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千百年来,这首《敕勒歌》所描绘的图景,激发了无数人对塞外草原的翩翩遐想。《敕勒歌》中提到的“阴山”北麓,也就是被当地人称为“后山”的地方有个四子王旗,在40年前是鲜为人知的,在中国地图上很难找到这个地方。然而,现如今,人人都知道四子王旗有个航天着陆场,是我国最重要的航天着陆场。同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主着陆场、美国爱德华兹空军基地、俄罗斯载人航天主着陆场等世界著名的航天着陆场齐名。
中国的神舟一号至神舟十一号飞船,都在四子王旗主着陆场成功着陆。随着神舟飞船在此的安全着陆,现如今的红格尔苏木所在的内蒙古四子王旗草原成了世人瞩目的地方。从“神一”到“神十一”每个飞船的成功与荣誉都与降落地四子王旗有关,因此这里也有着“神舟家园”的美誉。现如今这里不仅是中国人关注的热点,也是全世界的焦点。从1999年”神一”降落四子王旗那一刻起,在标上神舟记号的14年里,四子王旗从默默无闻到举世瞩目,她见证了祖国航天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亲历祖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还有四子王旗公安局600多名公安民警,他们在这里默默坚守,守望着神舟飞船回家的地方。
守望“神舟”回家
神舟飞船十一次回家的忠实守卫者
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前夕,我们再次来到了“神舟家园”四子王旗,采访十一次接飞船回家的四子王旗公安局红格尔派出所所长呼和朝鲁。神舟飞船的着陆场基地就坐落在红格尔派出所辖区,从1999年神舟一号飞船回收到2016年神舟十一号回收,连续11年,他是神舟飞船十一次回家的忠实守卫者。
呼和朝鲁和记者在神舟5号返回落点合影
“只看到杨利伟上飞机的背影。”回想起当年保卫“神五”时的情景,呼和朝鲁不无遗憾地说:“那么精彩的瞬间都没看到”。说起几次参与神舟飞船安全保卫的感受,他真诚地说:我们感到激动和荣幸的同时也有一些遗憾,毕竟在自己有限的从警生涯中,能够以这样的身份参与祖国的航天事业实属难得。同时能够参与这样的重大活动也觉得非常有压力,有时候紧张的睡不着觉吃不下饭,生怕自己的工作出现闪失。虽然镜头上没有我们的身影,也看不到航天员们出仓时的激动瞬间,但是他们每次平安回家的背后都有我们忙碌的背影。
飞船的主着陆场地域辽阔,每一次返回舱的理论着陆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左右,加之毗邻边境地区,每一次安保工作必须要在全区公安机关部署警力。
神舟8号返回舱回收安保现场
每逢神舟飞船发射回收之际,呼和朝鲁带领全所民警按照上级机关“三点一线、四位一体、内外结合”的工作要求,在前期周密调查和多次实地踏勘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安保方案,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并对周边治安、交通秩序进行整治;准确掌握基地周围情况,组织民警积极搜集有关航天任务发射的各类情报信息,密切掌握边境辖区各类人员和违法犯罪嫌疑人的活动情况;全力做好实有人口摸底和宣传工作,组织民警深入辖区走访排查,摸清基地周边苏木、镇辖区的实有人口底数,同时做好辖区群众及外来务工人员的宣传教育工作。
2012年神舟九号返回舱回收安保现场
历次安保工作,红格尔派出所共出动警力135人次,巡逻守卫行程10000余公里。每一次神舟降落,呼和朝鲁都连续几天几夜不合眼,直到飞船平安着陆。特别是在神舟五号、六号、九号载人飞船安保工作中,呼和朝鲁一边负责前期调研摸排、排查隐患,一边负责外来人员管控和记者查验,呼和朝鲁带领派出所民警每次都奔波几百公里进行清查,做到了不漏一人,彻底干净,确保神舟飞船主着陆场周边的绝对安全。
进入飞船回收阶段的三十个小时内,航天爱好者、媒体记者等人员大批涌来,这些人人地生疏,加上草原气候多变,会出现各种意外。“半夜车行驶在草原上,没有路,很可能撞上网栏或者迷路。”呼和朝鲁记得在“神八”回收前一天晚上,他接到求救电话,一辆由航天爱好者开的车在雨中迷了路。当时是夜里十一点,草原上找不到参照物,迷路人很难说清楚自己的位置。
呼和朝鲁一边安慰迷路者,一边驾车四处寻找,但是将近两小时过去了,也没找到迷路者。情急之下,他给附近的牧民打电话请求协助,牧民出动了马匹。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找寻,才找到迷路者,把他们带到牧民家吃饭取暖。
2012年神舟九号返回舱回收安保现场
“一次都没顾上和飞船合个影。”参与了十一次安保工作的呼和朝鲁,也参与了“嫦娥五号”的安保工作,个人却没有留下任何可纪念的影像。他满怀深情的抚摸着神舟五号的返回落点纪念石碑。
“我捡到了飞船的降落伞!”相比之下,白斯琴是幸运的,说起那次经历,她很兴奋。
神舟9号返回舱降落
六十多岁的白斯琴,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退休好些年了,因为爱着自己的岗位现又返聘回派出所。在“神七”回收安保工作中,她最先找到了飞船的降落伞。
现在,降落伞陈列在内蒙古警察博物馆,向人们展示着内蒙古公安民警守卫飞船的豪迈之情。
十载见证神舟飞船回家路
2013年6月26日上午8时许,当神舟十号飞船返回舱平稳降落那一刻,黄威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他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这已经是黄威第十次接神舟飞船回家了。他说,那时他的心情和往次有所不同的是,他有些失落,担心以后飞船回收场地要迁址了,加上自己年龄大了,还有几年就退休了,不知道还能不能再参加飞船回收安保工作了。或许他再也不能来接“她”了。
当年 52岁的黄威是四子王旗公安局治安大队大队长,他告诉我们”神十”降落不到十分钟,他就带领民警们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熟练地拉起警戒线,这项工作对他来讲再熟悉不过了。
黄威在神舟九号返回舱回收安保现场
十年间,黄威带领民警们圆满完成了从“神一”到“神十”返回舱着陆回收现场的安全保卫任务,被誉为“神舟卫士”。他指着“神十”飞船回收舱模型说道:“ 从‘神一’到‘神十’,我一次不落地把‘她们’安全接回家,每次感受都不同。”
谈到接“神十”回家,黄威说,在神舟飞船回收当天,他要带领民警提前十几个小时进入主着陆场待命。草原6月的夜里有多么寒冷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抬头仰望夜空看着满天的繁星心里高兴啊,因为它照亮了飞船回家的路。想着盼着竟忘了寒冷。黄威感慨万千,那年保卫任务面积大、线路长,做安保的难度就更大了。 前一个晚上他就几乎一夜没睡,夜里两点钟就起床出发了。每次神舟飞船着陆时,其实前前后后也就两个多小时,可为了保障这两个小时的安全,黄威的工作从一个月前就开始了,一趟趟的走访主着陆区1200多平方公里内的每一户牧民,对整个区域进行细致的清查,确定主着陆区里的每一个堵卡点,排查一切可能造成事故的隐患。
神舟9号返回舱回收安保现场
“那年原本我是坐直升机参与搜救,演练的时候我就是坐飞机指挥的,后来因工作需要又调整为地面搜救”。黄威言语中透着一丝丝遗憾。
黄威的爱人叫乌日娜,也是一名警察,从“神九”开始,也参与安保工作,那年是第二次。当我们采访她时,这个蒙古族女警察憨厚地说,像我们两口子一起接“神十”回家的警察恐怕不多吧!
黄威与乌日娜在神舟9号返回舱回收安保现场
黄威说,1999年接受“神一”返回舱回收任务时感觉很好奇,就想看看从太空回来的飞船返回舱到底长什么样;到了“神三”返回舱回收时,看到飞船载的模拟人时,盼望神舟飞船有一天能实现载人飞行,等到我国首个载人飞船“神五”降落时,看到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时心情特别激动;等到“神十”着陆,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成熟让他对祖国的航天事业发展充满自豪。
今年黄威光荣退休了,满怀留恋的看着“神十”回收舱,骄傲地说道,接“她”平安回家,我就“十全十美”了。接神舟飞船回家,是我一辈子的经历,也是一辈子的骄傲!
四子王旗公安与祖国航天齐飞翔
四子王旗公安局总警力大约600余人,每次神舟安保任务要出动约3500至4000名警力,结合任务需要抽调乌兰察布市公安局和周边旗县公安局的警力支援。
在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公安事业自身的发展也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改革开放40年来,四子王旗公安局紧踏科技强警的步伐,坚持以信息科技为支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积极探索公安工作与现代科技融合之路,大力实施科技强警战略,队伍素质明显提高,社会治安持续稳定,打防管控能力水平明显提升,命案积案持续攻坚,警务能力大幅提升,安保维稳零失误,连续多次被评为神舟安保先进集体,政风行风评议连续7年全旗第一,连续11年被乌兰察布市公安局评为完成目标责任第一名。特别是为进一步提升队伍现场处置能力和服务群众水平、拓宽信息收集渠道,四子王旗公安局引入了无人机勘查技术,挑选专人参加专业培训,并取得了官方无人机驾驶航空器驾驶员合格证,对配合大型安保执勤活动、提高公安机关反恐处突能力和水平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真正实现了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双提升。
阿木古郎草原(阿木古郎草原隶属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面积2000多平方公里,是神舟飞船主着陆点)蒙古语是“平安"的意思。现在这里已成为旅游胜地,每年迎接全国各地的游客约400多万人,每到夏季,民警们忙碌的身影感动着每一位游客,他们不但要守卫好神舟的家园,更要给游客们创造一个更加温暖、平安、放心的家园。
神舟8号
四子王旗一次又一次地惊艳全世界,阿木古郎这片草原将永远展现荣光,那“平安”的内涵将闪耀着四子王旗21.6万人民和600多名民警共同的心声——"我与神舟有个永恒的约定!"
神舟公安人将始终不忘初心,牢记重托,沿着伟大中国梦的指引,砥砺前行。锻造一支党和人民信任的过硬公安队伍,把神舟家园这张名片打造的更加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