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长安网
公历:
当前位置:西藏长安网测试版  >  要闻

“记住你是农奴和十八军的后代”

西藏边防警察索朗次旦成长的故事

今年的藏历新年是索朗次旦家最热闹的一年,作为西藏公安边防总队政治部警官的索朗次旦和同为军人的表弟都休假回到了家里。奶奶最得意两个孙子穿着军装就和当年他们的爷爷一样。老太太带着孩子们又去了烈士陵园,看望爷爷,在墓前,老太太语重心长的对孩子们说“守好边防,建设西藏,你们重任在肩”。“敬礼!”索朗次旦和表弟庄严的举起右手,向长眠于此的爷爷,还有无数老战士敬礼,此刻,作为十八军和农奴后代的他们正式接过祖辈的旗帜,守好边防,建设西藏。

记住你是十八军和农奴的后代

索朗次旦童年最美好的回忆是在拉萨市堆龙德庆的部队大院里,听爷爷讲十八军进藏的故事。索朗次旦的爷爷是山东人,十六岁就参加解放军,从挺进大别山到解放大西南,再到挺进西藏、解放西藏,他从一名战士成长为一名指挥员。“爷爷最难忘的就是进军西藏,他总是说穿着单衣过雪山,扛着迫击炮创造行军记录,艰苦得不能再艰苦,但来到西藏,看见藏族同胞翻身解放了,心里高兴得不得了,吃的苦不算啥。”爷爷那些讲不完的打仗故事,在索朗次旦的心里植下了一颗绿色的种子。

索朗次旦说他小时候最喜欢跟奶奶到拉萨玩,因为不仅有好吃的,好衣服穿,还可以和奶奶一起去罗布林卡、布达拉宫、龙王潭公园看那些参天大树和精美建筑。奶奶总会对他说“我们现在可真幸福啊,这些地方可是旧社会三大领主吃喝玩乐的地方,我们小时候想都不敢想,现在它可是人民的了。”索朗次旦的奶奶卓玛老人解放前是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的农奴,五岁就去给领主家带孩子、放牛直到解放军进了西藏,共产党废除了那个吃人的制度。在索朗次旦的脑海里,回忆起旧西藏的奶奶总是忧伤、愤怒,被领主家的狗咬伤没钱医治病亡的母亲总让奶奶的泪水盈眶;奶奶最难忘的是,翻身解放时被党选派学习文化知识,成为西藏第一批女司法干部,还有找到一名帮助他们翻身得解放“金珠玛米”托付终身的幸福。

2005年的夏天,爷爷身患重病躺在病床上。索朗次旦高考结束,填报了武警学院。索朗次旦给爷爷汇报,爷爷古铜色的脸上流露出欣慰和骄傲。“记住你是十八军和农奴的后代”爷爷突然用严肃的口气给索朗次旦说道。5天后,爷爷永远的离开了索朗次旦。一个月后,索朗次旦拿着武警学院录取通知书,开始在橄榄绿的方阵里去实现祖辈、自己的梦想和荣光。

咱家的家风是听党的话,跟着党走

2009年,索朗次旦以优异的成绩从武警学院边防系毕业回到西藏,想在八千里边防线上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为天上的爷爷,为祖国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他急切的想前往西藏边防的最前沿。可事与愿违,他被分到了西藏公安边防总队训练基地,虽然离拉萨近,却离自己心中的边境一线很远。此时的索朗次旦感到迷茫、无奈。

奶奶在听到孙子陷入困顿后,拖着老寒腿,从拉萨来到曲水县的总队训练基地,看望孙子。见到索朗次旦,老人说起1962年中印自卫反击战时她父亲的一件壮举。

“索次啊,中印自卫反击战,我阿爸是支前民兵,拉着刚分来的两头牦牛,驮着粮食,给前线的解放军送给养,一路上他宁肯吃树皮也没动粮食,快到前线,翻一座大山时,一头牦牛失了蹄,眼看牦牛就要滚下深谷,阿爸没有松开缰绳,依着一块石头,死命拉着牦牛,牦牛也在挣扎,那锋利的牦牛角一下就从阿爸的脸框刺了进去,后来在大家的帮助下,牦牛拉上来了,给养也保住了,解放军首长还给我阿爸奖励了一包白糖。”“孩子,你知道我阿爸为什么拼了命要护着给养吗,因为他是翻身农奴,他爱解放军,爱共产党,爱毛主席,命不要了也要把给养送到前线去,把任务完成好。”

听完奶奶的故事,索次陷入沉思,在送老人回家时,索朗次旦坚定信念,任何岗位都要干下去,用出色的成绩去证明一个边防军人的价值。

索朗次旦很努力,几个月下来就熟悉了工作,在训练基地这个被称之为“战斗力孵化器”的地方干出了成绩,成为一名“名声响亮”的小教员。可是,训练基地对索朗次旦工作的重新安排又让索朗次旦心里泛起了涟漪。

2010年年初,训练基地综合考虑,把索朗次旦分配到了基地爱民固边办公室工作。面对自己从未接触过的事无巨细、纷繁复杂的群众工作,面对离“手握钢枪保边防”梦想越来越远的现实,索朗次旦踟蹰了。

2010年清明前夕,索朗次旦请假回家。因为奶奶一定让他穿着军装去给爷爷扫墓。来到拉萨的烈士陵园,肃穆的气氛、悲伤复杂的心情让索朗次旦埋下了头。坐在轮椅上的奶奶对索朗次旦说:“孩子,你爷爷希望你也是一个合格的军人,能够战胜困难,完成好自己的任务。”原来奶奶已经知道他为工作闹情绪的事情了,今天来扫墓是为了帮助他重树信心。

回到家,奶奶让在政府工作的父亲和社区工作的姑姑给索朗次旦讲起了群众工作方法,索朗次旦认真的听着、记着。就在归队前夜,奶奶拉着索朗次旦的手,当着全家人的面给索朗次旦说了一句他一辈子都无法忘记的话“咱家的家风是听党的话,跟着党走,这影响了我和你爷爷一辈子,也让你的爸爸、姑姑成了对党和人民有用的人,你也要服从组织的安排,干好工作,不能给咱红色家庭抹黑,不能对不起部队。”

回到单位索朗次旦开始行动,从组织“警营开放日”到为驻地孤寡老人建立帮扶档案,索朗次旦在爱民固边的各项行动中践行着家庭的光荣传统。

孩子,守边建藏你们重任在肩

2012年年底,索朗次旦响应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号召下,主动请缨,成为西藏第二批驻村工作队队员,任自治区驻日喀则地区康马县涅如麦乡都督村工作队副队长。康马县涅如麦乡都督村毗邻不丹王国,村里情况复杂,群众生活困难,自然条件也十分恶劣。

“到基层去,就是要努力让群众的生活变样”。完成党的"十八大"精神进村入户宣传,研究突破村集体经济零收入问题,带头整改村容村貌,解决保耕保收经费难题,索朗次旦使出了浑身解数。为调研协调落实“短平快”项目,争取落实“兴边富民”项目的为民惠民工作,索朗次旦坐着拖拉机、马车,往返县、乡,作战靴也磨了个大洞;为让都督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干部发挥作用,索朗次旦夜晚点羊油灯钻研党务知识,有一次眉毛快烧没了,只为给全村的党员上一堂课。“给群众把好事办实了,群众才能过上好日子,才能真心拥护党和人民军队,边境才能安宁,边防才能巩固。”这是作为驻村工作队员索朗次旦的感悟。

一年驻村工作后索朗次旦瘦了近20斤,脸膛又黑又红,他把一年来自己的驻村补助近两万块钱全留给了村委会。“索次,高低也得把补助留点啊,怎么都捐了。”回拉萨的车上,战友不解的问。索次回答“这是我对爷爷奶奶的承诺,我也要做一个和他们一样的人。”当年,索朗次旦被自治区党委、政府表彰为“优秀驻村队员”。

本报3月27日拉萨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