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福建打造“大普法”工作格局释放大活力

2016-08-11 09:38  来源:福建长安网  责任编辑:昌海燕
字号  分享至:

  2011年以来,福建省各地各部门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认真贯彻全省“六五”规划和省人大常委会决议,深入开展全民法治宣传教育,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服从服务福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

  5年来,福建“六五”普法工作以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为重点,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得到广泛宣传,依法治省的法治理念深入人心,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普法”工作格局,释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地方特色普法创新遍地开花

  普法也需接地气。福建省“六五”普法宣传工作充分发挥“法律六进”载体作用,创新普法宣传方式,注重让群众在普法中得到实惠。现在许多地方的农村墟日也变成了“法律集市”,凸显地方特色,建立了法治早市、法治夜市、普法超市和法治诊所等一批新型普法阵地。执法各部门贴近生活,用群众喜爱的形式进行普法,受到群众的欢迎。

  厦门市思明区咖啡一条街外籍人员多、结构复杂,当地司法所于2014年联合街道、官任社区,打造双语普法品牌项目,为辖区特色商街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司法所将双语法律服务作为一项社会管理创新的内容,开辟双语普法宣传阵地,搭建“外籍夫人沙龙”、外籍青年俱乐部等沟通平台,加强与外籍人员沟通,了解他们的实际法律需求。当地司法所还组建了一支“洋妈妈”外语普法志愿者队伍,激发外籍人士参与的积极性,收集对外国人普法和服务的点子。

  此类具有地方特色的普法宣传形式在全省遍地开花。各地注重将地方特色文化有机融入法治宣传,培育了永春县普法山歌、南安市台湾歌仔调“农家谣”、宁德小板凳普法宣讲队等特色法治文化品牌,让群众在文化娱乐中接受法治熏陶。

  优化环境 法律助企成效明显

  近几年,在经济的新常态下,企业面临着新挑战,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给不少企业带来“阵痛”——流动资金不足、劳资纠纷增多、产品外销受阻。是硬性管理还是“放水养鱼”?如何有效化解企业内部矛盾纠纷?

  近年来,省司法厅持续在全省开展“法律服务到一线,司法行政促发展”活动,催生了省律师协会成立“海西律师服务团”,通过担任企业法律顾问、“千所千企”“法律体验”等举措,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全省共有6251人次律师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法律服务12684件。

  省国资委加强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建设,共配备专职法务人员217人,全程参与企业融资、重点项目建设论证和重大经营活动。厦门市成立全国首个台商律师顾问团,在台商中聘请普法联络员,依托海事法院涉台审判庭和海沧法院涉台法庭开展“司法助企”活动。

  同时,经信、商务、国资、工商、工会等部门将法治宣传教育纳入企业领导和员工培训体系,开展职工维权、送法进班组活动。重点组织安全生产、劳动合同、社会保障等方面政策法规宣传普及,提高广大职工的诚信守法观念和依法维权意识,优化了营商环境。

  “六五”普法期间,全省各级普法办牵头抓总,组织协调相关部门主动对接重大项目建设,以法律惠企,持续深化法律进企活动,形成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

  正是因为各级各部门在法律服务中充分运用智慧、耐心和决心,使福建走出了一条多方叫好的“法律服务助企”新路。

  有效破解乡村民主管理难题

  “六五”普法以来,福建盘活对接主体,打造承接单元,创新衔接机制,使普法有人可依、学法有处可寻、用法有规可择,使法律触角延伸到底,法律服务覆盖到边,真正把方便、公正的法律送下乡,破解了法治建设停摆在“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几年来,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活动扎实推进,不断拓展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渠道。全省70%的村实行了户代会议制度,85%的村在村务决策中引入民主听证制度,98%的村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所有村委会建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和村务公开栏,让群众明白、使“村干”清白。

  目前,全省已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54 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847 个。有11760个覆盖城乡的法治宣传园地(角),1658个法治宣传长廊,方便城乡居民在“家门口”学法,同时促进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近年来,省司法厅积极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程,全省律师共担任村(社区)法律顾问5016家,为村(社区)管理提供法律专业意见。莆田在全市培育了100个农村法律基点户,通过“说身边事,学常用法,做守法人”实现了法律与群众“零距离”接触;三明市在广大城乡深入开展法治进家庭“八个一”活动,评选表彰了市、县两级“遵纪守法示范户”5000多户。

  全面打造多支普法有生力量

  2011年“六五”普法伊始,在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全省上下积极构建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部门各司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普法”工作格局。

  省法制宣传领导小组制定了《“六五”普法规划目标任务分解表》,将规划确定的21点重点任务和55项要求,分解到60多个省直相关部门,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全省市县两级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普遍与主要行政执法部门签订了《“谁执法谁普法”责任状》,形成了上下联动、整体推进、齐抓共管的格局。

  2014年,省委出台了《中共福建省委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省的实施意见》、省人大常委会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省的决议。

  2015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省直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省的实施意见>重要举措分工方案》,明确了159项依法治省重要举措的牵头部门和参与单位,省委督查室和省依法治省办联合跟踪问效,确保工作落实。

  5年来,福建省各部门将执法与普法有机结合,使每一个严格执法的过程都成为生动直观的法治宣传教育。在“12.4宪法宣传日”“综治宣传月”“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6.26国际禁毒日”“12.2交通安全日”等主题普法活动中,都呈现多部门联动、整合式推进的新特点。

  省依法治省办每年都精心制作宪法公益广告在全省各级电视台滚动播出,印制大量宪法宣传挂图、折页等发放到全省大中心小学、厂矿企业、社区农村张贴摆放,营造了浓厚宪法宣传氛围。同时主动与电视台、报纸、广播电台合作,开办法治节目、专栏,积极应用新媒体开展普法宣传教育。

  在“大普法”的工作格局下,经过深入扎实的法治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深入宣传宪法,广泛传播法律知识,福建各级各部门进一步提高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渗透力和感染力,进一步坚定法治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大大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全省形成了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会环境。(游晓龙)

相关报道

问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

党中央对问责是动真格的,失责必问决不是口号,已经成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直播: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发布会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闭幕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召开新闻发布会,有关方面负责人就本次会议表决通过的 ...

银行卡被盗刷用户遭遇索赔难 谁该承担责任?

若客户未能妥善保管卡片造成卡片丢失,或是造成了信息泄露,客户方面实际是存在一定过失责任。

致敬守正义斗腐败的检察人

“查办贪官不是目的,让更多官员保持廉洁性才是根本。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起到了这个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