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宁破获一起电信网络诈骗案 冻结赃款600余万元
来源: 人民公安报  | 2016-06-10 字号:  

  183人组成的“调理身体”公司

  海宁破获一起电信网络诈骗案,冻结赃款600余万元

  6月7日凌晨2时许,经过连续十多个小时的跋涉,押解67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的2辆大巴车,从广东广州顺利抵达浙江海宁。这是继2016年1月破获155人特大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后,海宁警方侦破的又一起百人以上大案。

  6月6日,经过近半年的缜密侦查,在浙江省公安厅、嘉兴市公安局支持下,海宁警方在广州打掉一个以“推销药品”为由、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的特大犯罪团伙,抓获涉案人员183人,冻结赃款600余万元。

  本想调理身体,但前后九次被骗走5.9万元

  2015年11月初,海宁长安的张女士感觉身体欠佳,想买点药调理一下。

  11月2日,张女士在网上浏览时发现一个叫“月姬私护”的网站,上面有在线QQ聊天链接。和“客服”聊了一番后,张女士花了1160元钱,买了6盒“月姬”牌美茵凝胶。货到两三天后,张女士接到了一个来自广州的电话,对方自称是售后顾问何雅莉。

  “我说产品使用后没有什么感觉,她就说要给我换一个叫王秀云的资深调理师为我服务。”张女士说。

  之后,“资深调理师”王秀云开始与张女士电话联系,并为张女士配了价值4280元的产品。11月14日、15日,张女士通过支付宝将钱打给了对方。

  两天后,张女士收到了一箱产品,里面有“益健美嘉”珍源软胶囊、月见草复方精油、玫瑰复方精油、“倍仕好”大豆异黄酮、“一生美”排毒足贴等产品。

  到了11月底,王秀云又打电话给张女士,询问产品使用后的效果。“我跟她说没有什么感觉,她表示很惊讶,之后又把我介绍了给了一个姓贺的总监。”张女士说。

  随后,贺总监来电话了。

  “那个贺总监说,我的情况很严重,要给我换纯天然的进口产品进行治疗,一共要3万多,我说没有这么多钱,他说会给我优惠关税减免,一共22600元,先支付1万元定金就可以了。”张女士回忆道。

  11月30日,张女士通过支付宝,将1万元钱转到了贺总监提供的账户里。

  到了12月5日,贺总监又来电了,让张女士补齐货款后马上可以发货。12月7日,张女士分别通过支付宝和微信转账,支付了余额。

  过了2天,王秀云再次打电话给张女士,要她去医院验个血,把单子传给她。后来,贺总监来电话了。“他说瑞士那边的专家说我的情况很严重,需要加配3万元的野生鳄鱼胆。我说价格太贵了不需要加了,他说和公司申请一下,给我便宜1万元,他又花言巧语地说‘命总比钱重要’。”

  12月15日、19日,张女士又分别给他们转去了2万元。本以为钱交完后,可以拿到产品了,然而令她没有想到的是,骗子继续“演戏”,几乎让她陷入了崩溃的绝境。

  12月20日,张女士又收到公司来电,说药品从瑞士寄来的时候,被航空关口卡住了,要交关税21300元。张女士说身边只有7000元,没有那么多钱了。对方说,通过向公司汇报,由公司垫付1万元,减免4300元,让张女士把身边仅有的7000元先汇过去。

  12月22日上午,公司让她把4300元先付过去。当天中午,她把4300元通过微信进行了转账。张女士本以为至此,事情已经圆满解决,但当天下午,她又接到了何雅丽的来电,说公司规定员工垫付不能超过10000元,最多只能垫付5000元,另外5000元让她答应货到付款,不然公司不发货。

  当天晚上,张女士回家之后,越想越不对劲,通过上网查阅,发现“月姬私护指导中心”是假冒的,根本就没有这个公司。这时候,她才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了。

  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张女士前前后后9次汇款,累计被骗59340元。

  骗子“公司化”运作,在各地作案2000余起

  接到报警后,海宁市委常委、公安局局长顾照荣组织抽调精干力量,成立专案组进行案件侦查。

  海宁市公安局反电信网络诈骗云中心立即对案件网络流、通讯流、资金流等进行了全方位研判。今年4月初,广州一个以“A公司”“B公司”为幌子,实行“公司化”运作的特大诈骗团伙逐渐浮出水面。

  明确案件线索后,专案组随即派两名民警先期抵达广州开展外围调查、秘密取证工作。

  经查,“A公司”是“B公司”下属的子公司,地点在广州市天河区附近,办公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设有人事部、增值部等部门。

  刚开始开展外围调查的时候,侦查民警感觉这两个公司与其他正规公司无异,有装修考究的公司门面,员工上下班也比较有规律。

  但是,随着侦查的深入,民警发现,A公司其实就是一个专门负责打电话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的犯罪窝点。

  一般情况下,受害人第一次通过网站、微信等渠道购买所谓的保健品、调理药之后。稍微间隔几天,受害人的信息、包括购买的产品信息,就会流转到A公司的增值部,也就是话务员部。增值部分为6个小组,每个小组人员20至40余人不等。“员工”的任务就是每天向全国各地的“客户”打电话。

  办案民警介绍,这些骗子上岗前都会经过专门的培训,由公司提供话术单。案件收网后,抓捕民警拿到了其中的几份话术单,上面详细地罗列着“顾客”提出疑问后的各种应对话术。

  根据固定程式的交流后,话务员就会按照流程,将受害人介绍给所谓的“资深调理师”。“资深调理师”其实也是普通话务员,他们的任务就是继续推销第二份产品,待受害人上当受骗后,再间隔一段时间进行所谓的“回访”,然后再把受害人忽悠给所谓的“总监”。再由“总监”出面,继续以各种理由实施诈骗,让受害人汇出更多的钱款。

  经过坚持不懈的专案经营,专案组终于掌握了该团伙的组织架构、作案模式和主要作案证据。

  6月3日,海宁警方抽调180余名警力,由分管局领导带队,奔赴广州实施抓捕。

  6月6日上午,抓捕时机成熟,专案组在广东警方协助下,在A公司、B公司抓获了包括公司负责人张某在内的嫌疑人183名,扣押作案电脑210余台、服务器2台、作案用的各类保健品61类4000余盒,冻结公司账户资金600余万元。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反诈骗云中心有大作为

  “目前,已有135名犯罪嫌疑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初步串并全国各地案件2000余起,涉案价值超过3000万元。”海宁市公安局副局长孙玺介绍。

  孙玺说,这起案件的成功侦破,得益于海宁警方反电信网络诈骗侦防机制的创新改革。去年初,海宁警方在全省县级公安机关建立首个反电信网络诈骗云中心,已打掉电信网络诈骗团伙27个近600人,破获全国各地案件3500余起,挽回经济损失3300余万元。

  “反诈骗云中心调动了全局侦查资源开展重特大案件经营攻坚,现发案件在24小时内,我们就会对资金流、通讯流、网络流开展全手段、全要素侦查,通过专业化、合成化、信息化手段来反制犯罪职业化、团伙化、智能化。”海宁市公安局刑侦大队大队长胡飞介绍。

  办案民警分析,这起案件,犯罪嫌疑人利用了受害人“求医心切”的心理,通过分工协作、层层引诱,让张女士一步步落入犯罪嫌疑人设下的圈套。如果张女士将最后的1万元转给他们后,犯罪嫌疑人极有可能再编造其他理由,让她继续转账汇款,蒙受更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摧残。

  民警介绍,近年来,各类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井喷式增长,从原来的“猜猜我是谁?”“邮包藏毒”“免费中奖”“领取补偿金”“网络兼职”等诈骗手段,慢慢地演变为先进行电话推销邮寄一部分实物,再一步步设套实施诈骗的新型手段。因为有实物拿到手,具有很大的欺骗性,一些受害人直到案件破获,还不知道花重金买来的,其实是一文不值的假冒产品。(吴江英 邬海光)

©2015中国长安网
网页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