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广西第二届“最美警察”候选人事迹(十二)农立宪:刑侦尖兵”的智与韧

2016-11-02 20:17  来源:平安广西网  责任编辑:王淑静
字号  分享至:

  广西第二届“最美警察”候选人事迹(十二)

  刑侦尖兵”的智与韧

  ——记广西灵山县公安局副局长农立宪

  农立宪(右)下乡摸排、走访。

  作为一名人民警察,在各种棘手的案件面前,他冲得上、打得赢,能战斗,能吃苦,屡破大案,让罪犯无处遁形。他,就是现任灵山县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农立宪,一名刑侦战线上的“尖兵”。

  从警20多年,他参与侦破各类刑事案件2180起,摧毁犯罪团伙112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520人。因业绩突出,他曾荣立个人二等功二次、三等功三次,先后荣获“全区优秀人民警察”、全区政法系统“百名人民满意政法干警”等荣誉称号。

  案情就是命令,他总是冲锋在前

  今年41岁的农立宪,曾任灵山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大队长,现任分管刑侦工作的副局长。

  他参加公安工作第一次跟随老民警办案就是一起命案。当他看见案发现场血腥一片,家属在一边哭得死去活来时,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

  命案发生在三隆镇,一名年仅5岁的小男孩被人用绳子捆绑双手和颈部导致窒息死亡。看到这惨痛场面,农立宪攥紧了拳头,恨不得马上把凶手给逮住。

  经初步侦查,小孩的舅舅和与同村关系比较要好的“鬼佬七”有作案嫌疑。也许是侦查过程中的疏忽和缺乏细心,因证据不足,狡猾的嫌疑人暂时躲过了警方的初次传唤。侦查工作一度陷入僵局,农立宪也从中领略到破案并不是想象中的那种精彩与刺激。

  在案情分析会上,时任分管刑侦工作的吴副局长的一句话点醒了农立宪:“一切案件的侦破要从现场出发,千方百计吃透现场,不能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于是,农立宪和办案民警又重新回到案发现场,细心地发现捆绑死者的绳子是棉纱料材质,而不是普通的麻绳和塑料绳。农立宪便把这一细节记在心里,立即赶往“鬼佬七”家中。结果,他警觉地发现“鬼佬七”家中的一只扫把正是用同样质地的绳子捆着。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物证面前,“鬼佬七”顿时吓瘫在地上,如实交代了犯罪事实。

  刑警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时时处处都要与穷凶极恶的犯罪嫌疑人斗智斗勇,时时处处都会遇到意料不到的困难与危险。而面对这些困难与危险,农立宪从来没有半点的犹豫和退缩。

  “兄弟跟我上。”这是每次出警前农立宪说的第一句话。面对案情,他总是说,如果我们多等一秒就可能被犯罪嫌疑人发现,错失抓捕的良机。两年前的一天,农立宪带着3名侦查员驱车到那隆镇清水降公路附近,跟踪一起命案的3名犯罪嫌疑人。面对3个身上均携带有枪支和刀具的嫌疑人,要等到局里增派警力抓捕是来不及了,在这个危急关头,农立宪果断指挥大家实施抓捕。他第一个冲下车后,迅速把其中一个犯罪嫌疑人控制住,并把其腰间的腰包奋力甩出,其他同事也分头将另外两名嫌疑人抓获。事后,农立宪检查嫌疑人的腰包发现有一支仿制手枪,子弹已经上了膛。

  谈起当天短兵相接的抓捕情景,农立宪仍能感受到当时的险象环生和惊心动魄。

  “群众看公安,关键看破案”

  从做刑警开始,农立宪从办案实践中深深领悟“群众看公安,关键看破案”那句老百姓朴实的语言,因为它道出了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无比的期盼和信任。

  去年6月18日晚,灵城镇某小区一家三口在家中被杀害,犯罪嫌疑人在小区保安巡查时惊慌逃离从楼上坠下死亡。面对社会各方面的舆论压力,农立宪带着专案组连夜开展现场走访、现场勘验、尸体检验、辨认、视频分析、检验鉴定等工作。围绕坠楼死亡的男子是否就是该案的唯一犯罪嫌疑人的证据,他和办案民警通宵达旦地对案发现场的痕迹物证进行分析判断,对坠楼死亡男子的社会背景和各种社会关系等进行深度调查,最后认定坠楼死亡的男子黎某某就是本案唯一的犯罪嫌疑人。连续奋战了一天一夜,农立宪和办案民警双眼熬出了血丝,案件成功告破,给了人民群众圆满的答案。

  一日刑侦人,一世刑侦情。多年来的刑警职业,使农立宪形成一种经常做侦查办案笔记的习惯,久而久之,这样的办案工作笔记已经记满了100多本。积累的东西越来越多,工作思路也越来越宽,办案的效率和准确率也越来越高。正是这份执着与坚持,使他能够从容不迫地迎接各种复杂、疑难案件的挑战,在与犯罪分子的博弈中赢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吴国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