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信息化第三方评估报告:法院公开平台分散重复有待整合

2016-04-12 10:40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4月12日电(记者 刘茸)全国首部关于法院信息化的第三方评估报告今日发布,报告对全国法院系统的大数据建设和信息化水平给出了高评价。

  2014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数据集中管理平台建成并投入使用,首次实现了对全国法院司法信息资源的汇聚、管理、分析。平台的数据均来自各级人民法院的案件信息管理系统,在不影响既有软件使用习惯、不增加法官工作量的前提下,自动抓取、自动汇聚,将案件数据实时汇聚到平台集中管理。

  评估报告显示,到2015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数据集中管理平台已经实现对全国3512个法院的完全覆盖。截至2015年年底,数据集中管理平台实现了全国3512个人民法院全部案件数据的集中管理和部分法院人事数据的融合;数据传输、更新和维护机制基本建立,98.4%的法院实现案件数据实时报送,全部法院的立案、分案、开庭、流程转换、结案等信息已实现每日更新,各省平均案件数据质量合格率提升到99.3%,法院全覆盖工作全面完成,这是一个历史性突破。

  与此同时,地方法院数据集中管理建设创新也是层出不穷。如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建成“信息球”立体运行模式,可通过逻辑计算每天形成160万组数据分析图表;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建设数据中心,汇总全省1000万个案件的数据、200万余件案件的庭审录音录像、1800万册合计11.4亿页的电子档案资料,等等。

  除内部数据建设,各级法院在公开工作上也收效良好。报告指出,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开通审判流程信息公开、裁判文书公开和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各级人民法院丰富网站、微博、微信和手机电视等新媒体和移动服务渠道,显著提升了全国法院司法公开水平。

  但同时,评估报告也指出,法院公开平台建设分散重复的问题应当引起重视。

  据报告披露,最高人民法院建有多个专项信息公开平台,地方法院平台建设也相当复杂,平台之间功能交叉、叠加。2014年以后,各地法院纷纷建立网上诉讼平台或司法服务网,不少法院还在政务网站之外开通了司法公开平台、诉讼服务。

  有的司法服务网还建在商业网站下,公众很难从网址上判断其是否是法院的官方信息。此外,由于功能上的交叉重叠,同一项司法信息,需要上传到不同的平台,不仅增加信息公开的成本,也不利于公众快速查询信息。

  报告建议,针对法院信息化建设普遍存在的统筹规划较为薄弱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需要在发布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加强技术标准、评价指标体系、管理机制和科技创新等顶层设计工作,各地法院也应当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


责任编辑:陈叶军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