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推进 联动推进 统筹推进
——德宏边防支队2015年上半年爱民固边工作成效显著
2015年上半年,云南省德宏边防支队按照为全面深化改革创造安全稳定边境环境的总要求,以助推“四项建设”为目标,以打造品牌和培树典型为引领,强化“固边”思路和举措,巩固“爱民”观念和做法,扎实推进十年成果宣传、深化大走访、化解社会矛盾、模范系列创建、民警兼任村官、边境群防群治等各项工作,有效提升了爱民固边影响力和边防部队知名度。
一、切实强化爱民固边组织领导,优化党政军警民合力治边的工作格局。(一)是积极主动汇报,争取地方党委政府支持。支队先后采取多种形式向州委、州政府、州委政法委、州公安局主要领导汇报7次,得到了州委书记王俊强、州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郭志德等领导的批示肯定,州委政法委补助10万元支持支队爱民固边十周年系列活动,州委宣传部全力配合支队宣传工作。(二)是明确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模式。按照上级的总体部署,将7项爱民固边工作纳入支队党委2015年重点工作项目库,并根据爱民固边十年成果宣传系列活动标准高、时间紧的实际,成立了由支队双主官任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强化了组织领导。创新开启支队、大队合署办公模式,不搞层层部署,集中优势力量,推进各项工作。(三)是加强协调部署,确保工作有力推进。筹备召开爱民固边十周年“党政军警民”座谈会,内部先后多次召开党委会、首长办公会、爱民固边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强化同州委政法委、州委组织部、州委宣传部等部门及机关三部门、相关科室间的对内对外沟通协调工作,确保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全面推进十年成果宣传活动,深度反映德宏边防官兵十年艰辛付出。(一)是开展系列访谈活动。组织辖区群众、民警村官、边境联防队员以及党政领导结合自身工作、生活经历以及体会,介绍爱民固边战略10年以来取得的成果,共享爱民固边战略10年以来的工作经验与收获。截至目前,已在国际互联网、广播电视台、会议现场开展系列访谈21期,并在部局、总队、支队网页以及各级外部媒体进行集中宣传报道。(二)是开展系列宣传活动。活动开展以来,中央省级媒体连续图文刊载《我州将集中展示爱民固边十年成果》等系列报道52篇。德宏广播电视台组成专题报道组深入各县市拍摄4个专题汇报片,并在德宏电视台黄金时段进行播放。云南长安网、德宏网、掌上德宏微信平台开设“爱民固边十周年”主题网页和专栏,宣传展示爱民固边成果。部局连续刊发两期简报肯定推广支队爱民固边宣讲成果。(三)是开展系列文化活动。举办德宏州“向人民报告——爱民固边战略十周年献礼”专题文艺晚会,晚会前组织观看大型图片展、播放十年成果视频汇报片,晚会中穿插典型人物现场访谈,突出了爱民固边主题。通过设计德宏州爱民固边标志、拍摄微电影、创作漫画等不同方式提高了爱民固边知名度。
三、筑牢官兵为民解忧服务意识,稳步提高基层基础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一)是集中开展“三访四见”活动。共走访群众6.8万户23.5万人次,走访慰问了一大批特困户、残疾人、孤寡老人和困难儿童。通过走访,帮助解决饮水、生产、就业等问题268个,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770余件。(二)是开展社会化关爱帮扶活动。帮助边防辖区困难弱势群体特别是困难、留守儿童解决了一批实际问题,着力提升“边防网络慈善”影响。上半年,共收到180余个爱心人士捐赠的包裹,共募捐衣物、学习用品2000余件。(三)是创新服务形式提升服务能力。加强边防派出所、边检单位服务窗口建设,推行预约服务、错时服务、延时服务,电话预约办事、上门办(送)证、网络警务等服务模式,实现既方便群众办事、让社会各界满意,又提升警务效能、节约警力的“双赢”目标。
四、深入开展共创平安边境活动,全面维护边境安全稳定战略屏障更加巩固。(一)是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有效整合警力资源,实行“固定、相对固定、流动、临时”勤务模式,不断健全“一站多点”二线布防工作格局,弥补管控漏洞,提升巡、防、管、控处突能力,强化群防群治组织力量建设,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纵横交错、严密防范的边境网格化防控体系。(二)是有效整治辖区治安突出问题。深入开展边境地区涉枪、涉毒、涉赌等违法犯罪专项整治。共侦破刑事案件239起,查处治安案件4266起,抓获网上在逃人员47名,缴获毒品1.62吨,查获、收缴各类枪支57支、子弹3084发、手榴弹67枚。(三)是推动边境基层基础联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一事一议”和“四议两公开”制度,切实开展警地支部共建活动,提升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
五、着力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能力,切实降低辖区社会治安稳定的隐患和风险。(一)是推进矛盾纠纷调处项目建设。充分依托边防乡镇“1+N多元化调处平台”、“涉外矛盾纠纷联合调处中心”和“民调进所、行调进村”互动调解等调处模式,形成合力提升社会矛盾纠纷化解能力。(二)是集中部署开展矛盾纠纷集中化解攻坚专项行动。部署开展“林地权属纠纷化解攻坚行动”,制作林地权属纠纷化解攻坚工作推进表,每周定期收集汇总纠纷化解工作推进情况,形成大队领导挂钩、所领导审核、社区民警跟踪的纠纷化解工作一体化责任机制。(三)是落实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制度。坚持矛盾纠纷预警研判制度,及时移交非警务类纠纷,定期编辑《边防辖区矛盾纠纷预警信息》报送地方党委、政府、政法委和公安机关,联合调处纠纷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
六、持续加强爱民固边模范创建,不断提高爱民固边品牌效应和实践影响。(一)是深入推进爱民固边模范县市创建工作。深入推进瑞丽全国爱民固边模范试点市、芒市省级爱民固边模范市创建工作。瑞丽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荣誉称号,并被部局表彰为全国爱民固边模范市,积极申报、推动芒市获“省级爱民固边模范市”命名表彰。(二)是深入推进爱民固边模范镇村创建工作。经过前期调研、征求地方意见,支队将芒海、勐戛爱民固边模范镇作为支队层面的典型进行抓建,并指导支那所支东、姐勒所姐东村、木康站一丘田3个爱民固边模范村的纵深创建工作。梁河县勐科爱民固边模范村荒田村民小组获评“全国文明村”。
七、扎实推进基层民警村官工作,有效提升基层组织维稳保障能力。(一)是协调纳入地方培训范畴。协调州委政法委、州综治委、州委组织部、州民政局等单位将民警村官纳入各自培训计划,先后组织民警村官参加全州宗教政策法规知识培训3次、全州党务村务知识培训2次、公安局社会治安管控培训4次,有效提升了民警村官依法履职的能力水平。(二)是改进民警村官考评激励机制。根据总队规定,修改完善支队《民警兼任村官工作考评办法》,综合现场检查、电话抽查、系统巡查、工作组反馈、群众反映等情况,于每季度对121名民警村官进行绩效考评,对于考评为不称职的民警村官,扣发补助;对于考评为优秀的民警村官,予以通报表扬或表彰。(三)是试点规范辖区群防群治组织。在遮放、姐勒、姐相、陇把、支那5个派出所开展群防群治组织试点建设工作,制定工作职责,明确工作任务,建立考核机制,并从服装、标识、装备上进行统一规范,先后开展辖区治保组织、巡逻队、护村队、调解队等群防群治组织培训会23次,建立健全群防群治组织相关工作运行机制,提高群防群治力量参与社会治安防控的能力。
八、全力抓好爱民固边典型培树,逐步扩大爱民固边社会影响深度广度。(一)是深入开展典型培树活动。在培树陈雨微、王玉鑫、薛云龙等新典型的同时,深入挖掘、总结提炼卡南、银井、法帕、木康、孟黎明、朱明等老典型的新亮点和新经验。今年以来,木康站通过“全国文明单位”复核,银井站被省政府授予“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瑞丽市、朱明、排南相被部局分别表彰为爱民固边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优秀护边员,朱明、孟黎明、排南相被总队推报为全省“最美戍边人物”和“最美戍边人物”提名奖,陈雨微将在德宏州五年一次的妇代会上受到表彰。(二)是实行典型动态管理。对典型培树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制定系统推进措施,部署阶段重点工作,推动各项工作机制有效落实。将典型培树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基层反映的情况集中汇总,组织业务科室、培树对象所在单位领导集体“号脉诊断”,研究解决办法。(三)是加大典型宣传力度。指导相关单位深挖典型内涵,总结提炼做法,强化典型宣传,营造舆论声势,搜集汇总相关信息以及图像、图片资料。同时,组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开展对外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朱明先后在总队学习贯彻落实三级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专题轮训班和参谋长集训班上作经验交流,并将在部局总结推进会上交流发言。朱明、孟黎明、王玉鑫等先进典型先后受邀做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德宏州广播电台接受爱民固边专题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