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长安剑(微信ID:changanjwj)推送文章《中央要“开放小区”的真实原因是什么?读这一篇就够了!》,今日头条上阅读量三百万,还上了搜狐首页要闻区,看来小伙伴们都很感兴趣这个话题。关系咱的切身利益,想不关心都难呐!
24日,长安君的投稿邮箱里收到了一封题为《我跟我的朋友们对推行街区制的看法》的信,对“打开小区”提了不少不同意见,相信信中观点能引起一些小伙伴的共鸣,贴出来给大家看看;长安君也试着就自己知道的事实,回应一下作者的提问。
想要“围观”一场LIVE版讨论?走起——
长安君你好,最近突然爆出的“拆小区”政策,让全国人民都震惊了,今早看了侠客岛和你推的文儿,实在是想代表我的盆友们写几句。我们是一群平均网龄10年+的北京小市民,土著为主兼顾常年北漂,有在政府、国企、私企上班的,也有失业在家里蹲着的,胸无大志、混吃等死,我整理了这两天的聊天记录,起码观点能代表一些活久见的“理性网民”。
长安君百度了一下,活久见是“活得久果然什么都能见到”的意思。长安君活得挺久了,没听说过“活久见”。求一个落伍公号狗的心理阴影面积......
首先,我们认为与其说多数人反对拆墙,不如说多数人都被“吓到了”。毫无征兆地公布了这么一个关乎所有城市居民切身利益的消息,之前没见媒体宣传过试点,网站头条上也没见过征求意见的消息,怎么突然就变成国务院指导意见了?跟进的专家解读和有关部门回应,也没能让人满意。我的小伙伴表示,“我觉得搞街区化想达到的目标一定是好的。但是!您得让我知道吧?具体准备怎么搞,您得让我知道吧?”
长安君:握爪!长安君也很希望被征求到意见。不过,你说的“没有征求意见”,其实是没有公开征求全民意见。
据长安君所知,目前中央做任何一项重大决策时,都会反复、多次、多场合征求意见的,还会有调研。这次“街区制”改革估计不会是例外。
至于为何没有向全体民众公开征求意见,有一句话不知你是否能认同,不是说每件事上多数人的意见都正确,尤其是那些专业性强,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的事情。长安君觉得,更可能的情况是:“街区制”政策出台前,征求专家的意见比较多,尤其是城市规划、交通治理方面的专家。
记得吗?前一阵子“放开二孩”,大家一片欢呼声,记得也没公开征求意见吧,但为什么小伙伴没意见?是因为符合大家内心期待。而这次,大家不满意,主要是心里没底,怕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由咱老百姓来买单,对吧?
“街区制”具体怎么搞?目前的信息确实都还不够具体,也没有满足长安君的期待。不过今天,住建部出面释疑,表示不搞“一刀切”(具体释疑请看【三分钟新闻晚餐】,哇哈哈),配套措施需要做得很细,才能不伤及多数人的利益,是这个理。中央是顶层设计,定的是方向。具体实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第二,我们认为不再建封闭小区没问题,但打开现有小区前请先落实好相应的法规政策、建设好配套设施。“如果是新开发的楼盘,搞街区式,兼顾好绿化市民共享公园,我觉得也不错。物业包到一楼一管,服务资源也更多,实际上是更安全。”但要改造现有的小区,涉及到治安巡防、行人安全、噪音、停车、退还购房款内公摊面积费用等等问题,“不相信政府能解决这些问题”是多数人反对的根源。以现有的国民素质、警力配备、物业管理水平和有关部门规划执法能力,极有可能变成“堵车堵到家门口,摆摊摆到小公园,出门踩到小广告”。
长安君读到“堵车堵到家门口,摆摊摆到小公园,出门踩到小广告”时,脑中已经浮现了这个画面......真会出现吗?有可能。但谁都不愿意看到——包括政府,否则管理压力得增大多少倍?所以,打开现有小区前先落实好相应的法规政策、建设好配套设施,不仅写信的你希望,小伙伴们希望,估计政府也希望。换个角度想,这其实也是一个倒逼政府更快提高为民服务水平的机会。
“不相信政府能解决这些问题”,这句话我有一个不同观点:长安君从来都不相信政府单一能做好一件事,相信的是“官”与“民”的合力。合得好,就是双赢;相互打架,就是双输。毕竟,合格政府也是合格公民“逼”出来的,不是天上掉下来。
第三,我们认为打开现有的封闭小区并不能解决城市拥堵问题。中国城市交通拥堵最大的问题是司机不守规矩,不解决这个,路再多也没用。小伙伴表示,“我没出过国,去趟澳门就长眼了。窄马路,没路灯,行人在路边有过路的样子,车就停了让你。哪怕路窄,车多,人家就是规规矩矩开车,不加塞超车。”再者,不知外地如何,北京城里天天堵的地方都是寸土寸金,即便是封闭式小区,里面除了绿化、行人道和进出地下车库的路,也没有修得四通八达,拆了墙能多几条路出来?
长安君:中国城市的交通拥堵有很多“病灶”。你说的司机不守规矩是一个,交通指挥系统的科学性不足是一个,“路少车多”也是一个。我理解,“打开小区”不是目的,只是为了让路网更多的手段之一。不分青红皂白地打开全部封闭小区也挺傻的,可是,话说你在新闻里看到这么说了吗?
有的小区不是路网毛细血管的,应该就一切照旧;有确实堵塞路网的,就打开。我不相信单一地“打开小区”就是解决城市拥堵问题的唯一“灵丹妙药”,一切进步都是逐步的。只要落实两件事,我就没意见:一是要公平,不能有些大院高墙紧锁,平民小区围墙拆掉;二是要合理,包括决策合理、沟通合理、补偿合理、善后合理。如果这些做到了,谁不愿意“社区更敞亮,出门少堵车”呢?
第四,我们认为后续的舆论引导太失败了,有些5毛简直是激化了全国人民的反感情绪。有强行上纲上线贴大字报的,“我读得热血澎湃”、“把城市人民的心与心再次连接”、“砸碎笼子让人性更加和谐光辉灿烂”,看得群众腮帮子直疼。更有些观点简直是莫名其妙,“我知道失窃的都是封闭式小区”,现在除了没物业的穷人小区,有几个开放式小区?“打开后物业就可以取消了”拆墙对物业管理的要求是更高了,怎么就能给取消了?“有房的都不乐意放弃封闭住宅小区,理由无非“安全”,而没房的对这政策非常赞成,理由无非“治堵””,群众觉得真不是这样,没房的难道就不租房住、不想要安全了?
长安君:确实。我看了很多讨论,无论支持的还是反对的,都有偏激非理性的。
好在多数讨论,不管持什么观点,都是理性的居多。情绪化不能解决问题,用理性去挤压非理性,给决策部门提有建设性的建议,才能真正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好。比如你和小伙伴的这封来信,就是特别坦诚而理性的沟通。长安君最喜欢选登这样的来信,梦想是明天一睁眼,投稿邮箱里躺着很多很多这样的信!(粗暴插入广告一则:长安剑的投稿邮箱是changanjwj@163.com)
最后,我们认为搞街区制不一定能促进邻里关系,但一定会加大贫富差距。“以后东三环变曼哈顿,抽大烟喝大力戏小蜜身边都是仁波切。南三环变布鲁克林,抽小烟喝小酒戏大妞儿身边都是快递员。”
总之,谁不想改善居住环境,更好的过日子。有关部门别把人民群众想得这么不讲道理,只要是能往好了改,大家还是支持的。但像这回这种搞突然袭击,事后又说不明白,再加上猪队友洗地,真把群众搞懵圈了。
长安君:“街区制”实施后,会变成什么样?说实话我也想象不出来,毕竟长安君也习惯在围墙里太久了。贾樟柯在电影《后会无期》里好像说过:“小孩子才讲对错,成年人只有利弊。”没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总体上“利大于弊”就可以推进。接下来要做的,只是解决、减少弊端而已。
“街区制”会不会加大贫富差距呢?不知道。说一千道一万,还得看实践下来什么样。不过你提前想到这些,我觉得最大价值在于给有关部门提了醒:怎么避免贫富差距因此加大?这是在给政府治理提出更高要求。长安君也有各种顾虑,那就提出来呗!只要是建设性的,且看政府怎么交卷。
此外,有句想跟长安君说的,“我们国家强大的公共安全保障体系保证了我们成为堪比瑞士的最安全国度之一。”孟书记这个结论是基于“每10万人杀人案件数为0 .7起与瑞士相当”和“8类严重暴力犯罪案件持续下降”的,推行街区制群众担心的安全问题是入室盗窃和交通事故这类的,并不是什么杀人放火抢劫爆炸,这么断章取义被人揪出来是要挨骂的。182**6340@qq.com
长安君:谢谢啦,虚心接受提示。从发生概率上看,入室盗窃、交通事故的确是多于杀人案件的。但避免8类严重暴力犯罪,是小伙伴们“安全感”的最基本底线。昨天长安剑头条文章的意思是,既然以后“街区制”了,估计治安管理压力会大幅增加。政法部门既然敢于以“8类严重暴力犯罪持续下降”为标准,来衡量中国社会的安全性,估计也有能力、有意愿在保证老百姓安全感上做得更多。接下来,咱就大胆提要求吧!有压力不是坏事,政府才有动力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