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水真清澈啊,又可以在河边淘米洗菜了。 ”12月21日,望着门口流水潺潺的青山河,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东林镇青联村的周炳根大伯赞不绝口。该村村干部告诉记者,青山河从漂满生活垃圾的黑臭河变身为现在的清澈小溪,离不开“河道警长”黄莹的日常监督。
记者从市治水办获悉,目前,全市总长9380公里的7373条河道实现了“河道警长”全覆盖。自河道警长制度实施以来,“警长们”累计巡河50余万公里,排查发现问题1643处。
河道警长制的实施,让该市的治河之道不再局限在柔性的约束,还装上了法治的“铠甲”。市治水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5年以来,该市重拳打击,铁腕治理,联合执法常态化,推动“五水共治”进入法治轨道,有效实现水环境的长效管理。截至目前,全市联合执法检查305次,查破各类破坏水环境刑事案件129起,查处水环境违法案件163起,取缔“低小散”加工户31户、查处违法排污企业34家。“这些数据,都较往年同期上升不少,甚至翻了一番。数据的背后代表该市河道上的法网越来越严密。 ”市治水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例如2015年9月,该市公安系统专门开展了“守青山护绿水”专项活动,对群众反复举报、社会反映强烈、严重危害生态安全的环境污染违法犯罪行为,抽调精干警力组成专案组集中侦办,成功破获4S店废机油非法处置、旧馆镇精馏残渣等危险废物私自出售、织里镇漾西铝合金行业污水直排等重大水污染问题。
针对印染、造纸、制革、医药、化工、电镀等易产生污染的行业,市环保局持续开展“天网”系列环保专项执法检查等活动,通过夜查暗访,重点清理整顿了污染排放较重、不符合产业政策或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低、小、散”企业和各类小型加工场,并且综合运用限产限排、停产整治、停业关闭、行政拘留、查封扣押等行政手段以及刑事强制措施,对禁养区畜禽养殖、废水偷排乱排超标排、违法加工生产等行为进行监管处置。
严格执法无疑成了治水的“利器”,与此同时,为增强企业的环保意识,基层环保所未雨绸缪,将约谈重点涉水企业纳入工作日常。
近日,安吉县环保局孝丰环保所内,12家当地涉水的重点企业负责人被约谈,并集中学习了新《环保法》。在约谈会上,当地环保所的工作人员有针对性地分析了企业目前存在的环境安全隐患,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要求企业的生产废水都必须经过处理后达标排放,保证在线监控设施正常运行。
除此之外,记者了解到,该市还通过随机暗访督查、“地毯式”检查以及无人机航拍巡查等方式,对重要流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监控,特别是对省控、市控、县控企业的生产工艺、废水排放及处理渠道进行实地查看,对涉及环境污染的警情、群众诉求等进行落地核查,摸清暗流管线,梳理掌控污染点,建档立册。同时,畅通举报渠道,建立群众举报违法犯罪奖励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