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北京顺义法院创建全网式立体化纠纷解决体系

2016-08-18 17:41  来源:首都政法综治网  责任编辑:郭美宏
字号  分享至:

  8月16日上午,北京市高院在顺义召开“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新闻通报会,会上,据顺义法院院长李旭辉介绍,作为全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示范法院,顺义法院自2015年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了以“1+2+3+4”为主要内容的全网式立体化纠纷解决体系。

  据介绍,全网式立体化纠纷解决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一个衔接平台、打造两支精干队伍、创新三项工作机制、强化四元工作联动。

  建立一个衔接平台 优化纠纷格局

  全网式立体化纠纷解决体系中的一个衔接平台是指法院的立案庭诉调衔接中心,作为多元化解工作的主要平台,立案庭调节衔接中心一方面通过开展委派调解、司法确认,充分激发其他社会组织的调节职能,推动纠纷在法院外以非诉方式解决,发挥纠纷调节器的作用。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自身化解职能,开展立案先行调解和速裁审判对接工作,让更多的案件在立案阶段解决,减轻审判庭的压力,发挥纠纷减压阀的作用。

  打造两支精干队伍 壮大纠纷力量

  全网式立体化纠纷解决体系中的两支队伍分别是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和速裁法官队伍。

  专职人民调解员进驻法院并在法官指导下开展调解工作,工作业绩由法院和司法局共同考核。速裁法官队伍主要是从审判庭负责审理特定案件的法官中选调,负责立案阶段指导调解、快速裁判、司法确认等工作。

  在两支队伍的工作配合下,顺义法院建立了“1+2+1”团队组建模式,成立四个诉调对接团队,每个队伍由一名速裁法官、两名专职人民调解员和一名书记员组成。

  人民调解员对转来的纠纷先行予以调解,形成调解方案的,移交速裁法官审查后出具调解书。对于调解不成的纠纷,调解员将相关材料交回速裁法官。法官审查后认为适合速裁的,在当事人同意后,法官立即开庭、开庭即判。

  创新三项工作机制 畅通纠纷流程

  该体系中的创新三项工作机制,包括创新先行调解工作机制、创新速裁审判工作机制、创新司法确认协作机制。

  顺义法院根据近几年的诉前调解工作经验,确定了物业供热、家事、交通事故、小额合同纠纷等四类纠纷作为调解的主要类型,设立立案咨询指导处,对于适宜立案化解的纠纷,由咨询指导处的工作人员向起诉人介绍先行调解的优势,引导其自愿选择调解。

  同时,在交通事故类纠纷处理中,顺义法院与保险公司建立纠纷解决快速通道和微信办理平台,纠纷受理后,将当事人提交的起诉状及相关证据通过微信发送至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当天就能了解案件情况,并在较短时间内给出调解方案。

  在物业纠纷处理中,建立物业纠纷分片审理工作机制,每个团队负责处理特定小区的物业纠纷;建立物业服务质量档案,统一汇总涉诉小区规模、纠纷数量、调解特点等信息,推行物业服务质量调解判后动态追踪,将物业服务质量变化作为下一次处理同类纠纷的重要依据,推动物业公司改善服务质量。

  对于调解不成但适合速裁的纠纷,立案后由速裁法官进行审理。

  对于调解不成且不符合速裁的案件,在移转审判庭前,填写《先行调解情况登记表》,方便审判庭法官及时了解案件情况;根据与审判庭的约定,在预留被告答辩期后直接确定审判庭开庭时间和地点,同步完成送达等庭前准备工作,最大程度减少审判庭事务性工作,让法官回归司法判断权的本位。

  并且,建立转审案件快速处理通道,即使纠纷不能在立案阶段调解成功,也可以在转到审判庭后得到优先处理,消除当事人对立案调解效率的担心和顾虑。

  另外,顺义法院还与区司法局协同推进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工作,对于人民调解组织主持达成的调解协议,在属地司法所初步审核的基础上,由我院依法予以确认并赋予强制执行力,引导人民群众优先选择人民调解。

  强化四元工作联动 拓展解纷主体

  除了在立案阶段开展多元化解工作之外,顺义法院还在审判执行环节与人民调解组织、行政机关、劳动仲裁机构建立四方联动,主动搭建多方协商化解平台,在法律框架内最大程度地平衡矛盾双方的诉求和利益。

  设立“人民调解员诉前调解实践基地”,组织全区人民调解员来诉调衔接中心实习,为人民调解组织有效化解纠纷提供业务指导。

  在纠纷多发的村镇设立法官工作室,开展巡回审判、矛盾联调、民调指导,尽可能将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同时,加强与劳动仲裁机构的衔接,在仲裁阶段提前介入、协调各方,统一法律适用尺度,妥善化解了一大批涉众型纠纷。

  并且,加强与行政机关的对接,成立 “行政争议诉前化解中心”,邀请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担任行政争议化解员开展行政争议的诉前化解工作。

  成效:大量纠纷以非诉方式解决 收案量首次出现下降

  据介绍,顺义法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工作的开展,在对外方面,调节了纠纷的走向,使得大量纠纷以非诉方式解决;对内则实现了繁简分流,审判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

  据统计,目前,该院立案先行调解数已经占到了民事案件总数的26%,其中76.9%的纠纷在立案环节审结,平均结案时间为5天。劳动仲裁机构办理的案件中41.5%以调解结案。

  纠纷走向的调整导致法院案件量首次出现下降,今年1至7月,该院新收案件同比下降7%,其中民商事案件同比下降12.2%,法院回归到了维护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司法本位。

  另据了解,北京顺义法院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起步于六年之前。

  2010年8月,在北京高院的具体指导和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顺义法院与区司法局合作,开展“人民调解进立案庭”工作,标志着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正式启动。

  2013年1月,北京市高院在顺义法院召开现场会,推广顺义法院的工作机制和工作经验。

  2015年以来,面对立案登记制实施后案件量大幅攀升的严峻趋势,顺义法院制定工作规划,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了以“1+2+3+4”为主要内容的全网式立体化纠纷解决体系。顺义法院因此被最高法院评为全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示范法院。(刘向智)

相关报道

问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

党中央对问责是动真格的,失责必问决不是口号,已经成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直播: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发布会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闭幕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召开新闻发布会,有关方面负责人就本次会议表决通过的 ...

银行卡被盗刷用户遭遇索赔难 谁该承担责任?

若客户未能妥善保管卡片造成卡片丢失,或是造成了信息泄露,客户方面实际是存在一定过失责任。

致敬守正义斗腐败的检察人

“查办贪官不是目的,让更多官员保持廉洁性才是根本。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起到了这个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