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网购催生了不少灰色职业,比如职业差评师、职业退货师、职业调包卖家以及山寨快递公司等等。这些职业的产生,与其背后的灰色利益不无关系,但也从侧面反映出网购监管工作和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详细】
记者通过咨询卖家和查看相关论坛了解到,被职业差评师找上门的卖家不在少数。收到差评的卖家一般都会尝试沟通补救,在沟通失败的情况下,相当一部分卖家都会选择委曲求全,支付一笔费用给买家,破财消灾。【详细】
面对“网络碰瓷”,很多卖家苦不堪言,明知对方违法,也只能吃“哑巴亏”,给钱息事宁人。一方面,“职业差评师”单次勒索金额较小,选择维权成本过高。【详细】
时间自由,收入不错,年轻人就业选择开网店的越来越多,但专门针对网店主的“网上碰瓷”也随之出现了。在网络购物、电子商务日趋兴盛和繁荣的形势下,“网上碰瓷”这一新生事物可能会危及网购信用和信誉评价系统,突破商业道德底线并触及法律界限。【详细】
近期,针对网络卖家的犯罪开始出现,衍生出“差评师”、“退货师”等“网络碰瓷”职业。其中,“职业差评师”的行为可划归为敲诈勒索犯罪,“职业退货师”的行为可归为保险诈骗犯罪。德城区的王某就遭遇了“网络碰瓷”,被迫支付100元。【详细】
与专门“毁人名誉”为业的“职业差评师”相反,前不久媒体还报道过一个新兴网络职业叫“删帖公司”,此类公司可谓“助人钓誉”,专靠删除网上对顾客不利的帖子生财,比如帮助用户删掉骂人贴、差评贴等,据说删除新浪、搜狐上的贴子单笔要一万元,删除百度、谷歌网页上的贴子每页两千元。【详细】
职业差评师当中有很多都是恶意买家做起,任务是利用目前网络市场中存在的政策漏洞,专门对网店店主以差评相威胁,谋求钱财,甚至还出现多人合作的“团伙作案”,他们一个月取得的利益有时能达到数千元甚至上万元,给淘宝卖家造成巨大伤害。【详细】
近日,有淘宝卖家发帖称自己遭遇了专门骗取运费险的“买家”,隐秘的“职业退货师”利用华泰保险和淘宝联合推出的“退货运费险”漏洞来非法赚取邮费赔付。目前,网上已有多名卖家发帖声讨“职业退货师”。在暴利驱使下,以敲诈勒索为目的的网络碰瓷事件日益猖獗,既阻碍了网购市场的健康发展,又对网络监管提出新课题。【详细】
由网购碰瓷随即催生出了职业维权师、职业差评师、职业退货师等职业,他们利用信用等级对于网店的重要性,以维权为口号,通过“网购碰瓷”,进而对店家实施敲诈勒索。现阶段,在职业维权合法性法律法规尚无界定,网购法规尚不完善,网络消费者个人维权成本高取证难的情况下,亟需工商部门加强网购市场监管,进一步维护网络市场的正常交易。【详细】
网络虽然是个虚拟社会,但行为仍然需要遵守法律的规定,卖家在遇到不法行为时也应当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得到“差评”时,要保持充分的警惕并做好防范措施,做好充分的证据保全准备,充分运用工商、诉讼途径进行维权,情况严重的应当报案,寻求刑事途径的救济。【详细】
对网店老板而言,好名声能带来点击量和买卖,所以他们非常注重客户的评价。可有人却趁机恶意给予“差评”,并以将“差评”改为“好评”为交换条件,向卖家索要钱财。由于此举与马路上的“碰瓷”异曲同工,故得名“网购碰瓷”。据说,这种人甚至还拥有个“职称”,叫“差评师”。那么,当遭遇“差评师”勒索,店主该如何维权呢?【详细】
《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也指出:“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据此,“网上碰瓷”索要财物的行为,不仅对卖家没有法律约束力,碰瓷者还必须将已经获得的财物返还给卖家,如果卖家因恶意差评信用受损,碰瓷者便已构成民事侵权,卖家可以请求侵权人删除恶意评价并赔偿相应损失。【详细】
以“差评”要挟卖家赔偿,索赔金额通常50元到100元不等。由于卖家不知道买家是否购买了退货险,一般都愿意承担退货费用。等到退款成功以后,“退货师”也可以收到保险公司赔给他的运费保险金。警方提醒,网络卖家遭遇“碰瓷”应及时报案。【详细】
应当提高维权意识,在得到“差评”时,保持充分的警惕,分析买家的行为特点,来判断买家是否是“碰瓷”。其次,应当做好防范措施,对于可能是“碰瓷”的买家,应当做好电话录音,尽量使其亲口说出真实意图或者让其在聊天工具上留下文字信息,不要一次性回绝或者答应其请求,多与其交流几次以留下更为充分的证据。【详细】
一、各位网店卖家要注意买家的行为,比如在交易时,买家是否表现得过于爽快,几乎想都不想就直接下单了?这样的买家,很可能有古怪。二、买家是否故意采取一些不平常的交流方法?比如,用公用电话和卖家联系,或者不用“阿里旺旺”之类的交易聊天工具。注意,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位买家很可能是为了避免留下证据。【详细】
交易前,卖家们要保持高度警惕,分析买家的行为特点,比如,交易时买家是否足够重视商品的质量和价格,其账号是否为随意注册,是否在指定工具上聊天等等,以此来判断买家是否有恶意敲诈或诈骗行为。【详细】
警方提醒,“职业差评师”,可划归为敲诈勒索犯罪。他们大多有丰富的网上购物经历,有的甚至曾是网店卖家,对卖家软肋了如指掌。网络卖家要增强辨别能力和证据意识,保持警惕性,认真分析买家的行为特点。对交易时买家是否足够重视商品的质量和价格、其账号是否是随意注册、是否在指定工具上聊天等加以分析,从而判断买家是否有恶意敲诈或诈骗行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