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拐题材的电影《失孤》感动了不少观众。如今,感人至深的寻亲一幕在湖北仙桃真实上演,被拐31年的小赵终于回家了。
三岁儿子家门口被拐
家人碾转数万里寻找
多年来,小赵的丢失一直是湖北省仙桃市干河街道新河社区居民赵某一家人心中挥之不去的痛。
赵某清楚地记得,那是1985年6月28日,一个炎热的夏天,他和妻子出门办事,60多岁的老母亲照看年幼的孙子们。当时只有三岁两个月的小赵在家门口玩耍,一名中年妇女说买冰棒给他吃,小赵于是蹦蹦跳跳地跟着她走了,从此下落不明。
发现孩子不见后,赵某立即报警。他们就像《失孤》里的寻子父亲雷泽宽一样,这么多年来,能去的地方赵某和家人都去了,一点线索也不放过,行程数万里,花光了家里几乎所有积蓄,但是一无所获。
最受煎熬的是小赵的母亲何某,用她的话说,“孩子是我身上掉下的一块肉。这么多年来,日日想,夜夜盼,泪水从来没有停过。”
31年的寻亲终有结果
警方比对DNA锁定范围
在河北,一个叫小龚的青年人为了不给养父母带来伤害,一边工作,一边私下寻找亲生父母。他找警方采录DNA,关注失踪儿童网上寻亲,参加宝贝回家志愿者……
在仙桃,小赵的父母从未放弃一切寻找的机会。2015年7月和12月,赵某夫妇再次来到市公安局刑警支队,警方采集了他们的血样,并将其DNA录入失踪人口库。
令人惊喜的是,寻亲事情在今年峰回路转。
今年2月,仙桃刑警接到深圳警方来电,称赵某夫妇的DNA与河北一走失儿童相似,希望仙桃刑警将原始血样寄送深圳予以复核。
正在警方进一步复核期间,小龚得知亲生父母可能在湖北省仙桃市。在没有任何具体信息的情况下,小龚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约了两位朋友从河北自驾来到仙桃市。
原来,当初小赵被拐卖到了河北邯郸的一个小山村,被人收养,取名为小龚。一个偶然的机会,小龚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如果我的孩子丢了,我会疯掉。这么多年,我的父母不知道情况怎么样?”已为人父的他决定寻亲。
DNA比对确认成功
被拐青年走上回家路
茫茫人海,何处是家?31年过去,儿时的记忆早已模糊,原来的城市街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龚想到了人民警察,走进了仙桃市刑警支队。
民警热情地接待了小龚,通过身份信息核实基本确定其正是赵某夫妇所要寻找的小赵。鉴于正在进行DNA复核的实际情况,警方征求双方意见,于2月29日在刑警支队安排了第一次见面。
看着当年的寻人启事,看着脸型极为相似的亲人,赵某夫妇与小龚相拥而泣。
冷静过后,警方现场再次采集了赵某夫妇和小龚的血样,并当即送往湖北省公安厅进行DNA比对,最终确认小龚就是当年的被拐儿童小赵。
“我就是想告诉我的亲生父母,我还活着。”为了不让养父母失望,小龚决定先回到河北,用实际行动安抚养父母。
“孩子,你可一定要回来,回到你出生的地方啊。”临走时,赵某夫妇拉着儿子再三叮咛,再三嘱咐。
“好,我一定会回来的。等孩子们放了暑假,我们一家人都回来认亲。”小龚答应父母。
7月转眼就到。赵某夫妇终于盼到了儿子的归期。
认亲回家那天,干河街道办事处新河社区像过年一样热闹。如同电影里的场景一样,路口拉着红色的横幅欢迎被拐31年的小赵携家人回家。鞭炮声中,亲人们簇拥着阔别家乡31载的小赵,一起走向回家的路……
谈及寻亲经历,赵某夫妇表示,要是没有党和政府、没有人民警察的大力支持,仅靠家族力量,被拐的儿子是找不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