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北京市民政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围绕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就北京慈善事业发展成就、贯彻落实《慈善法》的重大举措以及“慈善北京周”等内容进行了发布。
《慈善法》颁布后,全市各级民政部门按照民政部的统一要求,把学习宣传贯彻《慈善法》作为这一时期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坚持首善标准,坚持以法兴善,坚持创新发展,全面加强“慈善北京”建设,将重点抓好七项工作,即推进慈善法制建设、创新慈善组织登记认定、创新慈善组织管理、完善慈善服务管理、促进慈善行业自律、积极发展慈善信托和大力开展慈善宣传。
北京连续两届荣获“中国公益慈善七星级城市”称号
近年来,北京着眼于首善之区的特殊地位,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弘扬首善精神,全面推进“慈善北京”建设,北京慈善事业走进了全国前列,在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伟大进程中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北京连续两届以第一的成绩荣获“中国公益慈善七星级城市”称号。
“慈善北京”引领慈善发展新理念。北京市针对首都特殊地位、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确立了建设“慈善北京的理念和目标。从“全民慈善、效能慈善、惠民慈善、诚信慈善、创新慈善”五个方面,全面推进我市慈善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着力打造“慈善北京”品牌,并将其写进了《首都民政事业改革发展纲要(2013-201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三五”规划。“慈善北京”指明了我市慈善事业发展的新方向。
2014年1月1日实施的《北京市促进慈善事业若干规定》,作为北京市第一部慈善事业的法规性文件,标志着北京市慈善事业发展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2015年慈善组织救助本市困难群众10921人次
慈善组织成为了慈善事业中坚力量。据统计,2015年,慈善组织救助本市困难群众10921人次,支出善款6608万元,这一年,仅首都公益联合会133家会员单位在全国各地开展的慈善项目受益者累计33.48万人次,支出善款近10亿元。
北京充分发挥全国文化中心独特优势,广泛深入的开展慈善宣传,通过举办公益慈善巡展、慈善展示会、慈善晚会,推广使用“慈善北京”标识,开展“首都慈善奖”评选活动,把慈善纳入全市中小学德育体系,提升全社会对慈善的认识和参与慈善的积极性,逐步实现了慈善由富人参与向平民参与、少数人参与到大众参与、运动式参与到常态化参与的转变,形成了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慈善新生态。
规范管理提升了慈善事业公信力。开通“96156”首都慈善监督热线,设立北京市民政局官方微博和“慈善北京网”投诉举报平台,行成了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综合监督体系。
京津冀联合举办华北地区最大规模慈善展示会
据悉,“慈善北京周”即将于9月1日-6日在中国农业展览馆举行。这是北京市为迎接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施行而举办的一项重大活动。期间,不仅有为9月5日首个“中华慈善日”精心筹备的主题宣传活动,还有京津冀三地联合举办的华北地区最大规模的慈善展示会。
通过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慈善活动让广大市民接触慈善、体验慈善、参与慈善,在活动中普及慈善知识、传播慈善理念,大力营造依法兴善、人人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
此外,在整个“慈善北京周”活动期间,北京市各区民政局也将组织辖区内慈善组织陆续开展各类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经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3月16日正式通过,自2016年9月1日起实施。这是我国慈善制度建设的第一部基础性、综合性法律,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成果,具有里程碑意义,必将有引力地引领、促进和规范慈善事业发展。(任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