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公安进一步加强城区巡逻防控工作
来源: 人民公安报  | 2015-08-05

  安徽省公安厅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区“网格化”巡逻防控工作的意见》

  构建动静结合相互呼应整体联动的巡防网络

  7月28日,安徽省公安厅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区“网格化”巡逻防控工作的意见》(以下统称《意见》),进一步加强城区巡逻防控工作,提高公安机关快速反应和社会面动态管控能力,使之成为常态化工作。

  “巡逻防控工作对于全面挤压犯罪空间,进一步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具有重要作用。”安徽省公安厅治安总队相关负责人介绍,“可是,随着社会治安形势的变化,以前一些要求、规定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

  为此,2015年上半年,安徽省公安厅治安总队派员深入相关省份学习先进工作经验和做法,同时选择省内典型地市的基层一线进行调研座谈,吃透上情、掌握下情、把握实情,在此基础上,着手制定《意见》。《意见》制定过程中,厅领导亲自审阅并作出细致修改。

  《意见》以“全面覆盖、突出重点、以快制动、有效防控”为原则,最大限度屯警街面,明确巡逻重点,创新巡逻方式,强化科技支撑和信息化应用,突出整体防控与重点防控有机结合,形成动静结合、相互呼应、整体联动的全时空巡逻防控网络,进一步提升巡逻防控的针对性、有效性和预见性,提高见警率和管事率,提升群众的安全感。

  《意见》从组织规划、指挥调度、巡区划分、勤务模式、警力及装备配备等几个方面对城区“网格化”巡逻防控工作进行规范。在组织规划方面,《意见》要求各地公安机关成立网格化巡逻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任组长,指挥中心、督察、治安、特(巡)警、交警、科信、警保等部门警种为成员单位,并根据各自实际,制定、组织实施本地网格化巡逻防控工作方案。

  为确保巡逻防控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意见》要求各地按照“有利于压降发案、有利于快速反应、有利于落实工作责任、有利于协同支援”的要求,采取适宜勤务模式。屯警街面,动中备勤,最大限度把警力摆上街面,公安特警队由营地备勤转为动中备勤,日常不少于三分之一的警力屯警街面;实行重点区域、高峰时段动态勤务机制,综合考虑治安复杂程度和重要节点,科学合理确定重点区域及治安高峰期和平峰期的巡逻时间,并按照《安徽省公安机关等级巡逻防控勤务工作规定》,适时启动相应巡逻防控勤务等级,做到分级响应、重点布警;实行点线面相结合的全覆盖勤务机制,坚持守点、巡线、控面相结合,在重点区域以步巡为主,其他区域以车巡为主,形成车巡控线、步巡控片、岗亭控面、特警武警控点专业巡控模式。《意见》还就点、线、面各部分具体职责进行划分。

  此外,重大活动期间,《意见》要求实行公安、武警联合巡逻机制。对全省政治中心区、城市标志性建筑、人员密集场所等反恐防范重要部位,建立公安、武警联合武装巡逻工作机制,全面加强反恐防范重要部位公安、武警联合武装巡逻工作,确保一旦发生暴力恐怖事件能够快速反应、有效处置。(关清 魏如冰)

©2015中国长安网
网页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