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司法体制改革的航船驶入深水区,贵州省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立足打造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法官队伍的员额制改革已全面推开,全院法官正面临新的考验和选择,在这事关自己前途发展的关键档口,这些公平正义的守护者都在忙什么呢?
坚定梦想 立足岗位 向专业化法官迈进
张鹏,遵义中院民二庭的一名年轻法官,因办案业绩突出,多次被评为办案能手和办案标兵。他报名参加了全省员额制法官首次遴选,现已通过了考核、笔试等遴选环节。
作为答辩候选人正准备参加遴选答辩的他仍然不停的奔波于审判庭、接待室和办公室之间,像其他报名参加遴选考试的法官一样,紧张有序的张罗着开庭审理案件、接待当事人、合议案件、撰写裁判文书等工作,那即将到来的遴选答辩并没有减缓他的工作节奏。
对于司法改革的前景,他说:“我对司法改革始终充满了信心和希望,坚信通过改革所搭建的科学的审判权运行机制和审判组织架构,将极大的提升办案质量和效率,让法官更像法官。”在他年轻而坚毅的脸上,洋溢着满满的自信。
谈到这次入额遴选考试,电脑旁的他一边飞快的敲着键盘一边说道:“虽然最终能否成为员额法官还需要组织的挑选,但不影响抓紧办理手头的案件。无论能否成为员额法官,执法办案都是我们法院人所面临的第一要务。因为入额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办案,不办案或者想少办案的话,还当什么法官嘛。”今年1至8月他一共审结民商事案件131件,比去年同期上升32%。正如他所言,改革并没有影响他的工作。
贵州省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报名参加这次员额制法官遴选的同志大都是审判业务骨干,面对优中选优的员额遴选,他们都做好了充足准备,争取将自己的政治素质、业务素养、思辨能力充分展现出来,通过员额制遴选这个平台,更好地向专业化、职业化、精英化法官迈进。同时,他们都以豁达的态度淡定地坚守在自己的审判执行岗位,用办案业绩注释着他们对支持改革的庄严承诺。1至8月,遵义中院审结各类案件6256件,比去年同期上升28.70%,执法办案稳步推进。
脚踏实地 不断积累 坚定法治理想
员额制改革意味着入额法官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审判经验,这就使一批年轻人因审判职务任职年限不够等原因未能参加遴选。
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的肖琴,老家在江西,2013年法律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她怀揣着对司法审判事业的梦想,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遵义中院。2014年12月,肖琴被任命为助理审判员,终于圆了自己多年的法官梦。
在司法改革全面推开之际,因任职时间太短,她没能参加首次员额法官遴选。对于未能报名入额,略显羞涩的她一边熟练地整理着卷宗一边说道:“提高员额法官的入职门槛,有利于更好地树立司法权威和法官形象。”对于下一步的打算,她说:“自己还年轻,审判经验和做群众工作的能力还比较欠缺,与员额法官的要求还有差距。我要在现在的工作岗位上,认真积累,不断的丰富和充实自己,用办案业绩搭建起通往员额法官的桥梁。”说到这里,她办公室的另一名年轻书记员也用她那赞同的微笑,表达了自己的相同看法。
这些未能报名参加员额法官遴选的年轻同志,仍然以积极的心态安心工作,并没有因此放弃对职业的坚守和对法治的理想。
思想引领 稳定队伍 抓牢政治思想工作
在全面推开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动员大会上,遵义中院院长刘力诠释了改革的初衷:“不是为了谋取个人利益,而是为了让人民群众对人民法院工作有更多的获得感”。同时,在改革期间“要严格公正司法,保障执法办案不松懈,确保改革工作和执法办案两不误”。
改革伊始,遵义中院采取层层思想动员、专题辅导培训等形式,使干警全面理解司改政策和精神。同时,充分尊重干警的主体地位,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引导干警理解改革、支持改革,保障执法办案提质增效。
自8月23日正式启动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以来,遵义中院干警以坚定的政治定力支持改革、参与改革、融入改革,以实实在在的责任担当、敬业奉献和开拓进取精神唱响了改革最强音,用实际行动绘就了改革期间“思想不乱、队伍不散、工作不断”的和谐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