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警械发明专家”,研发的攻防一体防暴盾牌、夺刀器、擒控器等警械装备被各地公安机关广泛应用。
他就是福建省厦门市公安局同安分局调研员张雄伟。去年,张雄伟又发明了两样新式警械装备,并获得国家专利,用于针对打击暴恐活动和个人极端暴力犯罪。
这些新发明因实战作用突出,为处突民警提供了应对各种突发紧急警情的称手警械。
自2002年开始,张雄伟开始研发警械装备,至今已有14年时间。他说,他研发的初衷不仅是个人爱好,更多的是服务实战,为基层破解难题。
抗刀破胎叉
外形似炊帚,对人车可攻守一体
暴恐分子和极端个人犯罪一般都用刀斧等冷兵器近距离砍杀,造成群众和处置民警伤亡。而手枪在近距离与刀具对抗时,很难有效阻挡刀具快速且近距离砍杀,而且公安民警也会担心手枪子弹近距离射击造成误伤,手枪在近距离作战中呈现短板。遭遇车辆冲撞,传统的阻车钉笨重、耗时。基于此,去年张雄伟开始潜心设计,经过一个多月的实验,第一把抗刀破胎叉制作成功。
抗刀破胎叉外形似炊帚,主杆呈弧形,开口朝外,主杆上下方向有12根刺钉依次排列,其中有两根为“空心钉”,其余为“实心钉”。握杆是根1米多长的可伸缩空心钢管,重量轻,方便携带,单人操作即可,较传统的制式阻车钉省人省力。
除了研发工具,张雄伟还钻研了与工具配套的技战法。遇到持刀具的暴恐分子,可采用戳或顶的方法阻断对方的前进路线,也能够与暴恐分子保持距离。如果暴恐分子反抗,向上挑开对方手臂,刺钉会致其手臂受伤失去攻击力。如果有车辆冲撞,把抗刀破胎叉快速扔到车轮下,可造成车辆破胎。
张雄伟说,设计这个抗刀破胎叉的灵感来自他在火车站看到打扫卫生的“尖头扫把”,扫把边缘是一根根向外的刺,正如他设计的12根刺钉,可攻可防。
多功能刺棍
外形似长矛,轻便且出刀迅速
张雄伟发明的另一项新型警械装备叫多功能刺棍,设计的背景也是与暴恐分子和极端个人近距离对抗时,普通警械体现出的短板。
张雄伟平时喜欢看一些武器装备的书。去年4月,他在一本书中看到描写明朝抗倭寇名将戚继光发明的“棍加刀”,让他想到制作一支“长警棍”,并激发了灵感。他马上开始着手设计,借助现代工业技术,全新研发出了融防守与攻击、杀伤与非杀伤为一体的新型防暴警械。
多功能刺棍外形似长矛,棍体分为上管和下管,可拆分成两段,便于携带,“十字”长刀头藏于上管中。遇到袭击旋转手柄,刀刃迅速弹出,进入战斗状态,即可像长矛一样进攻,而且具有三种攻击方式和四种防守动作,易学实用。同时,抗刀破胎叉和多功能刺棍均可以结合枪械组合应用,打击效果更好。
研发十余年
2次获得全国公安基层技术革新奖
2008年,张雄伟发现派出所在处置精神病人持刀伤人事件时,民警被精神病人砍伤的案例时有发生。为了保护民警执法,2009年,他发明了夺刀器和擒控器,在全市乃至全国各基层派出所被广泛应用。这两项发明得到了上级公安部门的认可。2013年和2014年,他连续两年获得全国公安基层技术革新奖。(杜红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