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司法改革:让法律不再是“纸老虎”
来源: 新华社  | 2015-08-20

  新华社呼和浩特8月19日电(记者汤计 刘懿德 王龙)司法改革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的法官敢于拿起法律之剑碰硬了。这座城市最近流传着一个法官查封公安局账户的故事:某执行法官为了给申请执行人追回4.8万元债权,依法查封了被申请执行人某公安局的账户。法官“虎口拔牙”的故事已被传为佳话。

  多少年来,人们千辛万苦地打官司,耗钱耗力耗时地赢了官司,赢回来的往往是一纸判决书,等待他们的却是“执行难”,最终无奈还得走上访路。长久以来,由于一纸法律文书难以逾越执行阶段的“最后一里路”,法律似乎成了一只不咬人的“纸老虎”。

  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人民法院通过司法体制改革,推行执行长负责制,实行责、权、利统一,谁办案谁担责,有效地逾越了民事案件审判中最艰难的“最后一里路”。临河区法院执行局有21名执行法官,司法改革后分为7个执行团队,每个执行团队有1个执行长、2个执行员、3个书记员。2014年完成执行案件1400件,平均每个执行长执行200余件。这一新气象不仅增强了前来打官司的老百姓的信心,也让法律成了威风八面的“真老虎”。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裁判的意义在于执行。如果一张公正的法院民事判决书,最终不能体现在成功的执行上,法律的尊严和司法的权威也就荡然无存。

  破解执行难,法官就要敢于举起法律之剑,挥向那些视法律为无物的违法者;破解执行难,法官就要敢于排除不当干预,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破解执行难,法官就要启动问责程序,查明执行难的背后是否存在权钱交易,利益勾兑等违纪违法问题。

  申请执行人也可借助《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新规,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要求追究被执行人的刑事责任。

©2015中国长安网
网页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