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强化民警思想政治教育,拓展民警职业发展空间,进一步激发队伍活力,是当前公安机关亟待破解的难题。着眼“建章立制”,将标准要求融入队伍日常教育管理,福建省公安机关给出了一个特点鲜明的答案。
近年来,福建公安机关坚持政治建警,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硬指标”,把规范实战化训练作为“标准尺”,把多维度职业保障作为“助推器”,以制度机制建设为切入点,深入推进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为推进全省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创新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和强大动力支持。据了解,福建省公安厅及福州、厦门、泉州、漳州等地公安局连续被评为“文明单位”,在效能考核中也多次被评为“优秀单位”。
可量化标准体系——思想政治教育的“硬指标”
9月8日上午,2015年度福州市公安局新警入警培训结业仪式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们是343名新警学员的家属代表。汇报演练中,新警学员精神抖擞,整齐划一地展示了擒敌拳等8个项目。随后,全体学员进行入警宣誓。
邀请新警家属参加入警培训结业典礼和宣誓活动,是近年来福建公安机关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与之相配套,福建省公安厅正在探索制定记功授奖、公安荣誉勋章授勋、公安英烈纪念仪式等一整套荣誉仪式制度。
从2014年4月开始,福建省公安厅组织开展了为期1年的“把脉公安队伍思想状况”专题调研,对不同地区、不同警种、不同年龄段的4万余名民警开展了8个大类53个小项的问卷调查,全面掌握全省公安民警的思想动态。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民警理想信念弱化、荣誉感缺失、心理亚健康等问题,福建省公安厅经过充分试点、调研、论证,制定出台了《福建省公安机关可量化思想政治工作标准暨系统化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据了解,该举措最大的特点就是为思想政治教育制定了可量化的工作标准和系统化工作体系。比如,明确规定了全省各级公安机关开展民警思想政治状况调查分析、组织重温入党入警誓词等活动的次数及时间点,并要求各地公安机关举办隆重的入警培训结业典礼和宣誓活动,各单位要组织慰问因公伤残民警和英烈家属,组织民警参加心理咨询辅导等,将思想政治工作从“软任务”变为“硬指标”、变“粗放运作”为“精细操作”。
实战化训练——教育训练工作的“标准尺”
近年来,福建省公安厅为了加强警务训练实战化,专门成立了教育训练工作委员会,负责调研分析一线民警的实战需求,编制推荐专业训练教材,破解教育训练难题,推动教育训练与警务实战实现“无缝对接”、“融合发展”。
为全面推动实战化训练,福建省公安厅明确要求,一线民警每年实战训练的时间应不少于15天,每年开展全省公安机关综合对抗考核,每年组织3至5个重点警种开展业务技能比武活动等。目前,福建省公安厅正在启动公安民警岗位核心能力标准建设,建立全省统一的入警训练能力考核标准,探索分级分类定标准,以利于更好地服务实战。
同时,福建公安机关通过“教学练战”一体化训练方法,根据参训对象的年龄层次、警种专业等情况分别施训,积极推行案例讲评、对抗演练、情景模拟等互动式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强了教育训练的实战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形成了“实战需求、组织训练、实战检验、改进训练”的良性循环。
多维度职业保障——激发队伍活力的“助推器”
近年来,福建省公安厅从建立民警健康档案、推进“暖警”工程建设、组织“心理健康基层行”活动、为全省民警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保障民警执法权益等多方面入手,多维度建立关爱保障民警的工作机制,全力打造健康积极的“软环境”。
为了解决基层民警心理亚健康问题,福建省公安厅制定出台了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建立民警日常心理关爱机制、心理危机干预机制、谈心谈话制度等,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基层行”活动。目前,福建省公安厅已聘请5位心理“特约专家”、20位“警务心理教官”和13位心理健康网站“网络心理咨询师”,赴基层送教30余场。
针对部分偏远派出所工作条件差、民警生活条件艰苦的情况,福建公安机关全面推进“暖警”工程建设,要求各地公安机关达到民警有单身宿舍,有舒适的床具被褥,有冬暖夏凉的基本设施,有食堂保证三餐,有洁净的洗浴卫生空间等硬件标准,打造舒心的工作生活环境。“暖警”工程推进半年多来,目前,全省74%的基层派出所已达到福建省公安厅制定的场所建设标准,民警工作、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与此同时,福建各级公安机关正逐步建立维护公安民警执法权益工作委员会,进一步完善公安民警执法权益保护制度,加大对恶意投诉等侵害公安民警权益行为的惩处力度。此外,福建省公安厅还为全省民警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进一步解决了民警的后顾之忧。(郑明 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