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公安改革的四川实践

2016-11-08 11:24  来源:四川日报  责任编辑:闵玥
字号  分享至:

  

公安民警热情服务群众。

  

社区民警带领社区网格员入户走访。

  

时刻守护城市安全的四川公安队伍。

  

大型安保活动现场的执勤民警。

  

抓捕现场。

  向人民汇报改革看落实

  公安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

  全面深化公安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宏伟蓝图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于建设法治中国、平安中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川人从来不乏智慧与勇气。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关心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省委领导多次听取公安工作汇报、研究公安工作,并就深入推进公安改革、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作出重要指示。

  大势应时而起,形势催人奋进。去年以来,我省研究起草《四川省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实施方案》,就贯彻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细化具体落实措施。

  “不能为改革而改革,要体现问题导向。”省公安厅负责同志在多种场合表示,“要从群众呼声最高的地方改起,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要结合平安四川建设和推进依法治省实际,建立现代警务运行机制,完善执法权力运行机制,落实公安机关管理体制和人民警察管理制度的改革措施”。

  有了路线图,更有时间表。

  全省公安自我加压,确保到2020年,我省将基本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管理制度体系,实现基础信息化、警务实战化、执法规范化、队伍正规化,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和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将进一步提升。

  任务重,时间紧,改革如何落地?“各地情况千差万别,我们提倡试点,不能搞一刀切。”省公安厅相关负责人透露,我省70余个重点县市被确定为公安改革试点地区,通过放权,省公安厅鼓励地方大胆探索,以局部试点收获全局之利。

  试点情况如何?年底将近,全省公安改革交出漂亮成绩单。

  报告

  1 出入境:

  用“互联网”思维创新出入境服务我省公安用公众微信号推出五大服务

  2012年,成都出入境业务突破百万件次,相比 2008年增长305%;2015年起,当地更是每年以30%速度递增,出入境受理、审批中国公民出国(境)业务量突破200万件次,业务量稳居内陆中西部第一位……

  出入境申请“井喷式”增长,人多拥挤、办证等候时间长等瓶颈问题愈发明显。

  传统难题破解,呼唤互联网新思维。2016年7月起,我省出入境部门在“四川公安”微信公众号上推出全新的出入境“微服务”,“办证指引”、“证照拍摄”、“办证预约”、“办证点导航”和“办理进度”五大服务集中上线。“我应该办理什么证件?申请程序如何?需要带哪些资料?办理需要多久?收费标准如何?”……这些常见的问题,在“办证指引”栏目都有明确的说明。

  在“证照拍摄”板块中,用户甚至可以通过软件的指引,自己用手机“自拍”证件照。此外,在“办理进度”板块中,群众只要有受理单号,就能通过此板块随时查看证件的办理情况,同时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还提供证件办理进度短信告知服务。

  自推出此服务以来,注册用户数已达27636人,通过手机完成出入境业务预约申请人数达2041人次,并同时享受缩短办证时限的便利,查询业务办理进度达到44933笔次,真实展现了四川公安出入境管理的“快捷高效,公开透明”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

  报告

  2 成都:

  用大数据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提升社会治理的智能化水平

  大数据是公安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和核心,也是服务实战的源头活水。大数据时代,只有把数据汇聚好、开发好,才能发挥出巨大威力。

  为做实公安基础信息采集汇总这一供给侧工作,着力在大整合、大共享、大集成上求突破,成都公安通过“一标三实”基础信息“大采集”,全面汇集基本治安要素数据,采集标准地址信息、实有房屋信息、实有单位信息、实有人口信息上亿条,通过推进“天网”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布建“天网”探头2.6万余个,实现对社会治安要素的全时空感知;同时,整合人口、出入境、车驾、在逃人员等公安资源库,加快信息中心建设,打破了各警种、各层级间信息壁垒。

  此外,成都加大外部社会数据的关联和共享,与社保、医疗、民政、工商等32个政府部门开展数据共享交换,破解了“信息孤岛”问题。截至目前,共汇集资源450余类、350亿条,非结构化数据存量38PB,日均数据增量4000万条以上。

  海量数据的安全价值正在体现。

  在人流密集场所,如天府广场、春熙路商圈等重要地标,成都基于大数据平台开发了“云防”系统,完善人脸识别、异常行为分析、人群密度分析等功能应用,通过集成分析自动对可疑人员进行报警,实现对人员密集场所的动态管控。

  在缓堵保畅方面,成都携手百度地图推出“中小街道导航功能”,通过中小街道吸引主干道交通流,提升中小街道通行能力近30%。依托智能交通系统,对拥堵节点路口交通流向、流速、流量进行大数据分析,积极开展堵点精准治理,对35处常发性交通堵点实施“短平快”改造,平均提升传统拥堵节点通行效率近25%。

  在科学用警上,成都创新研发“成都市大型活动安全管理系统”,集成审批情况信息共享、举办场所资料查询等六大功能,推动大型活动安保标准化、科学化、智能化。目前,在大型活动安保中,警力与社会化安保力量投入比例从原来的1:0.8调整为现在1:5.7,达到科学用警、精确用警的效果,确保了G20成都会议等重大活动的绝对安全。

  报告

  3 资阳:

  建立交通事故“首端联动”处置机制破解基层交通事故处理难

  近年来,道路交通事故处理难,矛盾纠纷化解难,成为困扰基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一道难题。

  资阳市安岳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根据历年道路交通事故维稳化解矛盾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道路交通事故处置“首端联动”机制,多部门在道路交通事故处置之初就主动参与、快速介入,并在事故处置的各个环节联勤联动,有需即应,确保事故及后续工作顺利处置。

  安岳成立以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为组长,全县16个单位和县级医院、各乡(镇)党委政府和驻安岳的保险公司为成员单位的道路交通事故信访维稳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各部门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全县69个乡(镇),961村、社成立了道路交通事故处置办公室(点),形成覆盖全县的交通事故快速联动处置工作体系。

  一旦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处置联勤单位要快速参与现场处置,对现场进行快处、快撤,避免引发次生事故及群体性事件。公安交警、刑警大队、派出所充分发挥各自职责和警种优势,各部门加强联合办案。如果交通事故中有伤员,要开通伤员救治绿色通道,相关部门快速参与、联合协商,共同研究救治方案。县、乡(镇)、村、社等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以及公安交警、公安派出所、法院共同参与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

  推行道路交通事故“首端联动”机制以来,安岳县交通民警调解的交通事故案件由以前的85%降到15%以下,未新增一起交通事故信访涉稳案事件,成功化解了安岳历年涉稳的信访、缠访积案40件。

  报告

  4 广元:

  推进“一场所三中心”建设应用打造执法规范化建设升级版

  执法场所安全无小事。小则可能损害公安机关的声誉,大则可能影响党委政府形象。若执法场所设置不规范、布局不合理、防护不到位,发生涉案人员非正常伤亡,公安机关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规范设计是执法场所升级改造的关键环节。

  针对执法场所建设推进不一致、标准不统一、系统不兼容的问题,广元在升级改造中严格实行“三统一”:一是统一规划。按照“急需先建、先易后难”原则,全市98个执法场所将分三批进行升级改造。二是统一标准。经过反复论证,广元从基础设施、功能分区、设备配置、外观标识、技术参数等5个方面,细化制定了131小项建设标准,严格按统一标准逐一审核方案,未经同意,不得施工。三是统一信息化接口。办案场所全部使用高清摄像头,分室设置独立的同步录音录像系统。场所与场所、功能室与功能室之间全部实现互联互通、同步审讯和远程指挥。

  党政重视是推进工作的重要保障。全省司法体制改革会后,广元创新以“市+区共享模式,建立跨部门涉案财物集中保管中心”“2+N互补模式,建立公安机关内部涉案财物保管中心”“相对+绝对管理模式,加强涉案财物和信息集中保管”三种模式,分层次推进涉案财物和证据保管中心建设。

  截至目前,广元已完成执法场所升级改造87个,超额完成省厅规定任务。

  报告

  5 德阳:

  用社区警务、城区巡防、破案打击三支专业队伍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

  警务运行粗放零散,派出所职能偏离,一段时期以来地方公安基础工作展开与群众需求缺乏有效对接,打防脱节,恶性循环,致使公安工作陷入被动局面。

  2012年开始,德阳以社区警务、城区巡防、破案打击“三个专业化”建设为切入,全面加强派出所基础防范主责,通过机构重置、流程再造、资源重配,做好派出所基础工作。

  在警务组织上,德阳在主城区派出所建立社区警务中队、巡逻防控中队、案件办理中队和勤务指挥室“三队一室”,将巡防力量全部下沉由派出所直接管理。同时,组建了隶属于刑警大队的驻所责任区刑警中队,将派出所原有的侦破打击职能剥离出来,有效解决了派出所打击效能低下、基础防范工作无人做、无力做的问题。

  在运行机制上,当地依托扁平化警务指挥系统建设,探索构建起“上下呼应、左右联通”的派出所勤务指挥机制;推行社区民警专职化、警务室建设规范化、警务工作社会化、基础工作信息化和警务考核激励科学化,构建了社区警务专业化工作机制;实行值班、接处警、巡逻一体化模式,构建了城区巡防专业化工作机制。

  在方式方法上,当地立足基础工作信息化,大力推行“信息化手段+重点走访”的社区警务工作方式;科学划分网格巡区,实行分类控制;编制勤务岗位考核办法,形成基础工作“责任链”。在资源配置上,严格按照1:2的标准配齐社区民警和辅警,4-14人的标准分类别配齐巡区力量,10-15人的标准配齐责任区刑警中队警力,并标准化配备警务装备。

  2013年起,德阳刑事案件发案总体保持下降趋势。与2010年相比,2015年八类暴力案件下降41%,抢劫案件下降 68.7%,抢夺案件下降67.7%,入室盗窃案件下降17.2%。

相关报道

人大释法有利于保障“一国两制”正确实施

11月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在北京闭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随后举行新闻发布会。

北京“连撞9车撞死1人”醉汉受审 负完全刑事责任

昨天,因涉嫌寻衅滋事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韩某在市三中院受审。记者获悉,该案未当庭宣判。

织就网络安全的“法网” 网络安全法六大看点解析

作为我国网络安全领域的基础性法律,网络安全法从首次审议到最终通过,一直备受各界关注。

我也要有一支笔

这支笔将是我对时代精神与楷模精神的传承,将是我匡扶正义与为民请命的帮手,也将是我所有法治信仰和人生追求的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