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落实“十二五”国家投资2226亿截至2014年底,全区公路网总里程达到75467公里;乡镇公路通畅率、通达率和建制村公路通达率分别达48.1%、99.7%和94.2%。 落实国家投资实现新突破 2011年,国务院第161次常务会议研究审议通过了我区“十二五”项目规划方案,安排建设项目226个,总投资3305亿元。 根据“十二五”中期发展需要,科学优化调整项目投资,编制了《西藏自治区“十二五”规划项目中期评估调整建议方案》。经汇报衔接,201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我区“十二五”中期评估调整方案,共安排项目236个,总投资4185亿元,“十二五”规划投资2217亿元,较原规划方案分别增加880亿元和286亿元,新增安排了拉萨城市供暖工程、西藏佛学院扩建工程等16个项目,调减了太阳能发电站、羊八井地热电站等6个项目。截至今年10月底,“十二五”规划项目累计落实投资2226亿元,占规划“十二五”投资2217亿元的100.4%,已超额完成规划目标任务。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交通方面。墨脱公路嘎隆拉隧道贯通,结束全国最后一个县不通公路的历史;贡嘎机场高速公路通车,实现西藏高等级公路零的突破;拉林高等级公路一期工程实现通车运行。新藏公路、川藏公路、川藏北线改扩建工程进展顺利。截至2014年底,全区公路网总里程达到75467公里,较“十一五”末增加14657公里,提前完成7万公里的任务目标。乡镇公路通畅率、通达率和建制村公路通达率分别达48.1%、99.7%和94.2%。拉日铁路建成通车运营,拉林铁路全面开工建设,青藏铁路持续安全运营,标志着我区步入铁路建设的新时代。拉萨贡嘎机场航管楼迁建工程、林芝机场和邦达机场改扩建工程相继开工建设,贡嘎机场飞行区改造及配套工程投入使用。民航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保障运输起降三项主要指标连续六年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年均增速分别达19.8%、26.6%、23.4%。第一家以西藏为基地的西藏航空公司成立,执飞我区航线的航空公司达到9家,全区开通国内外航线63条、通航城市40个,较“十一五”末,新增航线44条,新增通航城市24个。 能源方面。骨干电源点建设进度加快,电网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建成老虎嘴水电站、藏木水电站、昌都应急电源、阿里应急电源、藏西北风电、大型并网光伏电站、阿里并网光伏电站、拉萨铁路接卸油料库等一批重大项目。预计今年年底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30万千瓦,完成预期目标的90%;全区发电量达4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4%。电网实现跨越式发展,西藏中部电网围绕拉萨负荷中心形成了220千伏环网,并延伸到日喀则、林芝地区;昌都电网主网架由110千伏跨越到500千伏;阿里电网建成110千伏骨干网架,实现了区内电网的全面升级。±400千伏青藏直流联网工程结束了西藏中部电网孤网运行的历史,对缓解缺电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500千伏川藏联网工程建成投产,从根本上解决昌都电网缺电问题,并为建设藏电东送通道奠定了基础。西藏电网输配电线路总长度达到42000公里,变电总容量709万千伏安。新增电网覆盖16个县,主电网覆盖范围扩大到51个县,覆盖人口较2010年增长29.6%;在电网覆盖范围以外的地区建设小水电、离网光伏电站等,特别是针对偏远农牧区用电最困难的无电人口,通过发放户用光伏系统,到2013年底解决了基本照明问题,初步实现用电人口全覆盖。 通信方面。加强以光缆、卫星、网络为主的现代通讯网络体系建设,重点通信和信息工程加快推进,完成行政村移动通信盲区覆盖工程,全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系统基本建成,互联网管控平台、基础教育信息化试点等工程进展顺利。2014年末,全区光缆线路长度达到9.7万公里,乡镇通光缆率达98%,基本建立了乡乡通视频会议系统;累计实现74个县、668个乡镇通光缆,乡镇通光缆率为97.8%;基本完成行政村移动信号盲区覆盖。全区互联网用户达到217.7万户,普及率为70.7%,农牧区移动互联网覆盖率达65%以上。 城镇建设方面。西藏“十二五”时期投资最大的市政工程——拉萨市城市供暖工程建成投运,目前正在加快实施那曲、阿里集中供暖工程。丁青县、错那县县城供暖试点工作正式启动,部分城镇居民结束了祖祖辈辈靠烧牛粪取暖的历史;47条县城道路建成投入使用,拉萨市和日喀则市环城路建设正在按计划推进;54个县城供排水工程基本完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完善,居民住房条件显著改善,建成干部职工周转房5.1万套、廉租房0.92万套、公租房7.1万套,改造各类棚户区8.41万套。城市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城镇服务功能不断提升,聚集和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加强,城镇化率由2010年的22.67%提高到2014年的25.75%。 农牧区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全区紧紧围绕农田灌溉、安全饮水、无电地区电力建设、乡镇通光缆、户用沼气等工程,加大工作力度。实施拉洛水利枢纽及配套灌区工程、恰央水库、澎波灌区、江北灌区等水利项目建设,全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344.58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2%,解决了63万农牧民和10.5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提前两年完成了规划目标任务,安全饮水普及率达94%。通过电网联网和延伸、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农村无电地区电力建设等方式,2012年底实现行政村全部通电,2013年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得到基本解决。行政村通电话率、乡村通邮率、通宽带率均达到100%,乡镇通光缆率达96.7%。2011年以来,全区累计建成农村户用沼气5.8万座,超额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加大城镇防洪设施建设力度,完善水文站网和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城乡防洪减灾能力进一步增强,拉萨市城区段达到防御100年一遇洪水标准,地级行署所在地达到防御50年一遇洪水标准,有防洪任务的县城城区段达到防御20~30年一遇洪水标准,重点乡镇达到防御10年一遇洪水标准。 社会事业全面快速发展 全区新、改扩建幼儿园496所,农村初中88所,高中20所,高等院校6所,新增和改扩建校舍320万平米;新建职业学校4所,新增和改扩建校舍21万平米。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改善明显,建成27个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地市妇幼保健院、4个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配置44台流动计划生育用车、69台计划生育设备、13个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此外,自治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全区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优生优育、食品药品监管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实施了图书馆、博物馆、民族体育训练场、新闻出版东风工程、乡镇文化站、原西藏工委礼堂、易贡将军楼、亚东县古驿站等红色遗迹维修保护工程和农牧民家庭通广播电视工程,以及广播电视村村通和西新工程等项目,全区基层文化、文物保护、广播电视和新闻出版事业全面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持续改善,建成自治区和拉萨市、日喀则市人力资源市场和社会保险综合服务中心。新建68个县级就业和社会保障设施、74个县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配备流动服务车、45个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50个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新开工老年护理院、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县级五保集中供养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站)等一批项目。 带动经济实现新突破 五年来,全区经济综合实力不断跃升,持续健康发展势头良好。地区生产总值2011-2014年分别突破600、700、800、900亿元,年均增长11.8%(可比价格计算),预计2015年将突破1000亿元,绝对量提前实现规划目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11-2014年分别达到20077、22936、25884、29252元,年均增长10.3%(可比价格计算),绝对量提前实现规划目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11-2014年分别达到54.76、86.58、95.02、124.27亿元,年均增长35.7%,提前实现规划目标。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011-2014年分别达到4904、5719、6578、7359元,年均增长15.6%,预计2015年可以实现规划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1-2014年分别达到16196、18028、20023、22016元,年均增长10.1%,提前实现规划目标。 12日上午,记者从自治区发改委获悉,“十二五”以来,在党中央的关心和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下,自治区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和“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题词精神,贯彻落实俞正声主席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庆祝活动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政府“六对抓手”、“六动措施”、“三条底线”工作思路,落实“三严三实”要求,加快实施“十二五”规划项目方案,狠抓项目建设管理,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着力改善民生,全力确保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长治久安。“十二五”期间全区总共落实国家投资2226亿元。 1 能源 预计今年年底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30万千瓦;全区发电量达4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4%。 3 通信 2014年末,全区光缆线路长度达到9.7万公里,乡镇通光缆率达98%;累计实现74个县、668个乡镇通光缆,乡镇通光缆率为97.8%。 2 城建 47条县城道路建成投入使用;54个县城供排水工程基本完工;城镇化率由2010年的22.67%提高到2014年的25.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