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实现监管场所安全文明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山西省朔州市从一年多前开始了监所执法管理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从而确保了监管场所“安全无事故,队伍无违纪”。去年7月,朔州市公安局监管支队代表全省,在全国公安监所监控联网暨信息化建设培训班上作了典型经验介绍。
今年7月5日,公安部副部长孟庆丰在人民公安报《实施“监管支队+监管场所”集约化勤务模式朔州监所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上批示:“朔州拥有古长城,其监所作为公安事业长城中的一块‘砖’,正越磨越亮。”
“朔州公安监管信息化建设在管理思路、系统开发、具体措施和实际效果方面成效突出,为全省公安监管系统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希望不断完善新的工作机制和新的管理措施,使‘支队+’模式和监管信息化发挥新的效益。”副省长、公安厅厅长刘杰实地调研后,对朔州监管经验给予充分肯定。前不久,省公安厅要求各地学习借鉴“朔州监管经验”。
一个窗口呈现监所全部工作
在基层公安监管工作中,管理教育、巡视监控和医疗卫生是三大支柱性岗位。警力严重不足、机械轮班勤务等极易导致三大岗位之间信息封闭、造成安全隐患。为此,朔州监管支队认真分析,实地调研,决定探索出一条具有朔州特色的“监管信息化之路”。
朔州监管支队组织专业力量自行研发,直到去年底,一套成本极低又对网络基础要求不高的“小快灵”软件基本成熟,连结全市13个监所、拥有10个功能模块的“全市监管信息平台”正式问世。
据介绍,该平台集中解决了基层监所“巡控、管教、医疗”三大岗位职责不清、信息不通的大问题,它的优势还在于将一个监所的全部工作在一个窗口直观呈现,完全实现了岗位之间无障碍沟通。
目前,市县(区)两级公安机关监管领导和民警每日浏览平台信息、使用平台互动、依靠平台管理的工作方式已成为常态。
两级捆绑补齐时空短板
通过平台随机查看某看守所前一天的监控动态,屏幕会清晰地显示一个看守所的值班情况、收押动态、诉讼动态、会见动态、医疗卫生、管理教育、巡查预警等工作情况。
与全市监管信息平台相配套,朔州监管支队成立了视频监控指挥中心,由支队全体民警带班对13个监所进行24小时不间断远程视频巡查。针对发现的问题,值班人员通过语音对讲、文字说明、抓拍图片、视频影像等形式,第一时间反馈给问题单位和个人,及时制止纠正。
今年1至3月份,朔州市支队对全市看守所视频巡查发现各类违规问题54起,同比下降95.25%;对全市行政监管场所视频巡查发现的各类违规问题也大幅度下降。
适时通报倒逼整改力度
“硬件”搭建好了,朔州监管的“软件”也及时跟进。朔州监管支队坚持以问题为向导,借助信息化手段,探索建立了一套科学的预警督导机制。
在开展24小时视频巡查,将发现的问题以周报的形式通报给各监所的同时,监管支队每月组织专门力量,对每个监所、每个监室进行实地检查。检查中,向每一名在押人员发放调查问卷,以不记名方式,对监所的伙食、饮水、铺位安排、医疗卫生等11项内容进行测评;同时对监所领导班子的履职尽责、廉洁自律等7项指标进行民主测评,形成详实数据。每一季度末,支队将视频巡查、实地检查、问卷调查涉及监所各项工作的99项数据进行梳理汇总,通过横向排名、纵向对比等多种方式分析研判,作出红、橙、黄三级预警,并向各级公安机关主要领导通报反馈。截至目前,支队已制作59份周报、10份月报、5份季报,对问题单位和责任人依法依规进行整改问责。
经实践认证,通过24小时视频巡查和严厉的通报问责,倒逼各监所领导针对暴露出的问题研究相对应的管理方法,预防各类安全隐患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