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警给人的感觉,大概是像《白夜追凶》里面的关队,或者《重案六组》的男女主角那样,一身正气,分分钟把罪犯绳之以法,无论对方是穷凶极恶还是阴险狡猾。
小时候总有一些孩子说,自己的理想是当警察,想当的大概就是这样的警察——腰里有枪,走路带风。可其实案件侦破是协同作战,刑警也不全是腰里别着枪的。
╱ 痕迹追踪者 ╱
痕迹检验是什么呢?简言之就是通过犯罪现场的蛛丝马迹来找到犯罪证据,查出在这个地方,到底有谁来过、发生过什么,最后把凶手绳之以法。
现场是安静的,不会说话,但是在痕检员的眼里,它就像一个人一样,能告诉你很多答案。《法医秦明》里面说,法医的工作就是让受害人开口说话,痕检员也是一样,他们的工作就是让安静的犯罪现场开口说话,让它告诉警察,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
痕检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多到超乎普通人的想象。
比如鞋印提取,通过脚印的长度和宽度,可大致判断人的身高。如果可以提取到一串的脚印,其中的步长、步宽、步角等和行走运动习惯相关的数据,可以反映出犯罪人的年龄阶段、性别、身高、体态和行走姿势。
除了人留下的痕迹,还有很多工具都会留下对侦破一个案件很有价值的东西,比如车痕、打击痕迹、撬压痕迹、擦划痕迹等。这类痕迹可以反映出来作案的工具、手法,有时候通过作案手法,还可以推理出罪犯的某些职业特点。
他从哪儿来,从哪儿走,做过什么?只要做了,总能被找出来。这样不停地通过一些蛛丝马迹,给罪犯画像,最终锁定某个人或者某几个人,是现代刑侦的手段之一。除了“找人”,他们做的事情,还能给这个人“定罪”。
破案要讲究一个人证物证俱在,这个“物证”大部分时候要靠痕检,比如犯罪现场留下的一个指纹、作案工具上留下的一根头发,都是“铁证如山”。
╱ 耐得住寂寞 ╱
赵强办的第一个案子,是个盗窃案。那时候的赵强年轻气盛,觉得小偷小摸的案子办起来不够“刺激”,表现得兴致缺缺,带他的师父看出来了,什么也没说,只是带着他一点一点找到了这名嫌疑人。
九年过去了,赵强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成长成为一名资深警察,现在的他,对于痕检工作也有了更多的理解。
在现在的赵强眼里,没有什么大案子小案子,一个小案子,不处理好,也可能会发展成一个大案子,作大案的罪犯不少都是从小偷小摸开始的。一个警察哪能挑案子呢?对待所有的案件,都要一视同仁,一丝不苟。
痕检的工作,有时候是很寂寞的,从提取细节再到检验,都是自己安安静静地完成的。最后抓住罪犯的那一刻,痕检人员却并不会出现;严丝合缝的推理和法庭上的控诉,再到最后的定罪,他们也都不会直接参与。
所以一个合格的痕检员,要耐得住寂寞,也要扛得住辛苦。痕检工作可没有什么几小时工作制,什么时候有警情,什么时候就得出发,有时候甚至是半夜三更。
罪犯不会按着工作时间作案,警察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工作时间可言,总不能前一天晚上的案子等到第二天上班了再去出现场——证据是不等人的。
每一个痕检员都有一双慧眼,穿透所有的迷雾看见真相,守护所有值得守护的人和事。
相比较在一线直面犯罪现场的侦查人员,这群人面对的是无声的黑暗面,他们用蛛丝马迹还原复杂的案情,让无声的证据掷地有声。
这个世界并非完全光明,但因为有这么一群人穿越迷雾找寻真相,正义就不会缺席。