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公心践初心 以诚心换民心
编者按:
7月12日,中央政法委机关召开“牢记党的宗旨”专题展示会,6位在定点扶贫、援疆援藏、扫黑除恶督导、信访接待窗口工作过的机关干部走上讲台,围绕如何坚定人民立场,在服务群众的一线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着力解决群众“最恨最怨最烦”的问题进行展示交流。
这是按照中央政法委机关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体安排召开的第二个专题展示会。
展示会上,前后接力在中央政法委机关扶贫点内蒙古扎赉特旗挂职任嘎查(村)第一书记的基层社会治理局丁杰、机关党委刘定坤,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挂职的法治局林子坚,在西藏自治区挂职的维稳指导局罗时文,参加中央扫黑除恶督导组工作的综治督导局唐盛利,在国家信访局挂职接待群众来信来访的信息中心李源晋等6位同志分别结合自己工作经历,真诚、质朴地讲述了对牢记党的宗旨、践行群众路线的真切体会和深刻感悟。
中国长安网摘录代表发言文字和视频内容,以飨读者。
个人简介:丁杰,男,中共党员,中央政法委基层社会治理局副处长。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任内蒙古自治区扎赉特旗巴达尔胡镇巴达尔胡嘎查村驻村第一书记。
一、以公心赢公信
第一书记的工作本质是做群众的工作,首先要了解群众的痛点和恨点。在村里,群众抱怨最多的是“凭什么他家是贫困户,我不是?凭什么他家得的补助比我多?这不公平!”毋庸置疑,公平正义是人民群众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特别是在扶贫领域,“不患寡患不均、不患贫患不公”的现象,表现更为突出、反映尤为强烈。如何解决贫困户识别不准、待遇不公?我深深体会:要想让大家服气,全凭一颗公心;村里工作要有公信,就必须代表民意!为此,我广泛听取意见,多方走访核实,针对群众反映最突出的贫困户认定“一刀切”的问题,制定了根据土地、劳动能力、牛羊等指标的“五步筛除法”,全面评价贫困群众的脱贫能力,避免了过去简单计算人均收入导致的粗放认定问题。坚持用制度保障公平。我把村里事情全部摆在台面上说,从贫困户选定到资金发放,再到脱贫退出等所有事项均严格政策程序,确保公开透明。任何涉及全体村民利益的问题,均经过村民代表会议、党员代表会议集体表决、按手印通过,并一律张榜公示,全面接受监督。我还创新性地开通巴达尔胡政务公众号,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粉丝量达7000人次。利用业余时间考取了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证,主动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慢慢地,我在群众心中赢得了信任,村民相互告状的少了,对村两委的工作也更加服气了。
二、用真心换真情
习总书记指出,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脱贫攻坚一定要扭住精准,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有效调动各方积极性和创造性。巴达尔胡村地处属于高寒带地区,全年无霜期只有3到4个月,缺耕地、缺水源,传统农牧业受制于自然环境,只能靠天吃饭。通过调研发现:巴达尔胡的农牧民,有种植玉米和放养牛羊的传统。然而,玉米种植单位产出效益低,过度放牧破坏草原生态环境。打赢脱贫攻坚战,选好产业是关键。我主动顺应当地地情民意,抓住“粮改饲”这个切入点,引导贫困群众转变农业种植结构,由过去种植以粮食为主的黄贮玉米,改为以饲料为主的青贮玉米,由牛羊散养改为圈养,通过青贮饲料加工、肉牛规模养殖增收致富。在机关和当地党委政府的扶持下,多方筹措资金250余万元,建立了农民合作社,构建了大户带小户、党员带贫困户、通过合作社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贫困户得实惠、合作社有利润、村集体有收益的三方共赢。在扶贫的同时更加突出扶志。我利用机关帮扶资金设立产业发展奖励基金,大力提倡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树立用双手创造财富的正确导向。一时间,户户都有脱贫产业、人人争当致富能手的良好氛围在村里逐渐形成,贫困群众喝酒打牌的少了,出主意、想点子发家致富的多了。通过两年来帮扶,全村贫困人口人均收入从之前的2900余元增加到4200余元,带动近200余户贫困户成功脱贫。实践证明:只有带着一颗真心深入群众,设身处地从群众困难出发、将心比心从群众生活考虑,才能真正把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实现“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三、解民忧聚民心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扶贫不能靠嚷嚷,而要靠实实在在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过去的巴达尔胡嘎查村,被一条绰尔河划为南北两岸。多年来,河两岸近两万群众一直面临冬季跑冰、夏季划船、春秋两季无路可走的出行难题。如果有一座桥,将使巴达尔胡本地群众进县城时间缩减一半,进一步助推当地脱贫攻坚。我暗下决心,要致富,先通路;要脱贫,就要把村里的这条天堑变通途。我及时将下情上报,正是有了机关作为强大后盾支持,声琨书记专门听取扶贫工作汇报,亲自赴扶贫点调研指导;一新秘书长高度重视定点扶贫工作,多次召开秘书长会议专题研究,半年内两赴扎旗,帮助当地协调重大项目;各位副秘书长全员出动,分别带队赴扎旗解决实际问题。在一新秘书长的亲力亲为下,近年来,111国道、扎旗旅游公路项目、巴达尔胡花园大桥、中心学校、综治中心等一大批总投资额达10多亿元的重点民生工程相继落地建成,惠及当地数十万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经过机关举全委之力的倾心帮扶,17年来机关13批次扶贫干部的接续努力,扎赉特旗于今年4月顺利实现了“脱贫摘帽”。我被内蒙古兴安盟表彰为全盟脱贫攻坚优秀驻村干部,中央国家机关工委表彰为中央国家机关脱贫攻坚优秀个人。如今的巴达尔胡,路修了、桥架了、灯亮了,也让老百姓的心暖了。随着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冲锋号角的吹响,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日益临近,今后的巴达尔胡,也必定像其蒙古语名字寓意的兴旺发达一样,更加巴达尔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