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阔的海面上,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远离家乡,忍受孤寂,吃穿住行都在船上; 他们踏着风浪,即使头晕呕吐、浑身无力,仍坚守在岗位上; 他们迎着酷热,顶着噪音,每天汗流浃背地守护在蔚蓝色的海洋上,承担着“维护海上治安、保护海上建设、服务地方沿海经济”的神圣使命。 他们就是海警。
舰艇上的“心脏外科医生”

  

晨曦在操纵配电控制台


        讲述:陈曦(浙江公安边防总队海警二支队一大队机电班长)

【画外音】

他的工作环境是海警舰艇最核心的部分——机舱室,这里有发动机、发电机,有舵机、锚机,有密如蛛网的电线管路,被称作舰艇的“心脏”,也是艇上最闷热、噪音最大的地方。

陈曦已经在机舱室战斗了10年,凭着自己的刻苦努力,他熟知机电室的每一颗螺丝,研读过机器说明书上的每一个英文单词。

舰艇上的“心脏外科医生”

  

“出海一周回来,同事跟我讲话,我都听不清楚”

陈曦:机舱室在舰艇的最下一层,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地方。舰艇上的人都知道,机电兵很辛苦,因为机舱室的温度高、机器轰鸣噪音大、油味重、空气混浊,这里面的温度一般会比甲板温度高10摄氏度左右。如果外面是35摄氏度,室内很可能已经达到45摄氏度左右了。总结起来,基本上就像你刚才说的那几个“最”。

舰艇运行时,在机舱室工作必须用棉球或耳麦塞住耳孔,就算面对面打招呼,也听不到对方在说什么。很多人在机舱内呆上一小会儿,耳朵就受不了了。如果长期在机舱室工作,即使走出机舱室,几个小时内都会耳鸣。我们出海1周回来后的几天里,同事跟我讲话,我都听不清楚。晚上睡觉的时候,周围很安静,耳朵里却一直隆隆声不断。

“机舱就是我的枪,就是我的生命”

陈曦:刚开始的时候确实不习惯。要在短时间内驾驭这些仪器仪表不容易,我先从认识和简单操作各类仪器开始学起。白天,我仔细听老班长细致讲解,认真做记录;晚上,钻到机舱下面,对照着学习。那个时候我就一个信念,不能给父母丢脸,不能给领导丢脸。就这样,我抱着一个做一名好兵、做一名好机电兵的梦想,在机舱里走过了10个年头。

详细

浩瀚海面上的“神枪王”

  

蒋海华持枪控制海上犯罪嫌疑人

讲述:蒋海华(浙江公安边防总队海警二支队机动中队分队长)

【画外音】

据枪、卧倒、低姿匍匐、高姿匍匐、冲刺、速射……一连串的战术动作,一气呵成,干净利落。在夕阳的映照下,训练场上投下一条长长的背影。

他负责支队的枪械管理和射击训练,这样的战术训练,他几乎每天都要进行,并获得了一长串的荣誉和功勋:全国公安边防部队军事比武个人冠军、全省军事比武个人冠军、支队军事训练标兵,荣立个人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被评为优秀士官、优秀班长、优秀党员、奥运安保先进个人、世博安保先进个人……他还有个外号——“神枪王”。

浩瀚海面上的“神枪王”

  

“从小时候起,我就有一种很强烈的要打真枪的愿望”

蒋海华:我很小的时候,喜欢跟小朋友一起走队列,玩泥巴手枪。后来,爸爸给我买了一把塑料玩具枪,我就经常拿着这把枪玩。隔壁住了一位警察叔叔,他教我瞄准技术,打鸟、打树叶。连家里偶尔给我一两元买零食吃的钱,我都不舍得用,全跑到地摊上用气枪打气球玩了。虽然一直都没有机会打一次真枪,但从小时候起,我就有一种很强烈的要打真枪的愿望。

2003年,18岁那年我应征入伍。当新兵连班长第一次把半自动步枪交到我手中后,那股就要有机会实现自己盼望已久的打枪梦的冲动,着实让我这个新兵蛋子兴奋得一夜没睡。

“一天没碰到枪我就会手痒”

蒋海华:当我拿到属于自己的这支枪,这宝贵的第一枪很久都没有击发,班长就是不让我们尽早开上哪怕只是那么一两枪。操枪对练、握枪持枪、据枪练习、固定瞄准……3个月里抱着枪,每个动作都做得很熟练。

“啪啪啪”……终于,第一次从我的步枪里射出了8发子弹,我打出了47环的成绩。班长给了大家3天时间去体会第一次打枪的感觉,并指导大家发现自己在射击中的毛病,及时加以调整、改正。3天之后,我迎来了人生中第一次靠枪、靠射击赢得荣誉的机会:同样的8发子弹,这一次我打出了58环的高分,荣登新兵连榜首。这个成绩给了我很大的自信。

详细

摩托艇上的“海洋舞蹈”

  

王武在教战士操纵六分定位仪

 

讲述:王武(浙江公安边防总队海警二支队一大队33102舰副舰长)

【画外音】

一艘艇,5个兵,230多个昼夜。白天,出海巡逻;晚上,停靠在一座仅1.76平方公里的荒凉小岛边。他们的平均年龄25岁,“进港不上岸、吃饭蹲甲板、开会坐马扎、睡觉硬床板”,这就是他们真实的生活写照。

在王武的带领下,海警二支队5名执行上海世博会海上安全保卫任务的海警官兵胜利完成安保任务,得到上级好评。

摩托艇上的“海洋舞蹈”

  

“只能背靠背和衣而睡,我们戏称这叫‘打坐入定’”

王武:赴上海之前,我被任命为海警33048艇的临时党支部书记,也是5人中唯一的一名警官。这意味着我的肩上承担着比其他战友更多的责任与考验。

海警33048艇是一艘摩托快艇,除了一个副驾驶室和3个小小的固定座椅外,别无空间,副驾驶室内一侧有个小门,里面刚好能摆放下两张床垫。每天晚上,我们5人中必须有两个人要睡在这里值班,另外3个人则要在别的大型舰艇上借宿打地铺。如果碰上大风浪,大舰靠不上去,我们只能在不足4平方米的舱室里背靠背和衣而睡,我们戏称这叫“打坐入定”。

还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比如用水、上厕所、文化娱乐。白天航行后,舱室里温度有40多摄氏度,晚上睡觉仍然很热,风扇也没法用,蚊子嗡嗡叫。临行前大队特批给我们每个月1000元的生活补助费,可这些钱没有花出去一分,因为在海上没有花钱的地方。

“遇到大风时,摩托艇就在浪尖谷底间穿梭航行”

王武:这次是在陌生的海域航行,而且执行的又是这么重要的任务,意义非同一般,丝毫都不敢大意。每一次出海执勤,我都会企盼海况能好一点,晚上能够平安地归来。
        遇到大风浪的时候,总长度还不足15米的摩托艇被海浪掀起又抛下,我们必须牢牢抓紧艇舷两侧的护栏。

详细

荒凉孤岛上的真情暖流

  

讲述:桑建超(浙江公安边防总队海警二支队一大队政委)

【画外音】

8年前,这座小岛没有电、没有医院、没有邮政、没有学校,岛上村民进出只靠一条船,生活条件相当艰苦,这座孤岛因此被称为“天边边岛”。

海警官兵与渔山岛结为帮扶对子,主动关心岛上群众疾苦,一批批海警官兵成了这座孤岛上的常客。

荒凉孤岛上的真情暖流

  

“我们非常偶然地在海岛附近碰到了一艘小船”

桑建超:最开始接触渔山岛是在8年前,那时我还是艇队教导员,巡航经常经过渔山岛,因为岛上没有深水码头,所以没办法登岛。在一次海上走访活动中,我们非常偶然地在海岛附近碰到了一艘小船,船老大说岛上还有几十户人家,然后热情地把我们接驳到小船上带到渔山岛。

渔山岛面积只有3.6平方公里,岛上的村民都靠捕鱼为生,主要是小船垂钓或流网捕鱼,妇女就干些渔网修补或者加工海盐、野生紫菜的活计。岛上没有电、没有医院、没有邮政、没有学校,进出只靠偶尔前来拉客的小船,也因此被称为“天边边岛”。

详细

                                                                                                    中国海警局今年成立


        今年7月22日,中国海警局正式挂牌。根据今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原国家海洋局及其中国海监、公安部边防海警、农业部中国渔政、海关总署海上缉私警察的队伍和职责进行整合,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由国土资源部管理,“五龙治海”的时代正式终结。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国家海洋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设置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东海分局、南海分局,履行所辖海域海洋监督管理和维权执法职责,对外以中国海警北海分局、东海分局、南海分局名义开展海上维权执法。3个海区分局在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置11个海警总队及其支队。中国海警局可以直接指挥海警总队开展海上维权执法。规定明确,国家海洋局以中国海警局名义开展海上维权执法,接受公安部业务指导。


责任编辑:刘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