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秀美的世界自然遗产——贵州荔波,七彩的霓虹灯把樟江河两岸点缀得闪耀动人,大街小巷里,百姓在茶余饭后谈笑风生……
“稳定百业兴,平安万家福,平安就是老百姓最大的福祉。”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陈峥嵘说,荔波县始终把平安建设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积极预防化解社会矛盾,加快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基层基础工作,加强社会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确保全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把荔波打造成世界知名、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走出一条依靠全域旅游提升县域经济,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县市的发展新路。
5年来,荔波的刑事案件发案数保持在全省低位运行,实现了“命案必破”工作目标;2015年评为全省平安建设示范县;至今,在乡镇和县直部门的齐抓共管下,实现了复退伍军人困难群体“零上访、零聚集滋事”的工作目标。荔波群众的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位居全省、黔南州第一方阵,一直保持在领先位次。
我们从这份沉甸甸的收获开始,去探寻平安荔波发展与进步的轨迹……
依法多元调处解纠纷创安路上“积小安为大安”
从平安旅游城市创建到社会治理体系“421”模改革之路上,荔波不断探索,先行先试,将信访、法行政职能整合,促进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依法和高效处置。实现治理模式信息化,社会治理工程留痕,社会治理效能快速提升;实现全域旅游略引领荔波打造全省明码实价示范县,全国平安城市,世界著名自然遗产度假目的地的目标。荔波县委委书记尹德俊表示,荔波一直奉行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执政理念。安建设、法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承载着广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待,折射出来的是各族人民党和政府的深情寄托。这些年来的创安事实有力证明,荔波的发展与稳定正是民之所盼。荔波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陈峥嵘说,事上,在探索平安建设的进程中,荔波创安改革的履从未停歇过,从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研究制定各项工作机制等相关工作制度,无不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信访维稳工作,县委、政府年都要安排了专项工作经费,主要用于突出矛盾纷、疑难信访问题、特殊人员救助、司法救助、涉涉诉信访等问题的化解。
有机制,有保障,如何找准解决问题的着力点?社区、村居共治共管如何抓?陈峥嵘表示,重在夯实基础抓,抓基础,把社区、村居共治共管列为全县深化平安建设改革的重点项目,探索构建多元共治的社区、村居治理模式,着力建立现代社区治理体系和构建社区良性社会生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通过健全完善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和行业调解组织,指导建立县老年大学维稳促进会、乡镇专业调解队伍、村寨德高望重的‘五老’(社区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乡贤、老复退军人)调解组织以及交通、卫计、矿山安全、环保、农林水土、城镇建设、司法行政、治安等行业调解组织,采取多方联调联动、多措并举推动,及时化解和妥善处置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矛盾纠纷和问题,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荔波县政法委副书记、县维稳办主任姚志凯说。
一杯清茶,几句暖心的家常话,和颜悦色的解释和疏导,换来了来访群众一张张满意的笑脸。敞开大门让群众表达合理诉求,这是荔波将该县群众工作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处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三中心合一”司法信访改革之后,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面对群众开展“律师、法律工作者”为民解忧的场景。
截至目前,该县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涉法涉诉和信访案件2506件,成功2452件,成功率达98%;对上级交办的信访案件全部办结,成功处置了医患、交通事故、非正常死亡等事件11件,处置成功率达100%,共兑现矛盾纠纷化解奖补资金20余万元、司法救助资金19.6万元、特殊人员救助资金35万元、法律援助资金27万元,所有疑难信访维稳案(事)件基本实现“案结、事了、人和”工作目标,促进了全县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
黔南州政法常务副书记、州维稳办主任罗必刚认为:对荔波来说,健全矛盾纠纷多元调处机制,着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积小安为大安,积极引导群众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是构建社会和谐稳定的着力点。而法治是司法信访改革聚焦的靶心,荔波正是运用法治的方式明晰责任、理清边界和确定规则,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体现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使百姓告别“合理诉求无门”,荔波的司法信访改革工作成为推动为民办实事的“润滑剂”和“助推器”。
强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惩处各类违法犯罪
今年3月27日,荔波县茂兰派出所接到指挥心指令:“刚刚接到水庆村五组蒙某魁电话报警其昨天下午16时放在坡上的两头牛不见了,一人去寻找到现在还没看见牛,请你们出警。”警情是命令,民警在赶赴现场途中电话联系到了该村警蒙建光。
事发现场,民警和村警认真细致地进行勘查,认为蒙某魁家两头耕牛被盗的可能性很小,初步确定为走失。正值春耕农忙季节,地上过往的牛脚印乱七八糟无法辨认跟踪,此时村警充分发挥熟地优势,利用城乡区村寨防控网作用,积极为民警提供确切的山形、路径等信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个多小时寻找,最终在水庆村与水功村交界山坡上找到走失的两头耕牛。牵着失而复得的耕牛,蒙某魁激动地紧握着民警的手,憨厚、纯朴的话语道不尽对民警的感激之情。
“城乡区村寨防控网正是我们强化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力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六张网”中的一张网。”陈峥嵘说,荔波在打、防、管、控方面始终全力推进治安街面巡逻防控网、城乡区村寨防控网、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安全防控网、重点行业和重点人员防控网建设、技术视频防控网、信息网络防控网“六张网”建设,构建起“空中有监控、地上有巡逻、路上有卡点、单位有保安、社区有群防、院落有人防”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通过持续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紧抓“两严两服务两提高”工作主线,以侦破命案为重点,以严防民转刑案件发生为突破口,加大对各类犯罪的打击力度。确保社会和谐稳定。”荔波县政府党组成员、县长助理、县公安局长冯大洲说。
2015年以来,该县共立刑事案564件,共发生命案1起,侦破1起。全县8个乡(镇、街道)中有7个实现“无命案乡镇”、100个村居中有95个实现“无刑案村居”的工作目标;共开展七个专项整治23次,摩托车整治13次,禁毒治赌整治11次,寄递物流和危爆物品整治7次,有力震慑犯罪,增加社会安全指数,保持了刑事案件发案数的全省低位运行,顺利实现“无毒害先进县”创建工作目标。
合力推进“全国平安旅游城市”创建
“荔波是世界遗产地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如实现全国平安旅游城市的创建,是摆在我们党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尹德俊表示,要下力加强景区综合治理,不断提高各国、各地游人荔波旅游的满意率和认可度,从而把荔波丰富的游资源优势转变为旅游经济优势,实现荔波全域游健康发展,实现荔波绿色经济再次腾飞。“如何加强景区综合治理,创建全国平安旅游市?”荔波县委副书记、县长叶霖认为,充分发挥府主导性战略是关键,加强监管是保证,行业自是根本。要加强景区综合治理,净化旅游市场,实旅游市场秩序的根本好转,就首先必须充分认识游市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性。
这些年来,荔波县以“全国平安旅游城市”创建为契机,加快优化旅游环境、提升服务质量,在旅游市场综合监管的体系建设中,荔波紧紧抓住了该县作为省、州共建旅游景区明码实价创建试点县的契机,重点在樟江风景名胜区及旅游附属产业中的酒店、餐饮、超市、旅行社、停车场等开展明码实价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着力将荔波打造成“无价格欺诈”旅游景区。“通过不断打造地球腰带上的自然遗产品牌,以游人倍增、收入翻番、带动就业、拉动产业为目的,扎实做好治安安全、生产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工作,最终实现“无重大刑事案件、无治安灾害事故、无食品安全事件、无景区交通事故、无重大涉旅投诉、无强买强卖行为,以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赢得游客满意”的“六无三优一满意”创建工作目标。”荔波县副县长、荔波樟江风景管理处处长龙怀说。
“正因为把开展“平安荔波”创建活动作为创建“全国平安旅游城市”的基础性工作抓好落实,细化量化创建指标,明确部门工作责任,举全县之力,有力有效推进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荔波县政法委副书记、县综治办主任龙兵说。
截止2015年底,荔波县已创建平安家庭4.9万余户,占任务数的95.6%,创建平安村居100个、平安乡镇8个,均实现了100%的创建达标率,创建平安单位78个,占任务数的95.2%。
3年来,荔波县实现了无景区交通事故、无涉旅食品安全事件和医疗卫生事件等,率先在全省推行涉旅消费“明码实价制”,顺利实现了“无毒害县”的创建目标,全县社会治理和服务管理水平逐年得到提升,“全国平安旅游城市”各项创建指标有序推进。2015年,进入荔波游客数量逾1000万人次,在警力有限,社会治安压力倍增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了社会治安秩序良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
给特殊人群一个温暖的“家”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人的一生总要做错件把事,但错了没关系,关键是在社会、家庭、学校的帮助下,如何给孩子们一个改错的机会,让他们通过心理、生理学习矫正,回归社会。总的来说,还得感谢党委、政府重视和关心未成年人工作。”说起自己的侄女在荔波县育新学校通过学习重新回到学校学习时,城东社区张大爷心怀感激地说。“特殊人群管理历来是社会一大难题,困扰着千家万户,牵动着社会各方。如何破解难题?”陈峥嵘表示,荔波采取社会、家庭、学校三方共管共建模式,利用县级育新学校解决了问题青少年、社会闲散人员的就学就业问题。
据了解,育新学校,内设家电、汽修、烹饪、驾驶、酒店管理、茶艺、导游等十余种专业,供学员凭自己特长和爱好任选专业学习,并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将毕业学生输送厂企务工,解决学生就业,从而缓解社会压力。
“一方面,在全县各中小学校增设一些服务管理类的岗位解决民办、代课教师就业。
目前,全县共解决就业人数13人,计划再用2年时间解决剩下22名具有15年以上教龄的民办、代课教师就业问题,守住荔波多年来民办、代课教师队伍‘零’聚集闹事、‘零’越访非访的维稳‘双零’工作底线。”龙兵说。
截至目前,该县投入60万元用于吸毒人员收治和精神病人救治经费开支,实现了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有效避免了涉毒人员盗窃、抢夺,精神病人肇事、肇祸等案(事)件发生,社会治安秩序稳定,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逐年提升。
打造平安村居示范样板工程
“多年来,荔波一直辩证思考稳定与发展的关系。”姚志凯说,在荔波经济社会发展中,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涉及相当数量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涉及较多群众切身利益被国家、省、州、县拟定为重点工程的重大项目以及事关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其他重大事项和问题,荔波始终严格按照省、黔南州和县委要求,全面开展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2015年以来,在该县实施的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建设项目共32个,在县维稳办的监督指导下,各涉及项目的主管部门牵头抓落实,相关单位密切配合,项目覆盖区域群众积极参与,通过综合分析、科学研判,把项目实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可能损害群众利益的风险降到最低,从源头上减少不稳定因素。全年共完成32个重大项目实施的《风险评估报告》,有力有效推进项目的顺利实施。“现在我们这个小区安装了视频监控,每天24小时还有保安值班,进出门实现智能化管理,一些闲杂人员再也不能进入小区,偷盗再也没有发生过。”教师新村的莫大爷说。
“2015年来,我们着力打造城区教师新村、乡镇小区、中央城、泰隆西苑、山水锦城等一批在全县有影响、安全有保障、群众最满意的城区安全示范小区工程。”龙兵说,通过实施治安重点部位亮化、关键部位和死角盲点技防化、消防应急通道畅通化、人防技防规范化、值班守护正常化等“五化”工程,切实提高小区发案的可防可控能力。“通过狠抓综治强基固本工程。实施综治、维稳工作触角前移,大力推行一村一员、一居一警工作模式,确保村居治安维稳信息员、村居警务助理员队伍稳定,人员配备到位,工作正常运转。”龙兵表示,在群防群方面,该县充分发挥人熟地熟优势,进一步加强村与村之间、村寨之间的联勤联防网络建设,使全县形成点上有治安信息员——农户有“十户”联防员——村居有治安联防队伍和村警——乡镇有综治工作队伍——县城有专职巡防队伍和治安志愿者队伍的牢固防范网络,进一步夯实了基层人防建设的根基。
“创安工作永远在路上。”陈峥嵘表示,荔波的创安工作能得到党委、政府的肯定,更多的是一种政治责任、社会责任;能得到群众的认可,是荔波政法部门今后的努力服务方向。荔波政法各部门将不断转变观念、主动服务、亲近群众,大力提升人民群众对政法机关工作满意度。紧紧围绕“为谁执法、为谁服务和怎样执法、如何服务”这条主线,采取阵地前移、警力下沉等方式着力提升服务群众的力度和质量。
通过开展政法干警走访特殊家庭、为民办实事、认门入户连亲、打伙计、主动约访、带案下访、移动庭审、结对帮扶、下基层汇报工作、召开恳谈会听取意见建议等活动,为群众提供“零距离和面对面”的服务,进一步了解社情民意、解决实际困难、化解矛盾纠纷、获取治安信息、融洽警民关系。同时,广泛采纳基层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不断健全完善政法机关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切实增强驾驭和维护社会治安大局的能力和水平,为荔波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