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贯彻落实最高院颁布实施的《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员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文件精神及相应工作部署,在辖区内发挥对失信被执行人的信用惩戒功能和执行威慑功能,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上海市金山区法院进一步创新机制,在规范性、有效性和科学性上下功夫,深入推进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的实施工作。
记者从昨日金山法院召开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白皮书发放暨新闻媒体通气会上获悉,自2013年10月至2016年6月,金山法院通过最高人民法院网站公布失信名单信息1356例,其中自然人803例,企业法人或其他组织553例,失信名单的平均纳入率(纳入失信名单数/实际未结执行案件数)接近1/4,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
结合基层法院案件与辖区地域特点,金山法院积极探索“分批、分类、分专题”曝光机制。同时通过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公开发布失信名单信息。根据数据显示,截止今年上半年,仅通过“平安金山”、“i金山”两个微信公众号曝光的9期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浏览量达到22万人次,平均每期的浏览量近2.5万人次,有效提高了失信名单制度的社会关注度和区域影响力。
除了强化对失信被执行人(企业)进行“分批、分类、分专题”的曝光外,金山法院还与市场监督、税务等行政部门进行信息共享和机制建设,主动将正在正常经营的失信被执行人(企业)名单信息通报给监管部门,以加强对失信被执行人(企业)的执法检查。
较高的曝光率配合联动的失信惩戒机制,给“老赖”或者其他案件被执行人带来强而有力的威慑效果。据悉,一旦登上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老赖”们将在包括政府补贴、股票融资、旅游出行等11个领域受到限制,可谓是“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寸步难行”。对此,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积极履行义务的“老赖”,法院将在一定期限内将其“失信信息”屏蔽,给予其“改过自新”的机会。而坚决不履行义务的,则将面临刑事责任追究。在严打重压下,不少失信被执行人从原先的“一赖到底”转而主动联系执行法官,积极履行还款义务。目前,金山法院失信名单制度的成功率取得明显提升。失信名单制度在促成失信被执行人履行或部分履行义务的成功率已接近25%,高于曝光机制建立前的10%的比例。
据了解,为了进一步发挥失信名单制度的功能和作用,下一阶段,金山法院将定期在媒体上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深度挖掘案件规律,汇总相关数据,发挥审判大数据的功能,从而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失信名单制度的运行机制,加快推进对失信被执行人的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建设,提升司法公信力,促进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