

  拉萨市城关区嘎玛贡桑社区共有9000多人,其中流动人口就达到了5000多人,占了60%左右。为了更方便细致地为辖区居民群众服务,嘎玛贡桑社区从2013年3月开始实施网格化“亲情式贴心”服务管理,将社区划分为4个网格,每个网格下安排有网格长、网格民警、矛盾排查人员、信息收集人员、“双联户”户长等。如今,社区还为每个网格新增了一名网格医生,并把联系方式送到了每位居民手中,方便医生前往住户家中诊治。

  不断创新城乡治理模式。坚持把社会治理与群众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全区广泛开展“先进双联户”创建评选活动,引导城乡居民以5至10户为一个联户单位,联户保平安、联户促增收,利益共享、责任共担,在全区建立起92600多个联户单位,覆盖全部80多万户城乡居民,实现了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城乡居民自我管理良性互动,夯实了城乡发展稳定的根基。

  创新团结动员群众机制。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凝聚各族群众的力量,构建维护稳定和反分裂斗争的铜墙铁壁。广泛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机关、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军营、进寺庙,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同时,大力保障改善民生,每年办好利民惠民、利寺惠僧“十件实事”,基本实现大学毕业生全就业,每年为300多万各族群众和僧尼进行一次免费健康体检等,激发人民群众内生动力,努力构建全民防控体系。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改善民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自治区将创新和完善社会治理,紧紧抓住发展和稳定两件大事,坚持问题导向,把专项治理和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结合起来,完善法规体系,健全军警民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加强社会舆论、治安动态、热点敏感问题的分析研判,加强重大项目建设、重大活动开展、重大政策调整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有效防范化解管控各种风险。加强创新引领,加大大数据、云计算运用,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加快建设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完善城乡治理,深化干部驻村驻寺、城镇网格化管理、“先进双联户”创建评选,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建立基础信息共享机制。实施群防群治,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深化平安建设,推动社会治理由“要我稳定”向“我要稳定”转变。强化管理服务,加强危爆物品管控,强化流动人口管理服务,集中整治社会治安突出问题;切实维护网络社会安全,积极防范、主动打击网络新型犯罪。化解矛盾纠纷,完善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做好信访工作,做到发现在早、防范在先、处置在小。强化安全生产,深化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治理,狠抓隐患排查、责任落实,健全制度、完善监管,更好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相关报道

北京法院:已立案受理“e租宝”案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2日发布,法院已立案受理“e租宝”案,目前案件正在审理中。

吉林省原副省长谷春立受贿案一审开庭

谷春立还进行了最后陈述,并当庭表示认罪、悔罪。庭审结束后法庭宣布休庭,择期宣判。

为什么把公道正派作为干部工作核心理念贯穿选 ...

把公道正派作为干部工作核心理念贯穿选人用人全过程,是有效匡正用人不正之风的迫切需要。

爸爸陈清洲

陈清洲有很多称号:“亮灯警察”、“最爱帮助人的警察蜀黍”、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2016央视年度法治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