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说流利英语 始终文明礼让
杭州公交司机在车厢内外播撒城市文明
8月27日,第一批55辆“万向”纯电动公交车正式投入使用
繁忙的工作令虞纯无暇赏美景
杭州公交“斑马线文明礼让”已成常态
小小拉手标语体现主人翁意识
30年义务修车的全国劳动模范孔胜东
每辆车都有固定的编号和固定的轨迹,但进入这十米车厢,你每天都可以碰到不同的人;每天都有不同的天气和不同的心境,但进入车厢后,你又可以跟往常一样,靠着窗户看风景,或者在晃晃悠悠中打个盹……
不知不觉中,公交出行已融入许多杭州人的生活。我们习惯于车门开启时的吱喳作响,习惯于语音报站时的清脆悦耳,可对每辆车上的公交司机,我们知之甚少。这群“最熟悉的陌生人”,日复一日穿行在城市路上,既承担着保证乘客顺利到达目的地的职责,也肩负着全体乘客和路上行人的出行安全。8月29日,我们走进这个群体,看他们如何在小小车厢里刻画一座城市的文明印迹。
最美公交线路司机无暇赏美景
“想想明年就要退休了,自己还是有些舍不得。”公交司机虞纯摩挲着方向盘,有些不好意思地告诉记者。过去的27年里,这位老杭州人的一切都和杭州公交捆绑在一起,从乘务员到司机再到全国人大代表,虽然身份有变化,但不变的是繁忙的工作状态。要不是虞纯自己谈起,没人会想到,这位向游客介绍起杭州风景时头头是道的老公交人,已有十多年没进雷峰塔等景点瞧一瞧了。
这段时间由于工作需要,虞纯被分配成为环1线的驾驶员。这条临时专线车紧挨西湖边,途经长桥、净寺、苏堤、浴鹄湾、钱王祠等西湖沿岸景点,一路上绿树环绕,湖水荡漾,被称为最美公交线路。但对虞纯来说,沿岸风景再美也无暇欣赏。
下午3时30分,虞纯的车又一次从万松岭停车场缓缓发出,刚到达第二站“净寺”站,车厢一下子就被乘客塞得满满当当。“来,小心嗷,关门小心”“后面的乘客往里走,大家都赶着回家,互相体谅一下啊”……即使电子报站器已有温馨提示,但虞纯还是会起身朝着乘客说一说,声音嘹亮到全车人都能听到。从她的一言一行中,即使不熟识虞纯的人也能感觉到她做事雷厉风行。
但事实上虞纯又很耐心细腻:她踩的每一脚刹车,几乎都是小心柔和的;对于游客的每一次提问,她都是不厌其烦;斑马线前,当看到有行人过马路时,她都会与行人相视一笑,挥手示意其通行;难得的节假日,她还要忙着探望结对的困难户……诸多让人感动的温暖细节,却被这位女司机用“不足挂齿”来概括,“因为,杭州的每位公交司机都在这样坚持着”。
提升“国际范”提供更完善服务
走在杭州街头,你会发现“杭州的每位公交司机都在这么做”并非虚言。公交车的文明出行早已蔚然成风,成为杭州人引以为傲的事情,也使杭州变得更具吸引力。
41岁的江西人刘晓会,因慕名杭州公交“斑马线文明礼让”的美誉来到杭州,当上了198路公交车司机。在参与“斑马线文明礼让”实践的同时,他也收获着文明行车带来的快乐,更因帮助他人而朝着自己的榜样又迈近了一步。8月23日,当遇到突发疾病的乘客时,他毅然口对口实施人工呼吸,为病人争取了宝贵的抢救时间。谈及此事,刘晓会不好意思地说:“全国劳动模范孔胜东是自己的好榜样。”
就在十多天前,514路公交车司机张成也有类似的经历。当天早上在终点站菩提寺路公交站,张成刚停稳车辆准备检查,却发现一名女乘客瘫坐在座位上。张成一边不停地呼唤该乘客,一边向110和120求助。120急救车呼啸而来,却发现车厢内过道比较小,担架拿不上去。在征求医护人员的意见后,张成毫不犹豫地将女乘客背下车,送上急救车。事后,乘客向张成表达了谢意,张成却说,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每一位公交司机都会这么做”。
文明行车、乐助他人,杭州公交司机做的不止这一些。这不,为了给G20峰会保驾护航,杭州公交还全力提升自己的“国际范”。从去年年底开始,公司对一线司机、线路调度人员以及站点服务人员都进行了集中培训。培训围绕文明礼仪、英语会话和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旨在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为国内外游客提供更完善的服务。所以,如果你在公交车上碰到会流利说英语的司机,可不要太过惊讶。
从有人售票车到无人售票车,从无空调时代到全空调时代,从噪声大的柴油车再到舒适性高的纯电动车……杭州8000多辆公交车穿梭于大街小巷的同时,也从容记录着这座城市发展变化的每一路风景,更见证着公交人一代又一代的坚守,这正如虞纯、张成他们说的:“杭州的每位公交司机都在这样坚持。”而他们的坚持,也让杭州公交成为一扇流动的文明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