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山东加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审判工作

2016-04-10 11:38  来源:人民法院报  责任编辑:郭美宏
字号  分享至:

  畅通受理审查渠道 探索完善审判机制

  山东加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审判工作

  日前,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加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审判工作服务保障全省绿色发展的意见》,确立了强化公益保护、支持绿色发展、适度发挥职权、注重事先预防、提倡恢复性司法、实行多元共治的基本原则,就做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受理审查、探索符合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特点的审判机制等提出明确具体要求。

  《意见》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原告主体资格的审查明确了适度从宽原则。规定只要社会组织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其章程确定的宗旨和主要业务范围包含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内容,且实际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五年以上的,应当依法认定其具备原告主体资格;检察机关以公益诉讼人身份提起公益诉讼的,具有原告的诉讼地位和诉讼权利;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审理过程中,被告以反诉方式提出诉讼请求的,不予受理。在管辖法院方面,明确第一审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由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发生地、损害结果地或被告住所地的中级以上人民法院管辖;对于社会矛盾纠纷不大、影响范围小、审理难度小的第一审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中院可以在报请省高院批准后,裁定交由辖区设有环境资源审判庭的基层人民法院审理。同时,根据环境和生态保护的实际情况,鼓励探索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跨行政区划集中管辖,实行集中管辖的法院原则上应设有专门的环境资源审判庭。

  为鼓励探索实行符合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特点的审判机制,《意见》明确要求探索施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保全制度,针对正在发生的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依法及时采取司法禁止令等保全措施。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事实认定方面,规定环境保护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形成的调查笔录、询问笔录、监测数据、检验结果等证据材料,可以作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证据;原告在诉讼过程中承认的对己方不利的事实和认可的证据,人民法院认为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不予确认。探索建立环境资源诉讼专家库,发挥专家陪审员在认定环境资源保护专业技术事实中的作用,保障当事人要求专家出庭发表意见的权利,经质证的专家意见可以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探索设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专项基金账户,鼓励在法律以及国家政策框架范围内,探索适合本地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发展的资金运作模式,建立健全公益诉讼资金的管理、使用、审计监督以及责任追究等各项制度,确保资金用于受损生态环境的修复工作。

  《意见》还要求做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的报备工作,建立案例发现、培育和推荐工作机制,对审理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及时总结深化,统一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法律适用标准。(闫继勇 高群)

相关报道

问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

党中央对问责是动真格的,失责必问决不是口号,已经成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直播: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发布会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闭幕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召开新闻发布会,有关方面负责人就本次会议表决通过的 ...

银行卡被盗刷用户遭遇索赔难 谁该承担责任?

若客户未能妥善保管卡片造成卡片丢失,或是造成了信息泄露,客户方面实际是存在一定过失责任。

致敬守正义斗腐败的检察人

“查办贪官不是目的,让更多官员保持廉洁性才是根本。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起到了这个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