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越来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各种侵犯知识产权案件也呈直线上升的趋势,此类案件不仅涉案金额巨大,案件的种类也从以往普通的假冒注册商标、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或者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等逐步转变成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犯罪。同时,在生产和供货两个环节上分别呈现“郊区化”和“网络化”的趋势,让相关部门惩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难度明显加大。
记者了解到,上海市奉贤区检察院依托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平台,实行“首办监督员”制度,从源头入手加大惩治力度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据统计,2014年以来,奉贤区检察院共办理侵犯知识产权案件47件104人,其中2014年办理36件61人,与2013年相比分别上升414%和771%,2015年1-8月办理11件43人,总计涉案金额高达5000余万元。
“制假售假”一条龙 灌装贴标“要啥有啥”
於某是奉贤区“上海富久润滑技术有限公司”的老总,随着市场越来越不景气,自以为有“生意头脑”的他发现出售散装油“没什么赚头”,于是便顶风作案打起了制售假油的主意。
於某先是找到了生产必须的原料源头——从宁波、无锡等地购进散装的劣质润滑油作为基础油料储存在原来工厂的油塔里,随后他又找到了生产油桶和全套仿冒品牌的售假商。万事俱备,其公司原来的总经理、调油师、搬运工、司机等均成了制假造假的骨干。於某同时高薪聘请了技术人员,这位所谓的技术人员竟然可以根据不同的配方,将基础油混合、勾兑,加入廉价抗磨液等添加剂,在奉贤区郊区的农宅里根据客户需要以假乱真灌装成“壳牌”、“长城”、“美孚”等多个著名品牌的润滑油对外销售。
2013年5月起,於某共销售假冒“长城”、“美孚”、“壳牌”、“加德士”注册商标的润滑油56万余元。案发当日,公安机关还在柘林镇金海村一所农宅里查获於某待售的假冒“长城”、“壳牌”“美孚”液压油达21桶数百公斤,以及大量油盖、标牌、防伪标签等物品。
於某明知制假违法,但是逃避打击、反侦查的意识也很强,他经常把购买的假油桶和回收的旧油桶另外储存在工厂不远的另一处农宅里,平时只把假冒的油桶灌装好,而假冒品牌的标签和油桶盖则亲自保管,每天早上出货的时候,再把假冒的油桶盖和标签拿出来交给送货人员盖好贴好。有时甚至为了防止在运输途中被相关部门查获,他干脆将油桶盖和标签交由客户自己组装,以此来提高制售加油的安全系数。
但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再狡猾的狐狸也逃不过猎人的眼睛。正当於某为自己的“聪明头脑”沾沾自喜的时候,奉贤区检察院发现本区侵犯知识产权犯罪高发、人数密集,且集中在知名品牌上,遂加大惩治力度,立即开展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专项治理工作,并牵头区工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公安分局召开联席会议,就进一步健全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等制度会签纪要,加强与行政执法机关的协作,联合将於某等一批制售假润滑油的“上家”和毛某、吴某等一批批发销售假润滑油的经销商“下家”一起送上了法庭,斩断了制售假冒知名品牌润滑油的产业利益链。
各司其职 产供销“产业化”、“网络化”
在办案中,奉贤区法院还发现有的嫌疑人自己注册了生产公司、贸易公司等,或生产、销售自有品牌与假冒知名品牌混同,或直接生产假冒品牌,利用公司掩人耳目、逃避打击。同时,一些犯罪嫌疑人为了避开执法部门的检查,往往把厂房和仓库选择在奉贤、松江、浦东等郊区的农村农户中,以此提高隐蔽性。在他们的精心布局下,此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逐步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模式,与此同时,他们的假冒技术也日益专业化、规模化。
奉贤检察院在办理的李某才假冒欧莱雅、美宝莲注册商标案中,李某才注册成立的上海艾素化妆品有限公司,从一开始就与犯罪嫌疑人董某园合作,由董某园提供化妆品原料、化妆品空瓶、瓶盖等物品,送到犯罪嫌疑人李某宏位于奉贤区金汇镇新强村的烫金工厂,将欧莱雅和美宝莲的标志烫金到化妆品空瓶上,再送到位于奉贤区泰日镇周家村李某才租借的仓库进行化妆品灌装,并由专人将灌装好的化妆品进行包装、塑封,做成成品,最后交由董某园销售。
案发时,办案人员在李某才两处隐蔽的仓库内分别查获假冒“欧莱雅”各类化妆品5128瓶,价值97.4万余元,假冒美宝莲品牌的化妆品10000瓶,价值29万余元。为了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董某园作案时也是煞费苦心,他通过中间人朱某,找到了专门制作模具的单某制作出瓶盖模具,交由塑胶制品厂的杨某利用模具专门生产瓶盖,后交由包装材料公司的袁某喷漆镀金。案发时相关部门共查获各类假冒化妆品瓶盖、空瓶14.9万个,造假规模触目惊心。
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网络化”现象也极为突出,由于网络销售客户不能及时验货、相关部门监管难等问题,罪犯渐渐将销售模式转变成网上销售,使网络逐渐成为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重灾区。
水星家用纺织品股份有限公司书面报案称,其公司发现名为“恋人水星旗舰店”、“品牌家纺商场旗舰店”等淘宝店铺在网上大肆生产、销售假冒水星家纺的商品。为了打击假冒水星家纺产品的行为,水星家纺公司特地派人从“我也懂事了”淘宝店购买了420条的蚕丝被后报警遂案发。经查,犯罪嫌疑人黄某等人为牟取非法利益,在未经水星家纺注册商标权利人授权及许可的情况下,从犯罪嫌疑人殷某等人处购进大量蚕丝被、四件套,并伙同他人在江苏省海门市三星镇宝兴别墅810号内将上述蚕丝被、四件套贴上水星家纺的吊牌、标签,并加以包装后,由犯罪嫌疑人田某林、尹某通过淘宝网对外销售,严重侵害了水星家用纺织品股份有限公司的利益。
检察官发现,在网络销售中网络卖家还存在通过假交易“刷单”的现象,但是由于目前尚无快速甄别“刷单”交易的技术手段,而通过比对网店资金流水记录、物流信息等来确定交易真实性则工作量大、难度较高,因此一般仅能通过网店店主供述予以辨别,惩治网络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难度从而明显加大。
“首办监督员制度”破解惩治难题
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呈现“郊区化”、“产业化”、“网络化”的趋势,这也给惩治带来了难度。奉贤区检察院副检察长俞德明介绍,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检察院从2012年开始,依托“刑事司法行政执法相衔接信息共享”平台,在侦监部门设立打击侵犯知识产权案件“首办监督员”,从源头入手加大惩治力度,用“首办监督员”的首办、首责、首防破解专项治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中存在的难题。
据了解,2014年以来,奉贤区检察院共办理侵犯知识产权案件47件104人,其中2014年办理36件61人,与2013年相比分别上升414%和771%,2015年1-8月办理11件43人,总计涉案金额高达5000余万元。
针对行政执法机关与司法机关合力不够等问题,奉贤区检察院着重突出首办职能。指定侦监部门经验丰富、能力较强的检察员担任首办监督员与公安机关以及工商局等行政执法部门联络员进行“点对点”对接,及时对区域内发现的案件、线索提前介入,并引导收集、固定证据,对符合刑事追诉条件的犯罪线索,督促行政执法机关向公安机关移送,并做好后续跟踪,实现对侵犯知识产权案件、线索的第一时间获取信息、第一时间介入案件、第一时间督促移送、第一时间批准逮捕“四个第一”的目标。
侵犯知识产权案件取证难、鉴定难、法律适用争议大、社会关注度高,为了提高惩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专业化水平,首办监督员对跟踪介入的案件线索,案件是否事实清楚、证据是否合法到位、法院判决是否最终认可,首办监督员都一跟到底、承担首责责任,确保每一个案件都能得到依法、公正、妥善的处理。结合检察改革,奉贤检察院公诉部门确定了两个检察官办案组,对知识产权案件实行专案专办,与侦监部门的首办监督员密切配合,进一步提高检察机关惩治知识产权犯罪的专业化水平。同时,针对大多数售假案件中注册商标权利人系外国公司的情况,建议强化对注册商标权利人的保护,加强与外国注册商标权利人在国内的分公司、代理人的联系,逐步建立起外国注册商标联系人信息库,确保案件中涉案商品鉴定结论到位。
同时,奉贤区检察院还发挥首防效应,着力强化对知识产权犯罪的社会综合治理。首办监督员不仅重视案件办理的法律效果,同样重视案件办理的社会效果。另一方面,针对侵犯知识产权案件特点、违法犯罪新动向、综合治理方面的薄弱环节、社会防范宣传方面的对策建议,首办监督员积极提出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